杨硕诚:当代禅修者的困境与机遇(下)


杨硕诚:当代禅修者的困境与机遇(下)

杨硕诚:当代禅修者的困境与机遇(上)


现代人进行禅修时

容易出现的瓶颈与成因

花了那么长篇幅来说明个人所体会的禅修原理,最重要的是为了想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接下来所要表达的观点,也就是我们生于当代的禅修学习者,到底容易遭遇什么困境以及要如何突破呢?


一、禅修瓶颈的表徵

严格来说,禅修会遭遇瓶颈并没有古今之别,当代人会出现的困境,过去的人也会出现,只不过形成因素与侧重或略有差异罢了。当一个人在禅修上出现瓶颈时,可能会有下面几种现象出现,有些自己容易发现,有些不易察觉:

1、闷闷不乐,甚至悲观。

2、被修行压得透不过气。

3、精神涣散或缺乏动力,提不起劲。

4、越来越敏感,却无法抵御。

5、过度依赖外在修行形式

(包括某个仪轨、某个场所、某个人)。

6、贪婪地想要学更多法门。

7、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如何走。

8、易有优越感或不断地想要改变他人。

9、对人越来越冷漠或没有耐心。


二、禅修瓶颈的类型

引用先师李元松老师的看法,在禅修中可依据五个标准来自我检视是否有所进步,那就是:

「乐」-快乐

「定」-心力集中、精神统一

「安」-安详、安心、满足、自信、没有自卑

「明」-对人物事理具客观超然的观察力,较少主见、成见和偏见

「爱」-对人对物自发性、普遍性地珍惜和爱护。


若这五项中有两三项在成长,那么修行就属于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反过来说,个人认为这五项也可以成为修行遇上瓶颈的类型:缺乏乐类型、缺乏定类型、缺乏安类型、缺乏明类型、缺乏爱类型。

其中上述所提禅修瓶颈的表徵中:1、2偏向缺乏乐类型,3、4偏向缺乏定类型,5、6偏向缺乏安类型,7、8偏向缺乏明类型,9偏向缺乏爱类型,当然这几者之间也都相互交叉影响着。


三、 禅修瓶颈的成因

虽然个人把瓶颈略分为五类,但造成这些瓶颈的成因,还是脱离不了前面所提到解决问题的两项工具--禅定与般若。而且这两种能力的不足或过度追求其中一项,都有可能导致五类瓶颈的出现。下面再针对这五类的禅修瓶颈进一步说明:


1、乐:佛法的本质是在帮助人解脱烦恼、离苦得乐,当然,世间的欲乐并非修行者追求与依赖的对象,但是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烦恼、苦的本身,便是一种最大的快乐。一个禅修者在学习并实践所学方式后,却没有感受愉悦、轻松,反而越来越苦闷,越有压力,肯定是有问题的。

虽不见得就是所用方法错误,但很可能是不适合这个方法或对方法不够理解,或对修行方向、原理的模糊,或对修行结果的过度要求、期待,或受外在环境影响的波动过大(这些也是造成其它四类瓶颈的原因之一)。而这个状态(缺乏乐)最终很可能导致出现丧失修行动力、身心出现疾病、与现实环境无法相容等更大的困境。


2、定:很多人学习禅修后,敏感度越来越提升,可是稳定度却没有增加,于是就像一个人本来只须接听一部电话,但突然间必须接听十部、一百部电话一样,情绪的震荡程度可想而知。一个常处于此种状态中的人,肯定心力耗散,极易焦躁、慌乱,这样连应对日常事务都很可能出现问题,更何况要处理生命上的问题。

出现这种状态的人,往往是在禅修中不重视“止”的锻炼,过度追求感知信息、捕捉境界的能力,在平日生活里也没有采取正念的态度活在当下,自然便无法获得正定的结果。


3、安:中国人有句成语叫心猿意马,这是个非常形象的说法,人的心就如同上窜下跳的猴子以及在草原上狂奔的野马,很难有停歇的时候。

表面上这是一种心念不定的状态,但这其实是不满足于此刻、不断向外追求安全感的结果。我们对此刻的一切无法甘愿接纳,总认为上一刻或下一刻的世界更美好,于是永远在二元对立的世界轮转。


