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 蓿 情

苜 蓿 情

文/一木

在故乡,苜蓿是一种极普通、极平凡,但生命力又极强的植物。她不择土地,不挑肥瘠,只要有土的地方,她就深深地扎下根去,春天发芽,夏天开花,秋天结籽,一年又一年,越长越茁壮,越长越旺盛。她不争奇,不斗艳,春天最早吐绿迎春,待到夏天沟塬梁峁披上盛装的时候,她又默默地融入绿色的海洋之中。

我对苜蓿的情感始于童年,始于那个贫困的年代。从懵懂孩提,一直到小学、中学时期,始终就一个感觉,饿,饿,饿……那个时候生活困难,人们最怕过年,“过年,过难,一年更比一年难”,正月初三一过,就没有白面馍馍了。接着就是三四个月青黄不接的艰难时光,“只听囤底响,不见粮出来”。缺粮,成了家家户户赶不走的噩梦,也成了人们最难肠的伤心事。于是,“瓜菜半年粮”“野菜赛肉香”便成了庄稼人苦中作乐、安慰自己的顺口溜。

早春二月,几场黄风刮过,小麦开始返青,苜蓿也露出了几片嫩芽,人们在劳动的时候,就把麦地里的荠荠菜和苦苦菜捡回来,再掐一点苜蓿芽拿回家,既做菜面条,又蒸菜疙瘩,这样一直凑合到农历五月初上,才能接上新麦。但屋漏偏逢连夜雨,接着又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硬生生地把人们逼上了绝路。仅有的一点高粱、玉米吃完后,人们就用储存的洋芋和地里的苜蓿、菜根子充饥救命。在那时候,洋芋实在太好吃了,对饿极了的人来说,煮洋芋和洋芋疙瘩简直就是山珍海味,是人间至味。但洋芋也不多,吃完了洋芋,人们又齐刷刷地扑向了生产队的苜蓿地。苜蓿本来是给生产队的牲畜种的饲料,地块面积也不大,个人是不能动的,但到了这个时候,人们也顾不得生产队的禁令了,男女老少提篮挎笼,从春到秋,每天都要去采摘些苜蓿回来。

苜 蓿 情

春天,苜蓿才开始发芽,人们只采些嫩芽,做菜面条吃。清明一过,苜蓿得了小雨,就呼啦啦地长起来了,这时候苜蓿就成了主粮,苜蓿疙瘩,苜蓿饼子,苜蓿面条,苜蓿菜糊糊,那真是香啊!苜蓿好像知道人间的疾苦,好像要舍身救济这些可怜的庄稼汉一样,采了一次又一次,摘了一茬又一茬,但只要有点雨水,它就不停地长,好像永远也采不完。

到了秋天,苜蓿就开花了,紫色的小花顶在头上,忧愁地看着这个艰难的世界。这时候,苜蓿杆儿慢慢老了,只有最上面的一点叶茎和花朵还能吃,但这时候的苜蓿却有了面水,吃了耐实顶饱,于是,开了花的苜蓿仍然是人们的盘中餐。一直到了深秋,苜蓿全部长老了,实在不能吃了,人们才停止了采摘。

苜 蓿 情

没有了洋芋,没有了苜蓿,人们又把目光转向了地里的菜根子。菜根子就是油菜苗,麦收以后,人们在种荞麦的时候,同时,撒下油菜籽,到了秋天,荞麦收割后,菜根子就留在地里继续生长。白露一过,天气渐冷,寒霜肃杀,菜根子不再生长,但已有手指头般粗细,白嫩甘甜,到了来年开春,和小麦同时返青,然后就长成了金黄的油菜。但饥饿的人们实在顾不得了,根本就等不到那个时候,就在上冻前提笼扛镢把菜根子挖出来,拿回家后,蒸菜疙瘩,做浆水菜,和高粱面碗饽饽搭伙着吃,一个冬天就这样凑合着过。

陇东的黄土地是慷慨的、无私的,她就像淳朴的母亲,用她的五谷粮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陇东儿女。春天,油菜金黄,小麦碧绿;夏天,瓜果飘香,麦香醉人;秋天,高粱火红,玉米金黄;就连白雪皑皑的冬天,地里也生长着绿油油的麦苗。但田亩薄,产量低,人口多,庄稼人辛辛苦苦忙活一年,到头来也没有多少粮食。于是,人们只好去偷苜蓿。

晚上,塬上、沟里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指,估计看苜蓿的人差不多睡熟了,我们便结伴出发,蹑手蹑脚地向邻村的苜蓿地里摸去,抓紧摘上一笼,赶紧走人,免得被抓住。有了苜蓿,母亲第二天才能给一家人蒸上一锅苜蓿疙瘩,大家才能勉强吃上一顿饱饭。就这样,一个夏天和一个秋天,一家人就是这样一半粮一半苜蓿地过日子。

