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武当山学武,一生做功夫传播者 访武道传播者袁毅慧


视频加载中...

一.十三岁 你的年华 我受的“罪”

13岁的男生,古人叫“舞勺之年”。《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孔颖达疏:"舞勺者熊氏云:'勺钥也。'言十三之时学此舞勺之文舞也。"后以指幼年。又以舞勺代指十三岁。

13岁,女子处豆蔻年华,如花儿一样,娉娉袅袅;而男子,开始学乐学舞。舞,武,同为肢体的绽放。

十年武当山学武,一生做功夫传播者 --访武道传播者袁毅慧

小袁老师,出生于湖北黄石市。离武当山颇近。小袁老师说,听说祖上有人是习武的,自己从小散养,喜欢武术,就想上山去学武。爷爷与父亲都是老师,自己则成为了一名武术老师,这大概是一个家族的传承。

13岁那年,他就上了武当山。

十年武当山学武,一生做功夫传播者 --访武道传播者袁毅慧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东接历史名城湖北省襄阳市,西靠车城十堰市区,南依世界自然遗产神农架,北临南水北调源头丹江口水库。古称:方圆百里。

武当武术鼻祖,张三丰,是武当太极的重要灵魂人物。张三丰祖师在13岁那年遇到了郭襄。华山之上,张君宝还是个武功低微的小朋友,打不过偷经书之人。郭襄看不过去,说如果打不过,我就上前去帮你。之后,郁郁寡欢的郭襄又送了张君宝一个活动罗汉,据说,这个看似玩具的罗汉机关小人,内藏武术秘学,也无意中促成了张君宝日后成为武当太极祖师爷张三丰。

另一个人,也是在13岁左右开始武术启蒙。他就是南怀瑾老师。

十年武当山学武,一生做功夫传播者 --访武道传播者袁毅慧

南老师在《我的故事 我的诗》里提及过,他在12岁小学毕业,成绩倒数第一。父亲叫他不要读书了,他偏要读书。他一个人上了家里山上的庙子里,一边自己读书,一边开始习武。

对中华男儿来说,文武兼得,历来是个重要成长标志。虽然现在时代变了,“德智体美劳”同发展,简而言之,即是‘文武兼得”。


二. 山上的日子 山上的师父

小袁老师拜入武当三丰派第十五代武术传人袁修刚道号:袁师懋)门下,苦心学习武当功夫,三十六路腿法,飞檐走壁功,武当三丰派基本功,以及晨练跑山锻炼。每天有12个小时学习功夫。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功夫上身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不能坚持与苦练,就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除了自己对武术的喜爱,遇到一个怎样的师父,也是成就自己的重要因素。下山之后,回忆起自己的师父,小袁老师印象最深的,就是严厉。哪个孩子晨练跑山偷懒了,师父自有办法检查,就是看鞋底。鞋底不沾泥的,多半是没往山上跑的。

十年武当山学武,一生做功夫传播者 --访武道传播者袁毅慧

师父除了严厉,对徒弟的爱,也是让小袁老师,记在心里,回忆起来泪目。

师父请客看电影,一直被他念叨着。师父给他取道号(袁懋资焘)的寓意,一直存在他的心中,“焘”字是师父根据他的特点及练武情况亲自取的,含着师父的期许,希望小袁老师做到《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能长寿。”

还有在山上那些与师父、师兄一起读经典、念经的日子,想起这里,小袁老师不自觉的唱起了当初在山上早晚课常常念的《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师父的言传身教,小袁老师下山之后,时常想起师父的教诲。

山上的学功夫的日子,纯粹到时间与空间里只有功夫。小袁老师自言,少年时好胜,总想争第一。师父教的功夫,总是要做到最好。他也做到了这一点,日后他成为了师父所管理的武馆里的教官。

2010年,通过几百人的海选,小袁老师有幸成为武当队(10人)中的一员,代表武当、师父武馆以及个人参加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是他最大的荣誉,也成为师父的骄傲。

十年武当山学武,一生做功夫传播者 --访武道传播者袁毅慧

多年的习武以及教学经验,让他下山,离开武当,来到上海之后,自然而然的成为一名武术教师,既给孩子,成人上课,也给上海其他武馆的教练做培训。


三.在上海传播武当三丰太极拳

大城市里是非常需要功法的推广。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人们烙下的种种亚健康病,练练太极拳法是可以得到改善,偏偏大家又没有时间。

十年武当山学武,一生做功夫传播者 --访武道传播者袁毅慧

根据小袁老师在上海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上海学员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没有时间。

“所以,我在教授武当太极拳时,不仅注重基础的筑基,还会教大家一些利用碎片时间就可以练习的,比如,撑筋拔骨,呼吸方法。”

小袁老师既教授少儿武术,又教授成人太极拳,那么这两者有什么侧重点呢?

