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了凡四训》27:自身的过错就是刺,拉远了与别人的距离

感悟《了凡四训》27:自身的过错就是刺,拉远了与别人的距离


【原文】昔蘧(qu)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译文:从前春秋时代卫国的贤大夫蘧伯玉在二十岁的时候,已经能时时反醒自己的过失,加以检讨并完全改掉。到了二十一岁的时候,又觉得从前所改的过失,并不彻底;到了二十二岁,再回忆二十一岁时,还像在梦中一般常有过错,像这样一年又一年不断改正,直到五十岁那年,还觉得过去的四十九年,都是有过失的。古人对于改过的学问讲究就是像这样的。

理解:“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道德经》中如是说。修养身心,是一个减法。减少的是自身的过错,减少的是自身的欲望。当自身的过错、欲望没有可减的时候,便是达到了“无为”的境界。

蘧伯玉是一个君子,每年都能发现前一年的过失。原因在于他一直在进步,而不是固步。能发现以前没有发现的不足和过失,又证明了他的自身修为的提高。自身修为的提高,又帮助自己更好的发现不足和过失。这就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小人无过,君子常错”。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为什么会是“小人无过”呢?不是因为小人精明、会规避过错,而是因为小人不愿意承担责任、不愿意承认自身的不足和过失。出现了责任,往往两手一推“不怪我”;面对自身的不足,往往视而不见,习惯性的只想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习惯性的专盯他人的不足和过失。而君子恰恰相反,在有事的时候,面对责任,会主动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不会赖向他人身上。君子在无事的时候,会反省自身,直面自身的不足和过错。所以,君子会经常“有错”。


感悟《了凡四训》27:自身的过错就是刺,拉远了与别人的距离


【原文】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相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译文:你、我皆凡人,过失罪恶,就像刺猬身上的刺一样聚集在身上。当回想过去的事,常常像是自己没有甚么过失,这都是因为内心粗漏、眼花昏昧导致的。一个人的过失深重到了相当的地步,也会有校验的:或者是心思混乱塞住,精神不振,随便甚么事转头就忘;或者是无事生非、自寻烦恼;或者是见到品德高尚的君子,便自觉难为情;或者是听到光明正大的言论,内心却不觉得愉悦;或者是有恩惠给别人,对方不仅不领情反而怨恨你;或者是夜里都做些颠颠倒倒的灰暗的梦,甚至语无伦次举止失节;这些都是作孽的表现啊!一旦有类似的现象,就应该即刻提起精神,奋发向上,与过去决断,展望明天,切莫耽误自己。

理解:了凡先生的告诫,就是要把自己的身段放低,不要高看自己,让心归于平实。这就需要定好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身份。掂清自己的能力。从而做应该做的事,做得体的事,做力所能及的事。

感悟《了凡四训》27:自身的过错就是刺,拉远了与别人的距离


了凡先生描画的几类过恶深重之人的形象,每个人身边很多。对于这些人,身处其中而不觉。经典中有一句话:“自性迷则万法迷,自性悟则万法悟。”当一个人的心神不在其位,迷失方向的时候,他所有的言行举止,都是混乱颠倒的。会把他人的忠告当刺向自己的针,把去病的良药看作害己的毒汁。会错误地认为世界对他不公,自以为是的认为“世人皆醉他独醒”,从而感叹“知我者稀”。

内心清静的人,脸上有光彩。心有正念者,目光沉稳而坚定。不断自我改过的人,身上有一团和气。这团和气暖人、养人、亲近人。

人应学会照镜子。我在这里说的照镜子,不是看自己是不是双眼皮,美不美。而是看镜子里的自己,目光是否坚定,神情是否端庄,仪态是否安然。在镜子里捕捉到一个最佳的状态,然后保持住,并记在心里。在这一天中,时时注意保持这种状态。如此天长日久,外在的形象、气质会有大变样。

唐太宗李世民的“镜子论”中,“以人为镜”可以知过失。这里的“人镜”,是对自己的监督。这种外在的监督,终归不如自己内心里对自己的监督。学会自我反省,自我约束,加强自律,才是改过的最好的方法。


感悟《了凡四训》27:自身的过错就是刺,拉远了与别人的距离


《改过之法》中,个人认为,了凡先生的观点有一点不妥。他说要“先改过”。改过与行善之间,没有先后的区别。但是,要改过,首先要知道自身哪里有过。这个是需要“先”的。不知道自己有过,如何改?强盗会说自己的所作所为“问心无愧”,因为他认为抢夺有理。就像美国等西方国家所坚持的“丛林法则”,弱小的就应该被掠夺,拳头大的是哥哥。在这种理念支配下,他们绝对不会认为强抢是“有愧”的。

过错如刺猬身上的刺,看似在保护自己,事实上让自己远离了世界。这一个个的刺,就是伤害他人的武器,阻挡了别人亲近的脚步,拉远了与人交往的距离,缩小了自己生存的空间。改掉那些过错,收起伤人的刺,让自己温暖、明亮起来。

自身的过错会伤害他人,那么改过就是对他人的行善。若能真正理解了这句话,就已经有德。

菩萨慈悲,所以低头俯视,一片良善心;金刚能断,因此竖眉怒目,两只霹雳手。改过,即是行善。


【待续】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过错   无事   自性   深重   梦中   译文   和气   过失   君子   小人   内心   身上   距离   自我   发现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