苜 蓿 情

偷苜蓿是一件担惊受怕的事,既要摘满一笼苜蓿,又要警惕被人抓住,还要小心脚下的路,大家提心吊胆,相互照应,就这样还有丢了鞋子的,有丢了笼的,有脚下踩空摔伤的。有一次,看苜蓿的人发现了我们,拉着狗来撵我们,我们疯了一样地跑,结果我一脚踏空从硷畔摔了下去,不仅摔得浑身是泥,连裤子也摔破了,当我提着半笼苜蓿回到家里时,母亲一把搂住我,哭着说再也不让我去了。但时间长了,我们知道看苜蓿人的名字,看苜蓿的人也知道我们是谁,大家也形成了默契。我们体谅对方的难处,尽量采摘地边上的苜蓿,尽量减少破坏,不让生产队处罚他。看苜蓿的人也知道大家的难处,经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候明明听见我们的动静了,甚至都看见我们了,并不追赶,只是远远地喊几声。都是天下穷苦人,如果有粮食吃,谁家让十几岁的孩子半夜三更出去偷苜蓿,难啊!

苜 蓿 情

20 世纪 80 年代初,农村改革的春风也吹到了故乡,村上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家户户分到了责任田,分到了牲畜、农具,庄稼人又得到了第二次解放,生产积极性就像雨后的河水,一下子高涨起来了,人们干活有劲了,脸上有笑容了,黄土地也来了精神,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

那个困难的年月终于过去了,吃苜蓿、偷苜蓿也成了历史,但那段辛酸的经历却永远刻在了我的心上!苦难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应当记取!

《康桥笔谈》原创作品,敬请关注,请转发!版权已保护,转载微我, 以免误伤,盗用必究!欢迎关注《康桥笔谈》头条号、《康桥笔谈》百家号!

作者简介:一木,男,甘肃正宁人。长期在部队和地方政法部门工作。爱好文学,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先后在《人民日报》《甘肃日报》《文学报》《兰州晚报》《半月谈》《紫光阁》等报刊发表多篇散文、小说、随笔和杂文。

苜 蓿 情

《康桥笔谈》是一个“以文学为桥梁,坐而论道;以武学为桥梁,切磋技艺;以书法为桥梁,研谈笔墨;以健康为桥梁,释怀养生”为宗旨的交流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一个面向全球发布的新时代微媒体。平台始终秉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理念,引导文学爱好者提升文学兴趣,激发创作热情。

【风格定位】经典文章推送,合格产品介绍,美文点赞打赏,同道评论交流。

【笔谈特质】追求文章质量,厚爱乡土文化,传承传统文明,交流兴趣爱好。尽力做到兼容并蓄,雅俗共赏,为您找到一个倾诉、沟通、交流的出口,满足众多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的需求。走进康桥笔谈,就有志同道合的文友、武友及书法爱好者与您惺惺相惜,携手共进。

【投稿指南:主要刊发文学爱好者的精品原创力作,追求高格调、高品味、高质量。

好看小说】主要刊发原创小说,要求内容健康向上、故事性强、情节扣人心弦。

美文共赏】主要刊发原创美文,要求主题鲜明、可读性强、文笔优美、不落窠臼。

真情散文】主要刊发散文,要求主旨向上、文风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接地气。

诗歌在线】主要刊发精品原创诗歌和古诗词,要求意境优美、诗意婉约、艺术性强。

书海钩沉】主要刊发读书日记、随笔、心得体会。

故事传说】主要刊发民间故事、传说等,要求内容积极健康,不低俗、不庸俗。

纪实传记】主要刊发人物传记、社会纪实等,要求内容真实可信,主题健康向上。

优雅女人】主要推出以女性为主题的悦读大餐,涵盖女性读书、生活、审美、职场、情感、服饰、美颜、美食、养生、保健等等有关的图文并茂的精品佳作。

茶余饭后】主要刊发风趣的、搞笑的、调侃的、戏说的原创故事、段子,拒绝低俗、恶搞。

【投稿须知】所投稿件须是未在其他平台刊发过的原创精品,报刊发表过的优先选用。投稿时须将作品word文档、个人彩照和作者简介以邮箱附件形式发送至邮箱(1097319301@qq.com)。投稿后请加微信:kangqiaolanzhou,以便沟通和兑付稿酬。

【付酬标准】作品80%的赞赏付给作者,20%的赞赏纳入《康桥笔谈》运行基金。自作品发表之日起第十天支付作者稿费。

《康桥笔谈》是您值得拥有的百花园,希望与您一路相伴!

《康桥笔谈公众号》《康桥笔谈头条号》《康桥笔谈百家号》(保护原创 感谢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庄稼人   笔谈   洋芋   生产队   苜蓿   菜根   高粱   油菜   面条   金黄   疙瘩   桥梁   爱好者   秋天   春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