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问题,唤醒孩子的智慧|小豆讲书《正面管教》06

「链接」音频:小豆讲书《正面管教》

下面几句话,大家听听是不是很熟悉:
“我早就告诉过你!你就是不听!现在你这是自作自受!”

“你不好好学习,这辈子都没出息!”

“别跟这帮孩子混在一起,跟他们在一块儿就是不学好!”

“别再玩儿手机了!再这样玩儿下去你就废了!”

……

这样的话,家长们说过太多太多了。这都是在向孩子传递一种严重的后果。但是孩子往往听不进去。

假如我们换一种方法,帮助孩子们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让孩子参与进来,自己思考,自己把问题想清楚,会怎么样呢?这就是启发式问题想要达到的效果。

《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给大家列举了几个典型的启发式问题:
·你当时想要完成什么?

·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件事情的发生?

·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

·你怎样才能把这次学到的东西用于将来?

·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

作者特别提醒,这些典型问题只是给你一个示范,真正提问的时候要格外注意不能有腹稿。关键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不要让你的提问听起来像是在指责,这会招致孩子的戒备。而是要发自内心地对孩子的想法感兴趣。这里有三个指导原则:

1、 不要预设答案。如果你对孩子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预设了答案,你就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因为一旦孩子的回答与你期望的回答不符的时候,你就会忍不住说教。这时孩子就会拒绝再对你说出心里话。

2、 如果你和孩子中有任何一个人心绪烦躁,则不能提问。所以启发式提问一定要在积极的暂停之后进行。只有大家都心平气和的时候,才能更好地交流。

3、 你问的启发式问题要发自你的内心。有的家长喜欢诱导孩子承认错误,表面上是启发,其实是想听到自己想听到的答案。在提问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发自内心地关心孩子的真实想法,要表达出你的理解和接纳。

作者讲了一个自己的例子:作者的女儿玛丽,有一天告诉妈妈,她想在一次聚会时一醉方休。她妈妈听了倒吸了一口气,说:“跟我说说看,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女儿说:“很多孩子都那么做,而且看上去他们喝醉了都很开心。”妈妈克制住了想对女儿说教的冲动,问道:“你现在不喝酒,你的朋友们是怎么说你的?”她想了想,说:“他们说很钦佩我,为我骄傲。”妈妈接着说:“你认为你喝醉了酒,他们会怎么想或者怎么说呢?”作者看出女儿听了这话以后在思考,之后她说:“我想他们会感到失望。”作者又跟着问了一句:“那你觉得你会怎么想你自己呢?”这个问题显然更让女儿费思量。她停顿了一会儿,说:“我大概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随即又说:“我想我不会那么做的。”

如果作者不采用启发式的提问,帮助女儿探讨自己的选择的后果,而是忍不住强加给孩子一个惩罚性的后果,比如禁足,那很可能会促使孩子偷偷摸摸地喝酒。而最大的损失是,孩子就没有机会去探讨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去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书里还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叫史蒂夫的孩子,在学校里总是制造麻烦,比如打架、骂人、给同学起外号等等。班里的同学们都很讨厌史蒂夫。老师决定通过召开班会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班里还没有对史蒂夫形成一种积极的气氛,为了避免让史蒂夫在同学们提出意见的时候受到伤害,老师没有让史蒂夫参加班会。

班会开始后,老师提的第一个问题是:谁是班上最能惹麻烦的人。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史蒂夫。”老师又问史蒂夫都做了哪些事情造成了麻烦?孩子们列举了很多。这头两个问题让学生们表达了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接着,老师提出了启发性的问题:“你们认为史蒂夫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回答包括“他故意使坏”“他喜欢欺负人”等等。后来有一位学生说:“可能是因为他没有朋友。”另一个同学插嘴说,史蒂夫是一个被寄养的孩子。当孩子们被要求讨论一个孩子被寄养意味着什么时,他们说到离开家一定非常痛苦,要不停地搬来搬去,等等。这时候,同学们表达的是对史蒂夫的理解,而不是敌意了。

当被问道:“你们有多少人愿意帮助史蒂夫?”全班同学都举了手。然后孩子们在黑板上列出了一长串帮助史蒂夫的建议,包括陪史蒂夫上下学、中午陪他一起吃午饭、课间休息陪他玩等,每个建议后面都填上了自愿帮忙的同学的名字。

稍后,老师找到史蒂夫,告诉他,班里的同学们讨论了他的问题,然后问他,觉得会有多少同学愿意帮助他?史蒂夫眼睛盯着地板,回答道:“可能没人吧。”当他听到每个同学都愿意帮助他时,他抬起头,眼睛睁得大大的,不敢相信地问:“每个人?”很显然,事情的转变让史蒂夫深受鼓舞。

当全班一致决定帮助史蒂夫,并且实践了他们的诺言时,史蒂夫感受到了强烈的归属感。他的行为因而出现了戏剧性的改善。所以说,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启发式的问题,不仅能够帮助出现了行为问题的孩子认清自己的问题所在,重新找到正确的方向,而且当孩子遇到生活中的困境时,也能帮助孩子认清对他们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和确定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启发式问题就是将懵懂的孩子唤醒,让他有信心、有力量去解决问题,这才能够开启孩子的智慧,使他一生受益。

下一节,我们将为家长朋友们宽宽心,就算你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有过失误、犯过错误,也不要担心,作者将为你解答如何从错误中学习,使错误成为一次更好的开始。

读书开启智慧人生,我是小豆爱读书,陪伴你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启发式   小豆   孩子   班会   班里   后果   想法   家长   事情   女儿   错误   智慧   同学   妈妈   老师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