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法则”的背后,其实是“共生共存”的大道真理


“丛林法则”的背后,其实是“共生共存”的大道真理

“丛林法则”首先是由自然生物学方面提出来的,它描绘了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现象,表达物竞天择的基本内涵。后来,就广泛的运用于职场、生意、以及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抗衡、竞争。“丛林法则”里有两个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基础,社会属性是其发展。

对于这个“丛林法则”体现出来的适者生存、弱肉强食,是它的表面现象。它的背后,孕育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下面,我就“弱肉强食”来说明这个道理。

用狼代表肉食动物,用羊代表草食动物。狼是强者,羊是弱者。因为弱者为肉、强者要食,所以,狼吃羊就是“弱肉强食”。

假设,没有了狼。那么,羊们便开心的吃、幸福的恋爱,很快遍地是羊。当然,也会很快的将草吃光了。没有了草,羊就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要么一起饿死,要么其中一部分发生变化。为了继续生存,只好转头吃掉同类。那么,吃羊的羊,就是食肉强者,成了狼类。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狼的存在,就保证了羊们的继续存在。羊们与狼们,结成了一个动态的平衡。在这个动态的平衡中,虽然狼们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但是,没有了下面的低端链条,顶端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可能。从而实现了共生共存。

“丛林法则”的背后,其实是“共生共存”的大道真理

这样的例子非常普遍。家里有老鼠,就会养猫。当老鼠没了,猫也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兔子不吃窝边的草,因为草可以保护兔子的洞穴不会被发现。这是自然界中经常发生的事情。这里体现的是自然属性。

那么,我们看看下面这些:飞鸟尽、良弓藏,狡免死、走狗烹。诸葛孔明的空城计,司马不是没有看出,因为他知道,若是诸葛孔明玩完了,他的人生也就到头了。让诸葛活着,他才能更好的活着。这些事情展现的是“丛林法则”的社会属性。不过,虽然看似弱肉强食,但在背后是互相依赖、共生共存。

“丛林法则”是从欧美国家宣传过来的,凭的是“从实力的角度出发”。实力代表了强者,因此欧美国家们便以此为“真理”,没有节制的掠夺。这就好比焚林而猎、涸泽而渔,不懂得维护一个平衡。所以,它们所到之处,一片狼藉。也正因为它们不懂得共生共存,不知道平等相处,所以,那些老牌帝国,辉煌之后,便一个接一个倒下,再也站不起来。

不仅在国际政治上如此,在经济战场上也是同样的道理。上游压榨下游、同行互相挤压,表面上看来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但是,当把下游一个又一个压榨破产后,仅存的几个下游就会抬高价格,恶果终会反噬自己。同行之间互相挤压,结果就是这个行业都干不成。

职场也是同理。

就拿当下的疫情来说吧。虽然国内疫情稳定,但是,只要国外继续泛滥,我们就不能掉以轻心,时时处在疫情爆发的可能中。所以,帮助外国抗疫,也就是同时在帮助自己。这就是共生共存的道理。

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博大精深。平等的与人相处、平等的对待一切,就是最好的生存方式。损人利己者最终是害了自己。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才是真理。中华文明能够连续不断,并且能够再次崛起,就体现了这个道理。因为,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命运共同体。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丛林   法则   适者生存   弱肉强食   疫情   下游   诸葛   强者   真理   平等   属性   道理   大道   智慧   自然   代表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