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无为27:“无”的道理告诉我们,防大于治



大道无为27:“无”的道理告诉我们,防大于治


《道德经》云:“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一段文字,老子举了三个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做例子,让我们去更好的认识有、无。

三十根辐条围绕着一个轮毂,辐条之间的空,形成了“无”,因而便有了车可以使用。

制作器具,在中间留有空间,因为空间中的“无”,便有了器的使用。

就像窑洞,从一面土坡上挖出空间,因为里面的“无”,就有了房子可以居住。

上面的三个例子,可以知道:有、无是事物的两种状态。车、器、室,它们三者其中的空间原来都是“有”的,人类的活动将中间的部分从“有”的状态转化成了“无”的状态。同样,人类的活动也可以把车、器、室中间“无”的部分重新填充回去,回到“有”的状态。这就可以打破我们对“无”的认知:无,不是没有。对于上面例子所说的车、器、室,这三个物本身的“无”部分,只是转移到了其它地方。它们并没有消失,只是换了地方,成了其它物的“有”。比如凿室时挖出来的土,对于“室”来说,那些土已经以“无”的状态脱离了“室”;但对于其它地方,这些土又成了“有”,某块地上平空出现了一堆土。有与无一直处于相互的转化中。

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段文字的重点,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应用的智慧。“有”是条件,“无”才是我们能够使用的。比如杯子,杯子本身就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条件,而“无”才能够盛水。


大道无为27:“无”的道理告诉我们,防大于治

因此“无”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所以,我们就要多看到事物的“无”,而不是盯着“有”。历史上有很多故事,就是发挥了“无之以为用”。

蒋干盗书,让曹操误杀了蔡瑁、张允。当初曹操任命二人全权训练水兵的时候,表面上看是曹操的红人,有着充分的信任,这是“有”;对二人的怀疑、不信任就是“无”,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存在着。因为曹操对于投降的兵将一向不是很待见。周瑜通过一系列操作,让曹操的疑心从“无”的状态转化成了“有”的状态,将二人杀了。

毛主席称“四渡赤水”是他的得意之笔。其中就是“无中生有”的道理。当时国民党的几十万大军围的如铁桶一般,再加上自然条件的限制,根本没有冲出包围圈的可能,看似是死路一条。但是,从理论上,任何包围圈都有缝隙,跳出去的路肯定存在,只是以“无”的状态存在着,还看不到。通过一系列操作,四渡赤水河,不断调动国民党军队,打乱了部署,从而出现了空隙,出路从“无”的状态转化成了“有”的状态,然后跳出了包围圈。毛主席评价《道德经》是一部兵书。

我们一向说“防患于未然”,还说“不治已病治未病”,表达了同样的意思:重视“无”。患在未然的状态,就是“无”的状态,未病就是病的“无”的状态。所以,老子说的“无之以为用”,就是告诉了我们,“无”才是我们应该重视的,而“有”只是给予了我们条件而已。




【待续】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知本   道德经   户牖   辐条   包围圈   杯子   例子   事物   道理   重视   大道   状态   人类   条件   智慧   地方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