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违拗(不合作)

幼儿行为发育问题

小易刚刚两周岁,平时“违拗”行为很突出,大人让做的,总是听不见似的,甚至反着来,也很难哄着达成妥协。就举一个饭桌上所见的事儿吧。

幼儿期违拗(不合作)

家人团聚,要喝点小酒,小易执意用勺子搅拌杯中酒,怎么商量哄着都不行,也不听,最后大家草草吃完饭才作罢。

有这样一个疑问:

幼儿期“违拗"行为是怎么产生的?应该如何应对?

进一步思考

(1)违拗行为成因分析

幼儿的违拗,或称之不合作,是幼儿心理发育的常见问题。幼儿期的违拗行为表面上是幼儿所在亲子间关系存在问题的表现,但是,根源在于父母或家庭关系的不合作或严重抵触。幼儿的活动空间基本就是家庭,父母或直系亲属是其行为的第一范本。幼儿的不合作行为,大多为父母合作态度不良甚至彼此抵触造成的结果,是对父母彼此间“恶意”的某种回报。

夫妻关系的崩溃是合作失败的结局。但是,这还远没有结束。夫妻关系的结束,并不意味亲子关系的结束,幼儿的父母仍然会继续对幼儿的行为发育施加影响。最后这种状态的幼儿的合作观念如何,与父母的自知力(insightfulness)有关,这是有国外研究的依据。

Marcu I, Oppenheim D, Koren-Karie N. Parental insightfulness is associated with cooperative interactions in families with toddlers. J Fam Psychol. 2016 Dec;30(8):927-934.

父母越是能够理解和谐一致的氛围对子女的合作观念形成的重要性,其幼年子女越可能“乖顺”,道理上也是说得通。

(2)违拗行为的应对

合作不顺利时,不妨退一步。就如这个例子,小易不听话,一直用勺子搅动杯中酒,那就迅速干掉杯中酒,结束饮酒。退一步,采用迂回策略,不要总让幼儿服从。在这一方面,就细心“培育”而言,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环境,“春风化雨”是其最基本的要求。父母和保育员需依据幼儿期儿童在动作、社会性、智力等方面的 发展水平(年龄特征),帮助幼儿获得社会活动经验,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与信心等,以培育、照顾儿童的自主性。

在此之上,建立有规则的合作。退一步,迂回政策,并不是要一直无条件合作,那就成了溺爱娇惯。一切的目标是建立有规则的合作。就适当“管教”而言,父母 (包括其他家庭成员)需要协助子女学习,包括教育幼儿明了是非以及生活知识,帮助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其成为健全的人。当幼儿出现“违拗”行为时, 首先,父母(包括其他家庭成员)需要查明原因,反醒管教;其次,加强沟通,修复并维持一种良好的亲子间关系。

总之,幼儿期儿童在两三岁时的违拗行为主要的对策是,要认真反思成人家庭成员间的对立与不合作行为对幼儿的重大影响;依据儿童年龄特征,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既需细心“培育”又要适当“管教”。

2021-06-1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保育员   乖顺   幼儿   勺子   亲子   细心   子女   夫妻关系   特征   观念   年龄   父母   结束   关系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