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如何给孩子提供自我超越的机会那?

晨学分享~

今天照宁老师带领我们学习《如何调动与激励学生》第七天,感恩照宁老师用心用情领读,感慨照宁的出口成章、随口吐金句,我想这跟照宁老师13年的公益路,坚持不断输出是密不可分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太阳]今天是周末,半个小时的晨读变成了两个多小时的疗愈场,这真是个充分能量、充满爱、充满智慧的场域,让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成长中[合十][玫瑰]!

一、学习与收获

1、经常会听到很多家长说:孩子只知道自己舒服,从来都不考虑别人的感受……,那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有所改变呢?这就需要从满足孩子自我超越的需求说起。

2、自我超越的需求是人类需求的最高境界,是不容易达到的层级。作为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锻炼他们超越自我,通常可以从关于自我超越的理想、利他、共情、宽恕、感恩、正念等相关话题着手。

3、自我超越的六个话题:

(1)理想,通过电影、故事、名人名言激励孩子,探寻自己的理想,这可是以根据环境、人、事、物不断更新,当一个人拥有理想信念,并看到了理想的真实发生,这就超越了自我当下的状况;

(2)利他:帮助他人而不求赞赏与回报,是引领孩子自我超越的一种有利策略。参加志愿服务日是一种常见的、能够让学生体验利他益处的好做法。

(3)共情:建立自我超越的一种直接方式,超越了聚焦自己需求和目标的天性,从对方的立场和境遇看问题,不带偏见,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

(4)宽恕:跳出自我去思考,宽恕能够让我们的愤怒减少、抑郁和焦虑降低、个人成就提升以及拥有更和平的社会行为;

(5)感恩:是对自己有价值或者有意义的人或事物的认知和感激之情,能舒缓心情,提升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可以用感恩圈,感恩手册,感恩日记,感恩信等方式。

(6)正念:有意识地关注于某个事物或者某件事情上,并产生积极效应;可以用“感受倾听、感受行走、三呼吸”等方式。

4、利他

(1)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利他行为既能给孩子带来非常强大有力的积极体验,又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可以为世界做出积极的贡献,是有价值、有用的人。从而产生被需要、有价值的感受,可以取代直接奖励,提升孩子的自我超越感。

(2)不管是孩子还是我们自己,可以经常在“利他”过程中,反思和讨论下三个问题,体验到自我超越:

①你认为自己的行动,会为他人带来什么积极影响?

②知道自己对别人积极影响时,你会有什么感受?

③过往我们是否被无私帮助过?当时我们有什么感受?

孩子们讨论后,会更加了解利他行为的重要性,当参与过利他行为的我们,能直观地看到利他行为之后产生的影响时我们就能体验到自我超越感。

③利他,不论事情大小,坚持去做,总会收获意向不到的结果,福往者福来,爱出者爱返。

二、感悟与实践

1、每个人内在人格都有三种状态:内在小孩,内在成人,内在父母,当两个人相处时,其实就可能“6个人”之间的相处,只有当彼此满足对方当下需求时,这种相处才是舒服的状态,其中最可怕的就是“内在小孩遇见了内在小孩”。

2、今早伙伴分享的两个案例:

①二孩家庭,孩子们经常发生摩擦,老二经常哭闹告状,该如何处理?

父母可以做的是“共情~化解孩子的情绪~平时多教会孩子们自己处理~立规矩”

②家有高考生,认为孩子状态不够好,家长该怎么办?

父母要觉察这份不好的状态到底是谁的投射,情绪的背后是情结,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关系大于教育,父母好好的,孩子自然好好的”,我们不要用技能去探索你孩子的内心,孩子很智慧的,Ta会拒绝的。

3、当你活出来了,自然有底气。今早三次抢麦分享的冬冬姐(图⑤),可谓是“震撼全场”,她的孩子读清华,自己是乡镇党委书记,一心为百姓做事,积极学习心理学,用最积极状态开展工作,特别热心公益,活成了当地的“另类书记”,她的状态被我们一致认同为“好妈妈、好领导、爱学习的冬冬姐”,真是越优秀的人越好学[强][强][强]。

4、别人很优秀我也很努力[愉快]。回看自己,很多次拿麦分享,也能做到出口有话说,我想坚持不断输出,一定会越来越好。有伙伴期待我的领读,好吧,我先给自己一个回答“我接受这个挑战,我需要再给自己一点时间准备”,向优秀学习靠近[拥抱][拳头]。

家长应如何给孩子提供自我超越的机会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利他行为   学习心理学   家长   自我   公益   事物   小孩   父母   状态   需求   理想   老师   优秀   方式   孩子   机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