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西医对痛风随时止痛,中医能避免痛风发作吗?详解中西医道理

中医西医对痛风随时止痛,中医能避免痛风发作吗?详解中西医道理

导读:西药、中药治痛风随时可以止痛,但消炎止痛后能不复发吗?

#健康明星计划#昨天的文章,在连续解读关于柠檬汁可以碱化尿液、多排尿酸、减缓或避免尿酸盐结晶沉淀之后,收到很多经年遭受痛风石折磨的风友好评。

然后,昨天的科普,解读了一个中药方剂解毒化浊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医学研究。这下可好,留言区直接就分为两派——

一派是赞成中医能够安全能治好痛风,远离酸痛桎梏的,这包括求详细服用方法,药量,甚至死马当作活马医的。

一派是一片反对——

中医西医对痛风随时止痛,中医能避免痛风发作吗?详解中西医道理

像上面留言,肯定中药的消炎止痛效果,但对能否避免复发,做到不会反复发作充满质疑。

也有质疑分享的医学案例到底有没有人去验过真假,这无疑是对医学实验的不信任,就好像美国人质疑世卫组织对新冠病毒的溯源结果一样。质疑声的出现,只能证明我以及和我一样的人们科普得还不够,还需要太多的努力。

中医西医对痛风随时止痛,中医能避免痛风发作吗?详解中西医道理

但我想,这些问题暴露出广大风友对于西医对痛风和尿酸,中医对于痛风和痹症、历节病的认知、病因病机、治法治则和常用方剂的理解。

所以,我想从今天的内容开始,是不是逐步解读中医对于痛风的认知,包括发病原因、发病机理、治法治则和常用方剂。

因为,在古今中医领域,对于痛风的认知,是没有尿酸这一说法的。

中医西医对痛风随时止痛,中医能避免痛风发作吗?详解中西医道理

你所知道的西医人为的痛风的病因病机和常见治疗方法

我们都知道,高尿酸血症是人体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而且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是对高尿酸血症的定义是血尿酸男性≥420μmol/L,女性>420μmol/L,没有发生痛风的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

继续延伸一步讲,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或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基础,但痛风这一疾病如果你还仅仅认为是痛风性关节炎,那就大错特错了——除了引起痛风发作,造成急慢性关节炎、痛风石问题外,紧接着因为高尿酸血血症导致的尿酸盐结晶在其他组织和器官沉淀引起的肾脏病变,以及引发的并发性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现在人们人们认为这都应该是痛风疾病的范畴。

现代医学对于痛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也并非所有的高尿酸血症都会演变为痛风,目前西医流行的主流研究主要是认为痛风的发生,主要是体内嘌呤代谢异常、尿酸的排泄障碍而出现的高尿酸血症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我们人体内的尿酸主要来源是体内自己(代谢)生成的,这称之为内源性嘌呤代谢尿酸,约占体内尿酸的80%以上;而通过食物摄入嘌呤代谢后形成的尿酸只占一小部分(也就是20%左右)。

其中原发性的痛风,除了是先天性的缺陷导致的尿酸生成增加以外,大部分(约占痛风者的七成以上)原因都是因为肾小管分泌减少等原因而导致的体内尿酸排泄出现障碍而形成的高尿酸血症,进而发展为痛风以及其他并发性疾病。

而继发性的痛风,则主要是体内尿酸生成增加和/或尿酸排泄过少而出现的高尿酸血症。

西医对于痛风的治疗,急性期(也就是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主要是消炎止痛,而不是排酸,其药物常见的有秋水仙碱、非留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我应该提醒的是,这些药物消炎止痛的效果很好,但它们既不能使血尿酸水平下降,也不能促使尿酸排泄。而且还有在这腹泻、腹痛、呕吐、肠胃道副反应,所以在急性发作期,应用这些药物,尽管可以消炎止痛,减轻痛风发作的痛苦,但又带来腹泻、呕吐等副反应,所以这导致风友对痛风发作和这些药物服用后的体验深恶痛绝。

对于痛风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的药物治疗,一般都是采取降尿酸药物治疗,主要目的是长期有效地降低血尿酸水平,并稳定在目标值360μmol/L以下,预防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和痛风石的形成,帮助溶解已经形成的痛风石。

降尿酸药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抑制尿酸生成药物,比如通过抑制尿酸代谢过程中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尿酸的生成达到降低血液尿酸水平。在我国,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目前只有别嘌醇和非布司他等有限的几个。别嘌醇,其属于黄嘌呤的异构体,是通过竞争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从而抑制黄嘌呤、次黄嘌呤转化为尿酸。但是别嘌醇也有着很大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胃肠道不适、肝脏和骨髓毒性。非布司他,是一种非嘌呤类的选择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

另一类是促排尿酸药物,包括磺酰类化合物丙磺舒和苯溴香豆酮类苯溴马隆等。但这类药物的弊端是可以增高尿液中尿酸浓度,可能会导致尿酸盐在肾脏或尿道中沉淀,所以有肾结石、尿路结石的痛风者要选择性使用。

最后,通过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来碱化尿液从而增加尿酸排泄量,也是促排尿酸的方式之一,但碳酸氢钠长期使用也有弊端。

所以在临床上,现在我会通常用碳酸氢钠的替代物嘌小清电解质泡腾片来达到或由于碳酸氢钠的效果,但还能避免其长期的不利影响,受到不少风友的喜欢。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一个风友已经有了高尿酸血症或痛风发作,如果还在幻想着能够吃点药就“治本”,还和以前一样海吃海喝,恐怕西医到目前是做不到的。

但西医也能做到即使是高尿酸血症患者,也可以避免成为痛风患者,这是没有问题的。

那,中医呢?对痛风又是如何理解呢?