4、明: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智慧的重要性,这是因为所有的实践若无正确的目光(正见)引导,极有可能越努力却离目标越遥远,就像是由香港打算前往欧洲,最后却发现飞机飞到了澳洲。从小到大的经历与知识是我们维系生活、待人处事的依赖标准,可是过度依赖这些标准,便容易形成所知障。

要知道这种紧紧抓取既有经验与知识的做法,仍然是对“万法皆缘起”不够了解所导致,这使我们背负着成见看待世界,就如同戴着一副沾满沙尘的眼镜一般。


5、爱:在汉传佛教的语境中,许多人不喜欢用爱这个词,会用慈悲来取代。这有其一定的道理,不过如果因此认为佛法不赞同爱,那么恐怕是一个误解。

佛陀的教导是要禅修者断除爱当中的渴求、贪着,而不是爱的本身。这跟佛陀要人抛弃对布施、持戒、禅定…的渴求、贪着一样,并非放弃去做这些行为。粘黏在非爱不可是一个问题,但粘黏在自身而对外在人与物缺乏关怀、同理心的问题恐怕更大。

杨硕诚:当代禅修者的困境与机遇(下)

当代禅修者要如何突破瓶颈

我们身处当代社会,虽然在进行禅修时所要面对的问题,跟过去的禅修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可是自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社会型态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到了电脑、互联网的出现,人们生活节奏与资讯的获得都呈现爆炸式增长。不可否认,现今仍有许多人仍以百年甚至千年前的方式在生活着,可是大部分的人都是身处于剧烈震荡之中。

除非你的禅修是以远离社会避入山林的方式来进行,要不然禅修者也必然被这些变化影响着-更何况就算进入山林,也很难真正与世隔绝。那么当代禅修者所要面对的问题有哪些是比较突出的,又该如何解决呢?


一、唯物观的影响

近代科学研究的结果,让我们重新换一个角度来认识世界,本来这是极好的事,但人们却迷失于这些结果,忽略人的渺小与局限,妄想用人的角度来定义世界,固执地只相信被眼睛、仪器、实验发现的部分,而不接纳尚有更多人类无法探知的领域。这让很多人在有意无意中以物质来解释一切,包括精神的表述也逐渐被物质化。虽然大众容易由于无知而流于盲从,但所谓知识分子却陷于坚持自己的有知而不愿看见无形的可能。

这并非只限于一般人,个人认为连许多禅修者都有这种倾向,比如接受宇宙的起源是大爆炸、达尔文进化论等思想-当然这些研究有其相对依据,但若将这当作生命观,就会容易形成断灭、无因果的态度,导致禅修只是疗伤止痛的安慰剂甚至休闲娱乐。有些在获得些许愉悦感受或暂时将问题化解之后就不再持续,有些在需要付出辛劳或出现困境就不想面对。

因此梳理这些有意无意之间影响着我们的现代常见观点,然后将其跟佛陀的观点比对,找出我们之前未曾觉察的差异,应该是进行禅修时非常重要的一门功课。


二、生活节奏的影响

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确实令古人难以想像,有时一个月甚至一天所要处理的信息量、接触的人、去的地方比古人几年甚至一辈子还要多。这种高强度的节奏,使我们的心念一直高速运转,无法停歇。许多禅修者必须隔一段时间就躲入某些静修中心或去参加一些课程才能稍稍喘一口气,但这真的是“躲”,因为一旦他离开了这些“躲”的地方,很快又陷入无止尽的翻搅里,好不容易刚刚品尝到的“宁静”,便又消散无踪。于是他不断地渴望再次逃入“幻城”,但又一次次被迫回到现实,彷彿是个吸毒者一般。

对现实生活形态的抗拒,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加重心理负担。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就是先接纳这一切,知道这是人类的共业。就像搭上要去往某地的唯一一辆巴士,巴士上的空调不好、座位很挤、旅客很吵,而你此刻的抱怨、烦躁都不会令旅途更美好是一个道理。

我们要突破对躲入道场甚至躲入打坐的依赖,要想办法让在道场中、在打坐中获得的体验延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正念”-活在当下。要练习让心念陪伴着自己,人在哪里,心念便在哪里,而不是工作时想着吃饭、吃饭时想着旅游、旅游时又想着工作!

