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什么都吃一点点”雨露均沾的饮食之道有何不妥

【声明】本原创内容只做信息分享,不做任何医疗建议。请随意转发分享,“转载”请私信我。

「深扒」“什么都吃一点点”雨露均沾的饮食之道有何不妥

中庸思想在中国人的世界观里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凡事讲究一个“”。

不愿做那出头鸟得过且过之时,身处两派之间尴尬骑墙之时,就会安慰自己,这不过是恪守中庸之道而寻个心安理得。

「深扒」“什么都吃一点点”雨露均沾的饮食之道有何不妥

在科举制八股文的滥觞之下,中国文人早已练就了四书五经里随便挑出来两个不连贯的字都能做出锦绣文章的本事。

中庸思想作为四书五经之圭臬,更是被演化成了包治百病的万金油,凡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居家旅行常备的哲学思想,连吃东西也讲究中庸的妙用,要“什么都吃一点点”才健康。

中庸思想说到底不过是帝王之术,要“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大猪蹄子乾隆皇帝更是写了“允执厥中”四个大字挂在紫禁城中和殿上面,告诫自己“人心难测、道法幽深,只有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说白了这是皇帝们的自我修养。

「深扒」“什么都吃一点点”雨露均沾的饮食之道有何不妥

坐在金銮殿上往下看去心里不踏实啊,前朝文武百官,后宫佳丽三千一个个拉帮结派抱团取暖牵一发而动全身,剩下自己一个孤家寡人,皇子皇孙也是一百个不放心,看谁都像要篡位的。

更不要说庙堂之高江湖之远,皇帝看不到的地方又在酝酿着什么不可告人的小秘密。

社会很乱,人心很坏,皇帝很焦虑,但又不能明说,虽然谁都不相信还不能落个缺乏安全感的坏名声,摆出一副“宁教天下人负我,我定不负天下人”的姿态,要爱民如子,要致君尧舜。

但这些跟千百年来基本上都不是特别吃得饱饭的普通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古代社会的普通人,不过是白天卖力种地而已。

「深扒」“什么都吃一点点”雨露均沾的饮食之道有何不妥

而今天的普通人,也不过是白天卖力种地,晚上点着灯连着wi-fi继续种地,这需要什么帝王之术吗?

中庸这个事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不过是要皇帝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而已。

那什么是正确的呢,后世人按着自己性格中的阴暗面牵强附会了许多。

须知孔子那个年代的人是砍了两只脚还要把美玉献给大王的好市民,怎么会教你那么多斗心眼弯弯绕的东西。

「深扒」“什么都吃一点点”雨露均沾的饮食之道有何不妥

孔子说“乡原,德之贼也”,乡原意为不讲原则、八面玲珑、自私为善,为孔子所不齿,但这个意思在后来被当作是中庸之道的一部分,成为许多人的行为准则。

到汉代董仲舒把中庸和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结合在一起,认为万事万物皆可用之以概括。

在神秘主义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也教坏了许多人没有皇帝的命,却操着皇帝的心,分分钟打开帝王视角,总觉得有刁民想害朕。


「深扒」“什么都吃一点点”雨露均沾的饮食之道有何不妥

直至现在,人们在谈论万物时还喜欢用阴阳中和的理论来定性,比如性别有阴阳,食物也有阴阳,阴阳调和才能保证世界的运转,身体的健康。

先不说男女一定要结合才符合世间伦常这种论调就会有一大群平权主义者跳出来骂街了。

看看胡兰成的书,那种认为女性的幸福就在于相夫教子的奇葩思想,就是以家庭为单位的阴阳平衡说,一直甚嚣尘上。

就单单一个吃饭,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为什么会形成某一种特征的饮食结构,这应该是这个区域数千年来繁衍生息的结果。

不但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就算前后几百年的流转,也很有可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质,又如何中庸?