中医西医对痛风随时止痛,中医能避免痛风发作吗?详解中西医道理

中医对痛风的解读,与尿酸无关,那是什么原因呢?如何治疗?

关于痛风在中医的疾病名称,可理解为“痹症”,也有叫“痛风”、“历节”、“白虎历节”的。

而中医关于痛风疾病的说法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滋阴派创始人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提出的,“痛风者,大率因...夜则痛甚,行于阴液。”

而清代著名中医学家张璐在《格致余论》中对痛风做过一个总述:“按痛风一证,《灵枢》谓之贼风,《素问》谓之痹。《金匮》名曰历节。后世更名曰白虎历节...”

那痛风之病,中医认为是啥原因呢?

痛风,在中医的理论中,被归为“痹症”的范畴,对于其病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嗜食辛辣肥甘厚味,日久导致脾胃运化失司,从而导致肾伤失了泌浊分清之功能,湿热浊毒渐生,从而痛风。

2.平素体虚,不御外邪,受风、寒、湿邪外袭,凝聚与肢节,日久郁热内生,痰凝停伏,经络不通而致痛风。

痛风的核心病机,中医认为主要是上述两种病因所致的湿热痰浊等痹阻络脉,导致机体气机不行,血滞不畅,导致了身体不通,不痛则痛;如果痰浊之邪注于关节,则经络痹阻,导致局部筋骨补鞥得到气血濡养,从而出现关节僵肿变形,

湿热痰浊痹阻络脉,气机不行,血滞不通,不通则痛,若湿热痰浊之邪注于关节,经络痹阻,局部筋骨无以得气血濡养,则可出现肢节僵肿变形。

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首次提出痛风病机的内在因素是肝肾亏虚,筋骨失养;而同房病机的外在因素是正气不足以卫外,从而寒湿之邪可侵袭于机体所致。

到了唐代,人们对于痛风病机,认为其病因为人摄生不慎(就是嗜食辛辣肥甘厚味等),正气不足,不足以抵御外侵,又遇到外界之风、寒、湿、热等之邪,阻滞经络,从而气血不畅所致。

到了金元时期,朱丹溪等认为痛风是风、湿、热、痰之邪聚于关节、郁于血分之外因所致;除了外因,朱丹溪还认为气血亏虚、人多内伤、阴火痛风也是痛风的病因。

总之,古代中医认为痛风是正气亏虚为本,风寒湿热、痰浊瘀毒为标几个方面。

中医对痛风认知发展到今天,大多认为痛风是本虚标实,而标实大多与湿热、痰湿有关。

比如认为痛风的病因是先天不足或后天饮食不节,或加班熬夜劳倦内伤,从而导致脾肾亏虚、阳气化生无权,日久寒湿内盛,瘀血停滞,痰浊不行导致痛风。

而痛风的寒邪来源,多为外邪所侵;而痛风之湿邪内生,多为阳虚而温煦无力所致,所以当代中医多认为痛风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一代中医大家朱良春(前几天文章分享过其女朱婉华的中医诊疗医案,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死磕代谢病的小姜医生翻阅)认为“痛风非风”,虽然寒湿之邪侵袭身体肢节为发病诱因,但这些只是次要因素,其发病主要原因乃是水使痰浊痹阻关节。具体病机为痰湿之邪停滞在脉管,血不行致瘀内停,所以邪毒得不到排泄转化,甚至邪毒和血瘀合为浊瘀,瘀阻在脉络,从而导致筋骨关节红肿、变形,发展更为严重的会促使关节皮肤破溃,脂膏外流;当然,还有浊瘀之邪阻滞经络,瘀阻化热,滞久化毒,从而伤及脾肾,也会导致或加重痛风。

所以,中医对于痛风的治疗,主要是根据病因病机来确定治法治则,还要辩证疾病痛与不痛的阶段,分而治之。

如果辨证痛风为脾肾亏虚为本,则治疗时,急性发作期宜“急则治其标”,以驱邪消除症状痛疼为主,主要治法为清热解毒、通达二便、化水湿、通血脉等同时辅以健运脾胃,方可用四妙散合五味消毒饮。

名医朱良春根据几十年的临证经验,概括出痛风“浊瘀痹”的特点,治疗以驱邪为主,兼以补虚,主要治法为宣通泄浊,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佐以补脾益肾。

其他中医大家或中医流派的通风治法就不一一介绍了。

总体来讲,现在中医对于痛风的治疗认为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尤其在急性发作期,也不能一味地驱邪,这有可能会伤正,而应标本兼顾,治法主要以健脾化湿、清热活血并用,方面是清热利湿、泄浊解毒,另外一方面要时刻谨记健运脾胃,培本固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医对痛风解读,和西医完全不同,基本和什么高尿酸血症、尿酸什么的没关系,所以其病因认知和治疗方法,根本就不谈什么尿酸,这是要注意的。


那具体中医对于痛风如何辨证分型治疗呢?让我们从明天的内容再详细解读。


本文参考文献(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2017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祝鸿发硕士论文《甄氏穿海汤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宄》。


为高高在上的“五高之人”:

高尿酸/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体重

送上觉得有点用方法想用用的温暖资讯的

关注@死磕代谢病的小姜医生#哆咖医生超能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西医   痛风   痹症   氧化酶   中医   碳酸氢钠   嘌呤   尿酸   湿热   经络   关节炎   中西医   病因   关节   详解   抑制   药物   道理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