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无为10:让一切归于简单,那些计谋、诱惑,都将无所用


大道无为10:让一切归于简单,那些计谋、诱惑,都将无所用

《道德经》云: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句话一直是存在着怀疑和争论,原因就在于“无知”二字。在古时,“知”就是智慧的意思,古时的“智”,是计谋的意思。使民无知,很多人认为是让老百姓进入到愚昧的状态,因而可以实现治理的目的。这个观点明显是错误的。

如何理解这里的“知”?

知,除了智慧的意思外,它还有很多。比如晓得,学问等。古时有一个官职,知县、知州、知府等。这里的知,就是主管、执掌的意思。那么,老子在这句话里说的“使民无知无欲”,意思是让老百姓们不可以表达太多的意志,不要尝试执掌政务,也不可以有太多的欲望。

老子为什么要提出这么一个观点呢?

当老百姓有主张表达,有改变现状的意图时,便容易形成群体性的行为。而这种群情集中之后,其发展轨迹往往会发生变化,背离初心。历史上,很多的事件都是这个样子。比如学生秀才们向政府请愿,其本意是好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便背离了初衷。原因就是被人利用了,就是老子所说的“智者”利用了。


大道无为10:让一切归于简单,那些计谋、诱惑,都将无所用

从个人的角度看,当一个人有欲望的时候,也很容易被“智者”利用。当下人们普遍追逐钱财,便让那些“智者”因此借用网络投资等平台,圈了那些贪财者的钱财。

所以,老子提出了“常使民无知无欲”,就是让老百姓的生活归于简单。简单到什么程度?就是“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有吃有穿、身体健康、享受生活。老百姓没有意志,就不会被人利用;个人不贪图什么财利,就不会中圈套。因此,“智者不敢为”,那些存有阴谋的人,就不会得逞。

治理国家、管理单位、甚至管理个人自己,都是这个道理。

一个单位里,主事的人多了,发表主张的人多了,肯定会乱套。当大家都安于自己的职责,不争名夺利,达到“无知无欲”,这个单位定然和顺有序。

个人心里的烦恼,其实都是因为自己欲望太多、主张太多才产生出来的。欲望得不到、主张不被采用,有烦恼。自己的欲望被人圈套、主张被人利用,结出了恶果。

所以,开头的那句话,就可以这么做个解释:能够让老百姓们没有主张和意志、没有过多的欲望,那些有所图谋的“智者”便没有机会,就不会做那些过分的事。以“无为”为原则做事,则没有治理不好的。


【待续】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知本   和顺   道德经   争名夺利   古时   圈套   计谋   钱财   智者   老子   老百姓   无知   意志   大道   欲望   智慧   单位   简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