「深扒」“什么都吃一点点”雨露均沾的饮食之道有何不妥

口味上来说,有一句话叫“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用来形容八大菜系,但八大菜系真正形成已经是清末民初的事情了,往前几百年,每次改朝换代都会引发味道偏好的更迭,往后放在今天也并不合适。

都说江浙人喜爱甜食,但相信一个西北的女孩子也会喜欢冰淇淋和蛋糕的;饭菜偏咸的当属鲁菜,但鲁菜今天你能说得上的经典菜肴恐怕并不多,早就和东北菜、乃至整个北方菜系融为一体了;东部沿海地区偏好食物原味且并不嗜辣。


「深扒」“什么都吃一点点”雨露均沾的饮食之道有何不妥

而酸味主要是来自于发酵,虽然醋的发明可以追溯到商代,但腌制食物产生的酸味在许多饮水容易沉积钙质的山区、交通不便或气候恶劣的地区都盛行,并不限于山西、贵州等地。

菜肴甜咸酸辣四味俱全的时间并不会太早,因为甜味一直以为来都被视为是最珍贵的味道。

「深扒」“什么都吃一点点”雨露均沾的饮食之道有何不妥

王灼在《糖霜谱》中提到,黄鲁直在戎州作颂答梓州雍熙光长老寄糖霜:“远寄蔗霜知有味,胜于崔浩水晶盐。正宗扫地从谁说,我舌犹能及鼻尖。”

古人甜味的获得十分有限,除了蜂蜜、水果等来自大自然的甜味,可以被当作调味剂大量添加到日常饮食中,一定是在制糖工艺高度发展,白糖、冰糖和各种人工甜味素能够以较为廉价的方式获取的时期。

在中国,这几乎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

辣味食物虽然现在全国人民都很喜欢(广东人除外,台风山竹向我们证明,在饿死和吃辣面前,广东人选择了前者),但辣椒传入中国已经是明代大航海以后的事情了。

西南地区的人们为了获取辛辣之味以祛湿一直用的是姜,姜的辣和小米辣二荆条又怎么能比。

「深扒」“什么都吃一点点”雨露均沾的饮食之道有何不妥

中国历史上战乱、黄河改道引发的大迁徙,有大槐树下是一家的说法,许多人往上几代都不是本地人,口味和饮食结构的形成不过是有什么吃什么。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种什么都要吃一点的中庸饮食之道或许见于某些对吃特别有研究的文人笔记里,但终究不是大多数人的践行之策。

今天的人类之所以能够战胜其他智人成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物种,一个重要的技能就是人会根据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饮食结构

在漫长的远古时代,人类通过狩猎和采集可以轻松获得大量动物作为肉食和少量植物纤维素,身体的肌肉含量较高,善于奔跑、攀登、跳跃,一天只要花3-4个小时劳动就可以获得足够的食物,剩余大量的时间用来玩耍、休息。


「深扒」“什么都吃一点点”雨露均沾的饮食之道有何不妥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生态被破坏,许多地方无法提供足够的野生动植物食用,因而人类开始了费力不讨好的原始农业,驯化了极少数几种植物作为食物来源的补充。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狩猎都还是重要的捕食方式,正是人类对肉食的倚重,使得人类的大脑比一般的灵长类动物更为发达,千百年后,人类已经上天入地恨不得无所不能了,猴儿们还在树上摘果子吃。

人们对农作物的态度也是随着历史长河的推进越来越依赖的。

逐水草而居的蒙古人虽然也种植庄稼,但不过是春天往草原上播种之后就离开,秋天回来收割,产量多少听天由命,他们的食物主要是动物的乳制品和肉。

「深扒」“什么都吃一点点”雨露均沾的饮食之道有何不妥

而同样来自北方狩猎部落的女真人,在南宋时期以渔猎和狩猎为主。在清代入主中原之后,虽然仍旧保留着木兰围场用于亲贵们没事逮个兔子遛个鹰。

但在清宫的食谱上,这些贵族亲自捕猎的食物不过是众多菜肴中一个客串添彩的角色,清晚期的道光皇帝最想吃的已经不是鹿血火锅而是片儿汤了。

「深扒」“什么都吃一点点”雨露均沾的饮食之道有何不妥

虽然不能说女真人在清后期战斗力越来越差完全是由于改变了食物结构,喜好沙琪玛之类的点心,更多摄入米饭和面食,但当这些游猎民族融入到汉族的农业社会以后,体质的确发生了很大改变。

