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坛经21: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文字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顿悟坛经21: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文字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惠能大师回到韶州曹侯村后,认识了一个尼姑叫无尽藏,向惠能请教佛理。当她得知惠能不识字的时候,便疑惑的问:“字尚不认,焉能会义?”惠能回答的很简单:“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无尽藏大惊,知道了惠能是得道之人,便请乡里供奉惠能。

这里的重点是,惠能大师说的“非关文字”,那么,真理与文字之间是什么关系?文字起了什么作用?文字代表的是什么?

文字只是一个工具。文字是老祖宗为了改变粗糙的结绳记事的方式,模仿鸟兽的形迹,从而逐渐形成了文字。文字最初,直白地说,就是一幅画。当前教小儿识字的看画学字,就充分表达了文字的最初作用。再后来,为了进一步方便人们的生活,便把字逐渐简化,形成了现在的汉字。

随着文字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化,文字便逐渐增加了不同的意思。再加上不同的环境形成的不同的认知,同一个字,又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意思。从这里可以大约知道:文字既是抽象的,又是古板的。抽象性在于文字只能传递一定范围内的意思表达,它受制于听受者自己的理解范围。比如“什么玩意儿”这句话,在我听来,就是比较粗鲁、近于骂人的。而对于有的地方或者族群,这只是一句很随意的戏虐的话,是一种玩笑。而古板性,则在于人们习惯于把第一感受当成文字的真实含义,不明白文字的含义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中。


顿悟坛经21: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文字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大道真理,它存在于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身上,是一样的道理。但在不同的事物身上,其表现是不同的。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去看,其表现也是不同的。更为不同的是,不同的人去体会大道真理,他的感受也当然不同。那么,当他用文字将自己感知到的真理记录下来的时候,文字的局限性便出现了。记录者选择了这一个词,是想表达这个方面的意思。但是,读者在阅读理解的时候,却依着自己的认知,理解成了另外的意思。于是,偏差便出现了。

一本经书,一个道理,之所以选择文字来记录和表达,是因为文字具有的含义共性、记录的便捷性和易于沟通等特点。它只是传递大道真理的一个工具。古圣先贤曾经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表达的就是文字的局限性,不能够完整的描述事物的全部。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第一次求到的经书,没有字。唐僧等人认为没有递人事而被阿难和迦叶欺负了。然而佛祖却说“无字经是好经”。这句话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经书记载的是“圣人之言论”。圣人的言论不是大道真理,而是对大道真理的感悟,通过文字传递给后人。如果执着于“圣人之言论”当成宝贝,而不去感悟文字所表达的意思,那就掉进痴迷的圈子里,永远见不到大道真理。

惠能对无尽藏所说的“诸佛妙理、非关文字”的话里,就已经体现了上面的道理,所以,无尽藏大惊,知道了惠能是悟道的人。



【待续】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知本   古圣先贤   惠能   唐僧   文字   古板   局限性   经书   圣人   认知   真理   含义   道理   大道   言论   工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