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坛经13:达摩说粱武帝建塔造寺度僧等善行并无功德。为何?


顿悟坛经13:达摩说粱武帝建塔造寺度僧等善行并无功德。为何?


达摩东度到中国后,粱武帝便高兴地招待了他。然后告诉达摩大师,说自己建佛塔、造佛寺、剃度僧人无数,然后问达摩“有何功德”。达摩说“实无功德”。因话不投机,粱武帝不悦。达摩大师见粱武帝根缘不深,便转身离去了。

为什么说粱武帝没有功德?

《坛经》中,惠能这样为达摩解释:造寺度僧、布施设斋,这是求福。福德与功德并不是一回事。功德在法身中。

对于“功德”,惠能大师进一步做了解释:心中无二之性,是功;外行上,平等对待一切,就是德。心中念头无挂无碍,行为举止自然得体,这就是功德。那么,当一个人内心谦虚,是功,外在的行为礼让他人,就是德。自心能生智慧,是功,外行洒脱无滞,是德。内心清静是功,外境不染不沾是德。

概括地说:内心的修持是功,外在的品行是德。二者合为功德。而粱武帝造持建塔度僧,是善行,名为求福,并不是功德。功德是在法身中修持,而不是外在的布施所得。而粱武帝已经贵为皇帝,为福之极。

时下,很多人见人行善,便赞叹“功德无量”。有些人买鱼放生,便自喜“功德无量”。这都不是。修功德,需要把自己的心剖洗干净,把心里的小、私、欲等阴暗的东西去掉,不说人是非、不评人善恶、随机布施、助长正气。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平时并没有多少可让人看得见的善行,但是运气却始终不错,烦心事总找不到他身上。原因就是,此人有功德。


顿悟坛经13:达摩说粱武帝建塔造寺度僧等善行并无功德。为何?

有功德的人,内心坦荡光明,无挂无碍。所以,那些阴谋、私欲等想法念头便不会在他身上出现,外在的不端行为也不会有,当然就不会有败运的事发生。

时下,行善布施成为一种潮流。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行善了,就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事实上,在行善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行善动机。若是为了自己求福求德,此善行并不是善,而是私。真正的善行,应是“三体轮空”,就是既要忘记施者、也要忘记受者、更要忘记施与的行为。而要理解“三体轮空”并在行为能够做到,就需要修持自己的内心,修“功德”。所以,粱武帝虽善行若干,并没有功德。

所以,《坛经》记载:“善知识,功德须自性中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



【待续】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达摩   善行   功德   知本   无挂无碍   惠能   法身   功德无量   外行   时下   外在   念头   内心   身上   大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