另外还有一个习惯的养成也对我们调和生活的节奏有所帮助,那就是将打坐拆散成多次,放在生活的间隙进行。因为许多禅修者总有一种想要准备得很充分才进行打坐,或是每次打坐都要坐很久的概念,使得打坐并没有跟生活相容。

其实若能将打坐的时间缩短,每次只要几分钟,然后只要一有空便闭目进行,等车、等人、搭地铁、起床、睡前、洗完澡都可以。每一次的闭目都像一次清零,每一次张开眼睛又宛如从零开始。一旦养成习惯,念头就不会像踩不住的刹车,就算外在生活节奏仍然快速,也会较容易保持一颗不匆忙的内心。

杨硕诚:当代禅修者的困境与机遇(下)

三、广告的影响

广告在现代社会可以说无处不在,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由消费用品到政治人物,每个人每天都会接触到有形或无形的广告,有些你知道那是广告,但有许多你并不知道那也是。

传播并非坏事,但过度的渲染、装饰与包装,却会增加我们认识事物本质的困难度,也不断地诱使着我们贪婪和对抗的冲动。

这对禅修者的影响不只出现在日常生活,也包括在禅修相关的领域。禅修方法、禅修工具、禅修环境甚至禅修导师都落入这样的模式,使得禅修者难以分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过程上的阻碍。更为理性地看待这些广告手法,更加客观地感受隐藏在这些包装后的真相,将会让我们不那么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更能清晰地进入禅修的核心。


四、资讯过多的影响

这跟前文所提到的“生活节奏的影响”所说有些类似,但造成的影响不太相同。现代人对于知识的取得太过容易,于是也很容易不尊重知识。过去的人要阅读一部经典非常困难,只要拿到一本,就要花很长时间来钻研,甚至是一辈子时间。可是现在只要打开电脑上网,南传、北传、藏传、大藏经随便你看,但许多人已不会忆起这些经典集结、求取、翻译、编撰的艰辛过程,自然也很难怀着恭敬心去感受佛、菩萨在经论中传达的意境了。

除此之外,也有许多人贪求知识,就像喂不饱的金鱼。不断地看更多的书,如同只知道不断吃,肠胃却无法消化一样,吃进去的东西不但无法滋养我们,反而形成负担。任何进行禅修者的当务之急,决不是再去阅读更多知识、学习更多方法,而是要将已经知道的内容、学过的东西先整理、吸收并实践!


五、禅修学术化的影响

现代人对于知识需求度的暴增,除了不断挖掘新的学科与内容外,对传统事物的的解构、细化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提供形式,在佛教或禅修上同样如此,一定程度上这篇论文就是这个背景下的产物。

本来这样的举措是想帮助一些人更清晰、更容易理解佛法,但是却衍生了另一个问题,在某些领域佛法与禅修慢慢流于只是学术研究,而忘了原来的功能-修行。并非学术研究不好,但若只是止步于此,未免有些可惜,就如同一个口渴的人把眼前这杯水的成分、产地、功能研究得非常详细,却忘了喝上一口一样。

部分禅修实践者也常常落入这个陷阱。因为学术研究的手段在于思维,对于许多禅修上的体验是透过推理-比量而理解,若禅修者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这种习惯,那么就极容易将臆测的感受当做现量经验,很难跳脱想用思考解决问题的冲动。这在当代禅修者当中是一个比较微细却很普遍的问题,很多人并未在意,但个人认为这却常让禅修者陷入困境而不自知。

杨硕诚:当代禅修者的困境与机遇(下)

说了许多当代禅修者的困境,但不代表我们手上拿到的全是烂牌。下面列举一下当代禅修者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一、选择学习方式与对象的优势

上篇文章中提过现代“资讯过度丰富”的缺点,但这也是当代人最为重要的优势。我们确实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寻找禅修方法与指导者,如果能善用这个机遇,便能把更多的焦点放在实践中。由于资讯的透明度越来越高,让我们可比对出哪些方式与老师更适合自己,减少猜测、犹豫的过程,也较能避免落入由于资讯匮乏而衍生的蒙蔽、误导陷阱。


二、模拟情境的优势

过去的人想要理解无常、无我、无自性、世间如梦的道理,常要用很多的比喻来进行理解,可是现在只要带他去播放胶卷的电影院走一趟,很容易就懂了。

过去的禅修者必须将文字、语言透过转化才能形成禅修中的情境,但我们身处一个影像甚至全息的时代,有丰富的素材可在进行观时供我们选择运用。虽然时代的节奏似乎不利于锻练禅定,却对我们掌握观有很大帮助。若能在禅定的锻练上花些功夫,那么进行观时就比较能将佛法中的文字内涵形成情境,然后带动感受薰化意识,这是当代禅修者极为重要的一项利器。


