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无为16:得民心者得天下,心中无私便是公


大道无为16:得民心者得天下,心中无私便是公


《道德经》云: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要理解这段话,需要明确其中的两个字的意思:身,私。在这段文字中,这两个人重复出现,但意思却有不同。准确理解了它们,就理解了这段文字,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后其身而身先”。前一个“身”,指的是自身的利益,意思是将自己的利益放在后头。言外之意,要把他人的利益放在前边。“身先”中的身,指的是要走在前头,干在前头,冲锋在前,身先士卒。这句就是说:要把他人的利益放在前头,自己的得失放在后头,在这样的事情上,一定要冲在前头,为群众谋利益,为大家谋好处。

“外其身而身存”。前一个身,大意是生死,将生死置之度外。后一个身,则是生命,身体。这句话的意思是:将生死置之度外后,反而能够更好的生存下来。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其中的两个“私”字,意思也不同。前一个私,指的是私心、私利。后一个私,则是指自己。“成其私”就是成就了自己。

这段话连续起来的意思就是:圣人,得道之人,往往将个人的得失、生死置之度外,而将他人的利益、得失放在心中,在利益群众的事情上往往走在前头,干在前头。对于这样的人,群众反而愿意跟随他,听众他的号令,并且还会很好的保护他不受到伤害,真心希望这种利益大家的人能够长久地存在着。这样人,难道不正是因为他心中没自己的私心私利、从而能够成就了他自己吗?


大道无为16:得民心者得天下,心中无私便是公

历史上以天下百姓利益重、心中无私的人物很多。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祁黄羊,年老后,辞官赋闲在家。有一天晋平公因为无法选择合适的人做某地的县令,便将祁黄羊召来询问。祁黄羊便推荐解狐。晋平公很吃惊:“你与解家关系不睦,为什么要举荐仇家?”祁黄羊说:“大王问的是何人适合做此地的县令,并没有涉及其它。”晋平公便认为说的对。这个解狐到任后果然非常称职。再后来,晋平公缺少一个公平的司法官员,又向祁黄羊询问。祁黄羊思考之后,举荐了祁午。晋平公同样吃惊地说:“这是您的儿子呀。”祁黄羊说:“是的,大王要我举荐的是一个公平公正的人,并没有问是谁的关系。”祁午到职后,做事公平公道,深受大家的好评。孔子知道了,便高度评价祁黄羊:“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祁黄羊可谓公矣。”

民心即是天下。老百姓不会将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推举为领导者的。而作为一个圣人,一个管理者,能够将大家的利益放在前头,就符合了群众的要求,自然就会得到群众的支持,也就是得到了民心。这就是大道真理。



【待续】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晋国   民心   无私   心中   黄羊   置之度外   县令   私利   私心   后头   圣人   得失   生死   大道   群众   利益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