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无为17:水有大德,因而上善若水



大道无为17:水有大德,因而上善若水


《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上善若水。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确:上等的善,就如同水一样。或者说,水具备上等的善的品德。这句话与第七章开头的“天长地久”一样,都是对天地的一种客观描述,不需要做过多的解释。第七章、第八章的文学手法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对天地自然现象的观察,而得到的感悟,从而对我们给予启发。

水为什么有上等的善?老子在后面给出了三个方面的答案。

一是善利万物。水能利益万物。天地间水无处不在。万物对水的需求与对阳光的需求一样。这是水的基本特性。

二是不争。水的“不争”表现在方方面面。不仅仅“善利万物”而不争功。水也不争高低:你高,水便退去以显你高;你低,水便前来遮掩你。水也不争进退,随遇而安,处在什么样的环境,水就呆在什么样的环境:屯住为湖,流动为江河,汇聚成大海;遇冷成冰,遇热化汽。水也不争得失:哪里需要便去哪里。

三是处众人之所恶。众人不愿意去的地方、不愿意干的事,水都不会嫌弃。水能净化万物,自身却从不会被弄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水有德:不索求、不贪占。这种德就表现为“自净”的特点。


大道无为17:水有大德,因而上善若水

一部《道德经》,首先讲道,其次论德。如果着重需要认真解读的第三个字,就是“善”。大道无处不在,遵循大道便有收获、有得。这份收获、得,体现在遵循大道的事物身上,就表现为“德”。而在事物的“德”中,首先要推重“善”德。这是老子在这部千古经典中留给我们的重要的一个内容。在这第八章中共五十个字的著述,“善”字一共出现了九次。而在其它的章节中,也多次出现“善”字,进一步阐述它的丰富的内含。这个“善”绝对不能理解成“善于”,那样就背离了文章的原意。具体在后面详细理解。

“不争”二字的出现,是对“善”的具体的解释。老子对“不争”二字有着深厚的感情。整部《道德经》,就是以“不争”二字结束的:“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我们可以试着理解一下不争何以是大德:不争高低,是谦虚;不争先后,是忍让;不争进退,是达观;不争得失,是施舍;不争荣辱,是超脱。等等。

水是最接近大道的。二者都无形无象,都无处不在,在不同的事物身上都有不同的体现。科学家在研究太阳的光谱时,就发现了里面含有“水”分子的光谱,说明了如太阳那么高温的物体里面,同样有水这种事物存在。但到底是以何种状态存在,目前我们尚不确定。

根据我的理解,《道德经》的通行读本断句可以尝试这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样断句,更能明确“善”的德的特点,而不至于让读者误解成“善于利益万物”。



【待续】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自净   知本   道德经   水具   大道   水能   大德   光谱   进退   得失   无处不在   万物   老子   善于   事物   身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