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解密1:通天河老鼋欲求人身。唐僧忘记问?还是如来不愿答?


西游解密1:通天河老鼋欲求人身。唐僧忘记问?还是如来不愿答?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行到通天河时,因观音菩萨养的金鱼借潮水跑到此处,霸占了通天河老鼋的府第,做了妖精。每年都要吃童男童女。因为西行受阻,悟空便寻到了观音帮忙。于是,一个来不及梳妆的观音菩萨便出现了,收走了这条金鱼。于是,被霸占的府第自然回归了老鼋。为了感谢唐僧师徒,这老鼋便将他们驮过了通天河。三藏说无物可以表达感谢,老鼋借此拜托三藏一件事。小说里老鼋这样说的:

“不劳师父赐谢。我闻得西天佛祖无灭无生,能知过去未来之事。我在此间,整修行了一千三百余年,虽然延寿身轻,会说人话,只是难脱本壳。万望老师父到西与我问佛祖一声,看我几时得脱本壳,可得一个人身?”三藏响允道:“我问,我问。”

但是,当唐僧见到如来后,并没有问这个事。但是凡是事物,都有因果。观音菩萨向如来佛祖交了金旨后,数指一算,还少一难。然后立即安排揭谛追上八大金刚,附耳低言了一番。于是,唐僧师徒便掉落凡地,刚好是通天河边。那个老鼋因为有了心事,便时时在河边等待唐僧。人等到了,所托的事没有等到。心意失望之际,便将他们四人及白龙马丢了通天河中。

这里面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唐僧到底是真的忘记了问?还是其它别的原因导致唐僧没有问?

小说里写的很清楚,那长老自到西天玉真观沐浴,专心拜佛,意在取经,他事一概不理,所以不曾问到老鼋的事。这是从唐僧三藏的角度看的。


西游解密1:通天河老鼋欲求人身。唐僧忘记问?还是如来不愿答?

但从观音菩萨的角度,却是另一个解释。唐僧一路取经,已经过去的八十难,观音菩萨如数家珍一样,历历在目,丝毫不差。而且,通天河妖本是观音菩萨莲花池里养的金鱼,观音菩萨亲自收伏的,对于通天河发生的事情,更是清楚。那么,老鼋托唐僧的事,菩萨当然也知道。正是因为知道,所以,在安排揭谛追上护送唐僧回东土大唐的八大金刚时,低耳附言如此如此,那自然说明了观音菩萨知晓这前后的事。

问题便出现了:观音菩萨知道老鼋的心事,如来佛祖当然更知道。那么,唐僧不问,并不是忘记了。唐僧为佛弟子,弟子的事,佛与菩萨有责任担当,更何况托唐僧问的是佛祖。分明是菩萨和佛祖都不愿意提及此事。在我看来,不愿意提及此事,是有原因的。

老鼋在通天河里修行了一千三百余年,修得了能说人话,但还不能得到人身。老鼋为此心心念念想得个人身。对于凡俗众生,因为人身难得,老鼋求得人身就是一件非常正常的欲求。但是,修行,讲的修心,求得此心的真如自性。老鼋想去掉龟壳求得人身,却没有明白,人身也是一个壳。唐僧西行取经,到了雷音寺,受了到了玉真观金顶大仙的接引,沐浴净身后,又受到了南无宝幢光王佛用无底儿船接引,此时从上游头漂下一个尸体,小说里写那就是唐僧的凡体,也就是那个肉身壳子。脱去了本壳,才登陆彼岸。

所以,修行,是修心。老鼋枉修行了一千三百年,仍然想着求得人身,分明是从此壳跳入彼壳,修行方向完全错误。如此这般,修行何益?故而佛祖不答。

小说里没有明说,但仍然埋下了若干线索,让我们去自悟。


【待续】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通天河   唐僧   如来   知本   延寿   西行   人身   西游   府第   西天   师徒   佛祖   菩萨   弟子   河边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