“对于少儿武术的教学,我会注重基础的搭建。孩子头一年主要学基本功。孩子接受基本功的能力最快,我们上课时间在2个小时左右,回到家里还要继续练。不然会忘记,不进则退,我本人也一样,不练也会退步。”

“成人太极与少儿太极有区别,首先体力就有区别。成人太极会增加太极推法,鹤形桩,五行养生功法。在有效的时间内,行云流水,气息出来。一动内脏也在动。不光是动,需要呼吸来调节。做好吞吐津液,滋润经络,到最后是安静的,思绪是没有波动的。包括呼吸,又细又长。”


十年武当山学武,一生做功夫传播者 --访武道传播者袁毅慧

四.学员眼里的小袁老师

8班-刘晨铭(练太极两年)

我觉得学太极,基础很重要。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基础动作,反而做不到位。我们平时不太注意这些细节。

练太极是周而复始的工作。要把动作连贯在一起。但是打完这些套路还要去纠正细节动作。还涉及到节奏的调整,以及配合呼吸。练太极,也是磨心性的过程。

小袁老师对我们的指导,是非常细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袁老师也非常强调武德的重要性。包括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所以,也常跟我们做一些相关的分享。

8班-赵海燕(练太极半年)

太极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很博大精深,这半年,感觉连皮毛都没学到。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我们已经练了28式,现在我也在往108式练,但是可能还是练到一个架势。还没有感受到,功夫的感觉。可能是在摆POSE。

我感觉小袁老师的功底,是非常深厚的。这一点,也是一直非常吸引我的。因为功夫也不是靠我这半年学来的。也是希望能有更多时间更多机会,跟着小袁老师继续练。小袁老师这个人,可能从小在山上学习的关系,觉得还是比较简单的,好沟通。能找到一个有功底的老师,也愿意跟你分享,也是很不容易。

我在百草箱,学太极,一周2次时间学习招式,总体来说,还是能学到东西,但是还是不够,希望能多深入学一点。


9班-黎帆(练3个月)

我学太极3个月。刚学完28式,在家里也每天练习。

小袁老师,教课时非常有耐心,会根据学员不同特点来做教学,这一点我觉得非常可贵。但是也有严厉的时候。特别是在我动作不到位的时候。我觉得太极是个需要时间来增长自己的功夫。我打算明年报百草箱一年的太极课。

我觉得太极对我最好的,就是可以达到阴阳平衡。学太极对学中医也很有帮助。太极是一种让我在短时间内看到什么是阴阳的功法。上了太极课后,我感觉到自己的觉知力在提升。感觉到自己的不平衡。因为当你不平衡时,打太极是找不到感觉的。

太极本来就是一种气功,这种气功你很难捕捉到。中医讲,人在正常状态下,是上虚下实。太极也是上虚下实。当我身体不是很好时,我发现打太极不是很稳,心也很乱。打一段太极后,这种现象会好转。


武当三丰太极拳 招生中

十年武当山学武,一生做功夫传播者 --访武道传播者袁毅慧


近期课程(点击文字)

武当三丰太极拳第四期招生 | 道师带你「气血调和,安身静体」


十年武当山学武,一生做功夫传播者 --访武道传播者袁毅慧

▼百草箱武道堂

以实证体悟传统中医所传递的生命科学观

用身体感受天人合一的真味

百草箱秉承生命要实修实证的理念,成立了武道堂,课程包含:武当三丰太极拳、少儿武术、少儿詠春、女子詠春、站樁等,让更多有缘人通过修炼传统武术及功法,了解武术文化与修身、修心的关系,了解生命,收获身心健康。


百草箱武道堂一直鼓励从医及养生者,以桩功为基础,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在行住 坐 卧 中一起感知并放松你的身体。

十年武当山学武,一生做功夫传播者 --访武道传播者袁毅慧


【百草箱】

赖世伦老师遵师嘱托于2005年回国,2006年创办百草箱至今。秉承“办教育就是要牺牲自己”的精神,投身传统中医、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事业中。


风雨十四载,也是百草箱的公益十四年,平台所有的课程活动结余均投入到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和推广的相关公益慈善项目中。2020年成立百草箱专项公益基金,愿携更多有识之士,践行大医“普救众生含灵之苦”的精神,以医济世。


十年武当山学武,一生做功夫传播者 --访武道传播者袁毅慧

十年武当山学武,一生做功夫传播者 --访武道传播者袁毅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武当山   功夫   太极   武馆   传播者   这一点   百草   功法   太极拳   基本功   师父   武术   少儿   老师   基础   时间   袁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