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了凡四训》23:当内心如大海一样波澜不惊,怒从何来?

感悟《了凡四训》23:当内心如大海一样波澜不惊,怒从何来?


【原文】如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于我何与?本无可怒者。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则谤毁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

译文:譬如像以前喜好发怒,应该想到:人各有长短、优劣,情理上应该原谅其过错、哀怜其短处;若是情理相互争执、指责,与我有什么好处呢?本来就不需要发怒的呀。又应该思考到:天下本没有自以为自己都对的英雄豪杰,天下也绝对没有怨恨旁人的学问;努力去做了却做不到,都是自己的德行修为不够,天地尚未感应到。我都因此而自我反省,那么那些毁谤的到来,都是磨炼我、成就我的机会,我应该欣然接受,有什么可以发怒的呢?

理解:此段需要深思、常思。当注意的重点是:为什么要怒;怒从何来。换个角度看问题。了凡告诫自己儿子一些思考有一份他方向。我单就在“怒”等情绪的把控上说一下自己的理解。

怒是我们经常出现的一种情绪,并且最容易伤害自己和他人。“怒”,前面分析过,是心成了奴,便是怒,意思是指,自己的心被外力或者别人支配了。怒是一种情绪。不是不可以发怒,而是怒要与自己的本性、事物的天性吻合才好。孟子见粱惠王时,曾经说过:大王若一怒而天下定,百姓还担心大王不发怒呢。如果只是发泄情绪,则是不可取的。

感悟《了凡四训》23:当内心如大海一样波澜不惊,怒从何来?


“怒”他人,缘由都是认为对方有错,自己是对的。有句古话:“小人无过,君子常错。”小人一向把责任推给别人,自己没有错。而君子常常在思考自己有什么过错。喜欢发怒的人也是小人,因为他会想当然地认为对方有错,因而发怒。所以,在要发怒的时候,就要想一想自己有什么过错,而不要任由冲动的发怒。

要学会忍。主要针对自己的情绪控制上。针对自己的欲望,是“禁”。忍,是佛家的语言,儒家讲节,道家讲让。而这些忍、让、节,如何才能做到?就是一个字:定。就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不为外界所动。

有一个故事可以理解这种定力:苏东坡与佛印是一对好朋友。因为写磁盘扩容佛印讲道谈禅,东坡也受到了影响。有一天,东坡突然有了感悟,便写了一首诗,并且忍不住抄下来,让下人立马过江送给佛印,并嘱咐说:要注意佛印说了什么。这首诗是这样的: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感悟《了凡四训》23:当内心如大海一样波澜不惊,怒从何来?


佛印禅师看到这首诗后,什么也没有说,提笔写了一个字,就让下人带回去了。苏东坡听说佛印写了评论,便急忙打开诗作,却赫然看见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屁”,忍不住怒气冲天,立刻乘船过江,要痛骂那个秃驴!

待到了禅师的禅房,房门关着。房门两边挂着一副对联。细细一看,立马便羞红了脸。转身就回去了。对联是这样写的: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先理解一下这首诗。诗的重点是后两句。其中的八风,并不是东西南北风,也不是春夏秋冬风,而是指的是所有的赞美、批评、嘲讽、辱骂、奉承等,即是佛家说的“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八风。意思是说,我东坡已经做到了面对种种“风”,都能如如不动的境界。这是非常高的修为才可以达到的。

佛印是有道高僧,他对东坡的品性非常了解。他知道东坡让下人将此诗给他看,是想得到夸奖和肯定。这本身就已经动心了,怎么会是“端坐紫金莲”呢?他深知东坡不过是浮在嘴巴上的境界而已,便只用一个“屁”字,就试出了东坡的真修为,并不是真的“八风吹不动”。

感悟《了凡四训》23:当内心如大海一样波澜不惊,怒从何来?


《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止,就是格物致知的功夫。或者说,就是有了明确的方向、目标、方法等,就可以达到意志坚定、不动摇。有了定力,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并掌控自己的内心。所以,格物致知之后,便是诚意正心。之后便是修身。

曾经在一次讲课时,机缘而到,天成了一个十一字的静心咒:“我是平静的大海,波澜不惊。”在念诵的时候,面前要浮现出宽广无边的大海,波平如镜。时间不长,好几个朋友便交流分享了这个咒的体会。其中一个美女,找领导签字。领导因为前边的几件事闹心,积了一些火气。到她签字的时候,一个小过失成了导火索,冲她动怒了,把文件摔她脸上。她是一位东北姑娘,按以往的脾气,是会冲上去“挠”领导的。但这次她心里便立马出现了这句话,忍住了,只是看了领导两眼。默默地捡起文件,回办公室了。过了一会,在微信上给领导发了这十一个字:我是平静的大海,波澜不惊。中午饭后,部门领导带回话了:领导让我捎话给你,向你道歉。

当内心波澜不惊的时候,怒从何来?怨从何来?


【待续】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正心   佛家   东坡   紫金   格物致知   大海   禅师   定力   下人   情理   过错   小人   内心   情绪   领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