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输两局棋后,副总理方毅在一个13岁的少年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

1978年3月8日,中科院为21个平均跟年龄不超过14岁的少年举办了开学典礼。

他们笑得没心没肺,脸上只有自信与阳光,还有对于未来的无限期望。

一位14岁的少年,站在队伍的中间,虽然笑得有些矜持,站的却是让人无法忽视的C位。

连输两局棋后,副总理方毅在一个13岁的少年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

少年班合照

六个月后,中科院正式给他发下了学号,编号001,据说少年班的组建全因他一人,这个孩子叫宁铂,是当年国内公认的第一位少年天才


【1】

1967年,江西赣州市一个普通胡同,不过两岁的小男孩儿坐在门槛上,摇头晃脑地念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路人纷纷拍手称赞:“这么小就能背毛主席的诗了,简直是神童啊!”

小孩儿的父母谦虚摇手:“小孩子家家的,不能夸,不就是能背30几首毛主席的诗嘛,别人家孩子可能会背50首呢。”

路人笑而不语,掉头走开,嘴里骂骂咧咧:“谁还没见过天才还是咋地。”

宁爸爸抱起自家两岁的儿子,抱在怀里笑道:“我家小铂就是个小天才,以后是要进北大清华,要拿诺贝尔奖的。”

连输两局棋后,副总理方毅在一个13岁的少年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

宁铂在学习

有宁爸这种想法的人显然不少,他的朋友倪霖也在旁边观察着这个朋友家的儿子。

眼见着他3岁能数1000,4岁能识400汉字,5岁就破格进了赣州供电局子弟小学。

一场动乱让宁铂无学可上,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宁铂就把父母留在家里的书都翻出来看看。

9岁的宁铂,翻出了本中药书,坐在地上就开始专心看了起来,几小时就翻完了。

倪霖在旁边看得好笑,摸着他的头问:“是不是看不懂啊?”

宁铂皱着小眉头,严肃摇头:“还行吧,就是只有这一本,不够看。”

倪霖吃了一惊,又找来了几本中药书给他,宁铂也快速翻阅完毕,让他开张药方看看,他竟然真的像模像样开出了一张方子来。

除此之外,他还自学了围棋和吟诗作对。

倪霖见着朋友家这孩子,又欢喜又忧愁。欢喜的是,有生之年竟然能在身边见着一个天才;忧愁的是,在如今这个大环境下,即便是天才也极可能被埋没。

想到这儿,惜才的倪霖一声长叹,然后又把这声叹吞进了肚子里。

连输两局棋后,副总理方毅在一个13岁的少年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

宁铂跟同学在一起


【2】

1976年,轰轰烈烈的“十年动乱”终于落幕,百业待兴,国家求贤若渴。

李政道教授给写信给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兼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提出要选拔一批有天赋的少年,打造“少而精的基础科学工作队伍”。

倪霖收到消息,大喜过望,连夜伏案写了封十页长信,大意就是说:“我们这儿有个神童,请中科院无论如何都不要错过这个天才少年!”

方毅副总理收到这封信后,当即批示:“如属实,当破格收入大学学习。”

随后,两位中科大老师迅速抵达江西,到达当天就去了赣州八中,开口就问:“那个宁铂可在?”

当宁铂坐在一位中年人的对面,一群记者举着照相机围在他身边时,他也有片刻的紧张。

看着认真思考棋局,神色平静的大人物,宁铂撑着脑袋,强作镇定,一边落子,一边用心中感叹:

这就是方毅副总理,是因为这位的批示,他才来到了中科大,也是因为这位的对弈邀请,让他第一次暴露在大众的视线之下。

连输两局棋后,副总理方毅在一个13岁的少年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

宁铂和方毅副总理下棋

而宁铂还不清楚,这一次的曝光,仅仅只是一个开端,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聚光灯会成为他生活的常态。

他将没有私密可言,一举一动都在镜头之下,像是进入了楚门的世界,让他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变成一个难解心魔的忧郁青年。

连胜两局之后,宁铂仍然紧绷着面孔,说了句“承让”,方毅副总理看着面前这个不过13岁的少年,眼神深邃,像是看到了祖国的未来。

他想到了梁启超的那首诗:“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13岁那年,他自信满满地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连输两局棋后,副总理方毅在一个13岁的少年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

中科科学技术大学老校牌

大家都说他是天才,他也相信自己天赋异禀,一定会有一番了不起的大成就。

他未曾料到这些期望,终将在未来的某天成为他沉重的枷锁,让他的人生陷入一个未知的旋涡里。

连输两局棋后,副总理方毅在一个13岁的少年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

宁铂在解析习题


【3】

庄子有云:“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以天道的角度来看,万事万物本无贵贱之分,但是从世俗的角度来看,贵贱的标准不在于自己,而在于别人的眼光。

宁铂被众人拱上了神童的高位,一言一行都被众人所关注,而他自己也十分清楚这一点,但现实给这个天才少年使了绊子。

少年班学习过程中,宁铂依然天才的资质依然在发光发热,据他的同班同学王莹回忆说:“宁铂从来不记笔记,下课后复述的内容和老师讲得差不多,演示公式推导,跟录影一样。”

连输两局棋后,副总理方毅在一个13岁的少年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

宁铂和同学讨论作业

但宁铂的“天才”,在选科系之后,遭遇了滑铁卢。

一年后,宁铂面临着选科系,他失望地发现,所有的学科都让他提不起兴致,所以他告诉班主任汪惠迪说:“科大的系没有我喜欢的。”

汪惠迪喜欢这个聪明的孩子,想要满足他的愿望,让他可以如愿去学他想学的天文,所以他请示了学校。

而学校的回复只有一句话:“既来之,则安之。”

科大不愿意失去一个被社会瞩目的天才,国家需要一个能复兴中华的科学家,所以宁铂即使不愿意,也只能去学理论物理。

理论物理的学习并不是很顺利,宁铂的很多科目都不及格,像是少年的叛逆,他开始厌烦了“天才”的名声,这让他失去了作为少年的自由,也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权力。

他不止一次跟好友王在抱怨:“我为什么不能做一个普通人?”

