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了凡四训》36:帮助他人是善行;但切莫乘人之危索求报答

感悟《了凡四训》36:帮助他人是善行;但切莫乘人之危索求报答


【原文】嘉善支立之父,为刑房吏,有囚无辜陷重辟,意哀之,欲求其生。囚语其妻曰:「支公嘉意,愧无以报,明日延之下乡,汝以身事之,彼或肯用意,则我可生也。」其妻泣而听命。及至,妻自出劝酒,具告以夫意。支不听,卒为尽力平反之。囚出狱,夫妻登门叩谢曰:「公如此厚德,晚世所稀,今无子,吾有弱女,送为箕帚妾,此则礼之可通者。」支为备礼而纳之,生立,弱冠中魁,官至翰林孔目,立生高,高生禄,皆贡为学博。禄生大纶,登第。

译文:浙江省嘉善县有一个叫做支立的人,他的父亲,在刑房当差。有一囚犯,被人冤枉陷害,判了重罪;支立之父可怜他,想要帮他不死。那个囚犯告诉自己的妻子说:“支公的好意,很惭愧没法子报答。明天请他到家里来,你就委身服侍他,他感念这份情,我就有活命的机会了。”他的妻子哭着答应了。第二天,支立的父亲到了,囚犯的妻子就亲自劝酒,并且把他丈夫的意思告诉支父。但是支父没有那么做,仍然尽力替这个囚犯把案子平反了。囚犯出狱后,夫妻二人一起到支父家里叩头拜谢说:“您这样厚德的人,在近代实在是少有。您没有儿子,我有一个女儿,愿意送给您做扫地的小妾。这在情理上是可以说得通的。”支父听了他的话,就预备了礼物,把这个囚犯的女儿迎娶为妾,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叫支立,才二十岁就中了举人,官做到翰林院的书记,后来支立的儿子叫做支高,支高的儿子叫支禄,都被保荐做州学县里的教官。而支禄的儿子叫支大纶,也考中了进士。

感悟《了凡四训》36:帮助他人是善行;但切莫乘人之危索求报答

理解:为人伸冤,此为天地大义,功德极大。

但这个故事里的善,也不仅仅是伸冤。支立的父亲在刑房当差,为人伸冤也是其本职工作范围之内。这说明支立的父亲是一个称职的刑差。称职,就是善。除去守职尽份外,支立的父亲还有了另外的一种善行:不会乘人之危。

有人被冤枉,想伸冤。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必然用尽各种方法。故事里的囚犯就采用了“色贿”的方法,让自己的妻子委身于支立的父亲。这是万般无奈的选择。但是支立的父亲拒绝了,仍然认真办理了这个案子,给囚犯平反冤情。

这里面体现了几个方面的道理:一是别人的报答是否出自真心本意。即是否合情。二是自己接受与否是否合乎天理。所以,囚犯的妻子的“色贿”行为,非其本意真心,不合乎情;支立的父亲若是接受了,不合乎理。而在后来,囚犯夫妻将自己的小女儿嫁给支立的父亲做小妾,在当时就是合乎情理的,所以支立的父亲就同意了,下了礼娶回家。

时下的社会,做事情顺乎情、理的行为,会被他人嘲笑为“愚”,不懂得“得便宜”。往往在他人有求于己的时候,狮子大开口。通常会认为:一是对方自己愿意的,二是帮人的忙,接受报答是应该的。因此理直气壮跟对方提条件,借此机会提各种要求,甚至威胁对方。真正的在乘人之危。大恶。


【待续】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乘人之危   翰林院   嘉善县   知本   刑房   当差   善行   囚犯   案子   称职   情理   本意   妻子   儿子   父亲   夫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