清朝皇室在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顺治时期和道光皇帝以后子嗣的数量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通过种植作物收获碳水充饥的饮食习惯,在今天的亚洲和其他相对贫穷的地区仍旧盛行。原因无非是这几种植物的栽培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可以满足大量的人口存活

「深扒」“什么都吃一点点”雨露均沾的饮食之道有何不妥

而人们只栽种这几种植物而不去开发更多的植物作为碳水的补充,是因为大自然能够被人类驯化的物种实在太少而已,人类在打开这个世界的方式种类方面实在有限。

人类奉行的生存法则是,如果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己。而中庸之道,从来都不是人们的首选。

有人会说,如果中庸的饮食之道在千百年来不能被真正执行的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低下,那在物资极大丰富的今天,“什么都吃一点”应该并不难吧。这个问题应该分两步来回答。

首先,是难不难的问题

虽然只要有钱,阿拉斯加的帝王蟹、俄罗斯回溯的三文鱼你在北京家里一个快递就能吃到,但让你天天吃这个恐怕还是不太容易。

你最想吃的蛋糕、奶茶、甜甜圈和你觉得最健康的炸酱面、大米粥才是你食物清单上的主角。

「深扒」“什么都吃一点点”雨露均沾的饮食之道有何不妥

在这张清单上,出于经济和饮食习惯的因素,碳水的比例一定是最大的。

——成熟而发达的现代社会,能够被拿到餐桌上的食物种类其实并不多,而他们一定都是能够被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出来的。

从生产率和存储运输成本上来说,碳水的价格往往远低于肉类和蔬菜的价格,所以你的中庸饮食之道会告诉你,天天大鱼大肉对身(qian)体(bao)不好,喝点粥煮个面才是居家过日子。

其次,有这样做的必要吗?

今天物资的极大丰富是千百年来全体人类竭尽全力的一点点收获。

为了能让一亩地的庄稼供养一家人的口粮、还要有结余去换一些针头线脑,油盐酱醋,让孩子上学,老人不至于送到深山丢弃,人们卖力地耕种了几千年。

或许近三十年来盈余的食物应该平均分配给数十代为此辛勤劳动的人们才公平,才不致有那么多人在饥荒中饿死。

这样看来,你吃掉的食物已经远远超出了你应得的那一份。

况且,作为人类的幸运儿,终于不用再为吃不饱肚子而绞尽脑汁发愁的时候,你是否有智慧和能力足以去解决一个全新的课题——那就是吃什么才能活得更长久这个问题。

「深扒」“什么都吃一点点”雨露均沾的饮食之道有何不妥

你跟你的祖先面对的已经不是同一个世界了,你的祖先们战胜了战乱、饥荒、洪水和疾病存活下来,你是否能跟他们一样聪明,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之道,免于这个时代盛行的各种代谢类疾病、肥胖、高血压、心脏病等等等等。

披星戴月的你三餐吃得都不少却又很容易就饿了,为了生存,不得不承担繁重工作的你一整天昏昏沉沉情绪低落,甜食和碳水已经侵蚀了你的代谢系统。

在你真正老去之前他们就已经在衰老的边缘,向你的身体发出警报。

「深扒」“什么都吃一点点”雨露均沾的饮食之道有何不妥

选择脂肪作为能量源,是你的身体应对这个全新的世界所做出的重大改变,其意义不亚于任何一次伟大的发明,不要身体已经处在9102年,思想还停留在公元前。

关于从以碳水为主要能源到以脂肪为主要能源的供能变换,所带来的好处详情请看>>>《在不吃碳水时,身体会“饿坏”了吗?》


- end -

撰文 / 木木酱

编辑 / Rocky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深扒」“什么都吃一点点”雨露均沾的饮食之道有何不妥

原创不易,觉得好看

记得点个赞再走哦~

如果觉得有用,

一键“转发”让更多人看到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乡原   饮食   中庸之道   千百年来   甜味   中庸   雨露   卖力   不妥   帝王   阴阳   皇帝   食物   人类   身体   植物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