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真的不可违吗?


天意,真的不可违吗?

时常听人叹息:“天意不可违。”伴着无奈和惆怅。

这句话由来已久。其中的意思,有多种解释。最主要的是,表达了对天的敬、畏。背后的感觉,就是一切命中注定,由不得自己。这是一种悲观的宿命。

“天意”二字,字面的意思比较简单:天,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一种尊称,是一种主宰。引申出来,也是封建时代,皇权的代称。传统文化中,孟子说的“民心”亦是天。意,就有多种理解:比较多的是“意志”、“意愿”。那么,“天意”二字,就是指上天的意志、统治者的意愿。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以及对统治者的遵从、服从,以及民心的向背等方面的问题。

这里我要提出一个疑问:大自然有自己的意志吗?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无为”的思想,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并在最后写出了“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结论。那么,在人们普遍的对“天”的认知中,天是“无为”的,也就是说,上天没有自己的意愿和意志,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没有私心。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利益天下万物的。

那么,“天意”,就不是天的意志和意愿了。

“天意不可违”中,“天意”二字就不能从字面去理解了。不可违背的是自然规律,也就是“大道”。俗话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违背了大道规律,就不会有结果,或者会有坏的结果。那么,这话里的“天意”就是大道、规律的意思。

那么,当一个人做的事没有做成,或者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就叹息“天意不可违”,显然是一种误解。其本来的道理就是所做的事,不符合规律,从而做不成、或者没有达到想要的目的。我们单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孔明来理解一下。

天意,真的不可违吗?

诸葛孔明借东风,是天故意借给孔明的?应该是诸葛熟知天文,知道这几天会有东风。草船借箭,是因为江有大雾,孔明知道曹操不敢冒然出战,必然用箭拒之。这些都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而做,当然会成功。但是,同样的诸葛孔明,在上方谷火烧司马的时候,上天突然下雨,救了司马,叹息了一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便放弃了追杀司马。为什么这里会这样?这是因为,在这一次的计谋中,诸葛孔明虽有百密、而有一疏。在上方谷的地形中,一旦火起,必然会产生一股急剧向上的热气流。在山林地带,这股热气流就会将周围的带有水气的冷气流吸引过来。冷热一交锋,便形成了雨。雨落火灭,救了司马父子。这是天意吗?是老天不让司马灭于此地吗?应该是诸葛孔明看到雨落,知道自己没有算计到这一步,便发出了那样的感叹。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体现的是人力;成事,展现的是天道。人,以自己的智力去尽可能的遵循大道规律,也只能接近、而不是完全掌握大道、规律。所以,一件事,到底能不能成,就只能看“天意”了。

明白了此中道理,那么“天意不可违”,就体现了两种人生态度。不论事情成与不成,只管努力去做,一心耕耘、不问收获。尽人力、听天命,就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另一种就是,事情还没有做,便开始想三想四,等到结果出来没有做成,便怨天尤人,怪自己命不好,骂老天不公。

天意不可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做人做事一定要循规蹈矩。大道规律,是必须遵循、不可以违背的。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天意   司马   成事在天   自然规律   字面   统治者   民心   气流   诸葛   意愿   大自然   意志   规律   道理   大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