连输两局棋后,副总理方毅在一个13岁的少年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

宁铂青年时期

他像是被一股力量推搡着,不得不往前走,然后一路别扭着到了1982年,他18岁大学毕业,被要求毕业留教,这一年,是他人生的分水岭,是他无比挣扎的一年。


【4】

每个人到了人生的一个阶段,都会有一次选择的机会,是继续前进,还是就此停在舒适区,虽然无法再更上一层楼,但也不至于一无所有

宁铂也面临着这样的人生选择。

到底要不要去考中科大的研究生呢?

他的选择依然被社会所关注着,在报考之后,他又选择了放弃。来年,他以为踌躇满志,却在体检完之后又一次放弃。在第三次报考的时候,即将走进考场的那一刻,他紧了紧手中的准考证,再次掉头离去。

学校的老师为他的反反复复着急,干脆逮了他,声称绑也要将他绑进考场。

宁铂大声疾呼:“不,我不去,要是再逼我的话,我就逃跑了。”

其实,他早就已经逃跑了,不止逃离了研究生考试的考场,更是逃离了失败的恐惧。

多少双眼睛看着他呀,成功了倒也罢了,要是失败的话,全国人民的嘲弄,又怎么是这个骄傲的少年能承受得了的。

可终究有些事不是逃避就能幸免,长久的碌碌无为,终究也让他泯然于众人。

19岁时,他留在中科大任教,成为一名普通的大学讲师。

2003年,38岁的宁铂既没有成为杰出的科学家,更与诺贝尔奖完全不搭边,极少有人再提起他的天才。

连输两局棋后,副总理方毅在一个13岁的少年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

他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中科大,而五台山的寺庙中多了个诵经念佛的年轻僧人,他沉默寡言,眉宇间是抹不开的疲惫与沧桑。


【5】

2011年,宁铂再次出现在公众的视线,是因为他过去同窗的一篇日记。

彼时的宁铂剃了光头,穿着衬衫与休闲裤,表情一如他年少时那般严肃,他厌恶这种曝光,而因为这次曝光而引来了媒体关注时,他只回了一句:“现在不是考古挖掘的时候。”

而今他只是一个寂寂无名的佛学院的讲师,往事已矣,今朝好不容易得来的平安喜乐,不愿再被人轻易干扰。

连输两局棋后,副总理方毅在一个13岁的少年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

宁铂出家后开讲座

被问得再多些,他也只是说:“我学佛是为了解决我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困扰,从1987年开始就深受这些困扰,为此我花了6年时间来寻找答案。”

佛门清净处,再没有“天才”的名号,不用再被名誉所累,被一路架上了高处想要走下来,谈何容易,只有靠唯心主义来抚平一颗曾经自傲但又自卑的心灵,直至真正达到佛家所说的“平常心”。

2016年,宁铂接受了记者王珊的采访,他提到了他遁入空门的因由。

早年他已经被“神童”人设所累,觉得无法负荷时,曾给父母写信求助。

可父母给他的回应却是要他去接受这个人设,要继续做别人的榜样。

连输两局棋后,副总理方毅在一个13岁的少年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

中年宁铂

他觉得无比失望,从此对于个人感受也鲜少再提及。

多年后,宁铂的父亲见他一路消沉,便对他说:“孩子,为了国家,我们把你贡献了出去。我知道你很难受,但我还是希望你不要记恨我们,你就做你自己的榜样吧。”

听到这话的宁铂,像是得到了某种赦令,再也忍不住痛哭出了声。

也许正是那时候,他才决定了事了拂衣去,抛却功与名。

庄子云:“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古往今来,从不乏天才。刘伯温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帮助朱元璋一统天下,功成之时即是大悲之日;张良谋略天下闻名,晚年不恋权位,四海云游,留个逍遥自在;骆宾王七岁成诗,诗作全是经典,却因兵乱不知所踪。

天才不少有,然坚守本心,名留青史的天才却不常有。宁铂悲剧源于社会给他的压力,但最主要的问题却来自于他的心。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显而易见,早年的宁铂并没有修出这样的本心。

可见,无论是天才也好,普通人也罢,只有不随波逐流,固守本心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 END .

【文| 橘昭】

【编辑| 改改】


关注@鬼谷子思维,更多精彩人物传奇

山东省寿光县县委书记王伯祥:说当官难的,是想“公私兼顾”


拥有35个博士学位的胡适曾说:跟他一比,我就是学渣,他是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副总理   诺贝尔奖   赣州   少年   本心   贵贱   江西   神童   少年班   中科院   祖国   天才   身上   父母   未来   孩子   人生   社会   方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