三、突破时空概念的优势

过往的禅修者对于佛在经典中描述的无限时空概念,由于受当时人类认知世界能力的限制,往往只能以想象来理解。可是随着人类能够观察世界的视角越来越大,那些经典中的描述便越来越亲切。

例如在汉传经典《华严经》中,用了很多篇幅与方式来说明佛眼中的宇宙时空,这些放在当今物理学的语境中(如量子物理学、平行宇宙、弦理论等),也不再会让人感觉那仅仅是神话。

要知道禅修的目的并非让我们成为上帝-知晓所有的一切,主要还是帮助我们找到苦、不安、恐惧、烦恼的根源并予以解决,所以一切能协助我们完成这段旅程的工具都是好工具。

而人由于受限于认知系统,固执地以为眼前见到的就是唯一真相,于是阻断跨越生命障碍的可能性。虽然前面也说到人类现今的科学研究还很局限,但若能保持谦卑的精神,这些研究结果还是能对我们打破对当下时空概念的粘黏很有帮助。


四、修行环境上的优势

这个说法恐怕会引起许多人的不解,现代社会的复杂与高速,怎么还能成为禅修上的养料?要知道佛陀建立僧团的一项根本原因就是要为禅修者创造一个安全的修学环境(包括内在、外在),而戒律也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开始出现。

过去的禅修者在山林中常要面对猛兽、自然灾害与疾病的威胁,还有盗匪与不稳定政治势力的干扰,因此将禅修者聚集起来可一定程度上减少这些隐患。可是团体的相处又容易出现摩擦、纷争,于是开始制定戒律-如同国家的法律般规范并保护团体中的人。当外在环境稳定,内心状态没有过多担忧后,禅修者才比较能够进一步锻练止或观来获得禅定与般若。

杨硕诚:当代禅修者的困境与机遇(下)

当代社会的结构虽然较过去要复杂,但在和平国家地区中其所提供的保障确实比过去相对稳固,人们身处这样的环境里,照理是要比过去更有安全感。就像是科技的进步、商业的发达本来就是为了服务人类,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品质,试想过去的人为了吃顿饭、穿件衣服、用个杯子、出门买样东西都要花去多少时间精力,可是现在这些都毫不费吹灰之力,因此当代人本也应该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

不过为什么我们的安全感与时间却未感觉增加呢?恐怕还是我们过于贪婪、不知满足,并缺乏对生命的整理与观照所导致。其实若是清晰地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的生活可以不用那么忙碌,甚至会发现这个时代比过去任何时代都更适合修行呢!


特别说明:

作者:杨硕诚 | 插画:小鱼

本文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转载自:入禅之门。

杨硕诚:当代禅修者的困境与机遇(下)

杨硕诚老师

1966年出生。幼年即终日与药物为伍,由于恐惧死亡,开始思索生命的意义与真理。 后依止祖光禅师学习止观双运与本地风光两门禅法,终于找到解开烦恼不安之道。先后跟随针灸名师胡丙权及武当钟云龙道长学习太极拳十余年。致力于分享禅侠一味的生命态度,开设有《禅定心法与实践》《般若正见》《止观禅修》《武当太极道》等课程,並出版书籍《禅修日读》,期望藉此协助学习者达到身心安康自在的状态。


明师深度连接 杨老师近期课程

到武当山,行禅7日|百草箱武当行禅游学招生

杨硕诚:当代禅修者的困境与机遇(下)

【百草箱】

赖世伦老师遵师嘱托于2005年回国,2006年创办百草箱至今。秉承“办教育就是要牺牲自己”的精神,投身传统中医、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事业中。


风雨十四载,也是百草箱的公益十四年,平台所有的课程活动结余均投入到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和推广的相关公益慈善项目中。2020年成立百草箱专项公益基金,愿携更多有识之士,践行大医“普救众生含灵之苦”的精神,以医济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困境   当代   百草   心念   佛陀   佛法   外在   瓶颈   机遇   节奏   人类   状态   类型   环境   方法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