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杏林史话——25.西北针王郑魁山

甘肃杏林史话——25.西北针王郑魁山

文/康桥

郑魁山,河北安国人。生于1918 年,卒于2010年。是我国现代一位享誉海内外的针灸学家,称“西北针王” “中国针灸当代针法研究之父”。

郑魁山师承祖国医学,带领全家,主持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他多次出访日本等国讲授医学和在国际针灸进修班、研讨会上传授技艺,赢得一致好评。他的医学著述一再出版, 且被传向国外。为了弘扬祖国医学,救死扶伤,他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把郑氏针灸贡献于祖国。

郑魁山出生于河北省安国市一针灸世家。安国市是华北的药都,有传授中医药的传统。从他的曾祖父开始,就用针灸术为乡民治病。到了第三代其父郑毓琳,通过勤学苦练,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医术,在冀中及京郊一带行医。由于医德高尚,疗效显著,名气遍及京华。郑魁山读完私塾后,就跟随父亲学医,白天随父出诊,晚上攻读古代医术著作,在父亲指导下学习气功、按摩,熟悉穴位,练习针法。

1935年春,当地流行麻疹,他跟随父亲出诊时遇到患者, 先在父亲授意下针刺,针感不到位时,再由父亲施治,这样言传身教,使郑魁山得到了切实的锻炼,逐步成长起来。1937年1月中旬,父亲因事外出,来了一位患者,左腿剧痛不已, 左臀肌肉隆起,腰椎右斜,不能坐立。郑魁山当即针刺左秩边、环跳、委中、承山各穴,用平补平泻法,患者症状不减。郑魁山深思良久,恍惚中听到父亲的声音:“这个患者得的是痛痹症,要按《子午经注》和《灵龟八法》推算,用巨刺法针腱侧”。次日,他按照这个诊断治疗, 三日后患者便康复。

甘肃杏林史话——25.西北针王郑魁山

郑毓琳回来知道这件事十分高兴,勉励儿子努力钻研医术,为乡亲们解除病痛,并办桌酒席以示庆贺。次年,郑魁山年满20 岁,父亲为他办了出师仪式。当着众人,送给儿子一盏马灯、一把雨伞,语重心长地说:“马灯夜里照明,雨伞雨天遮雨。今后,不论路途远近,不管夜黑雨雪,只要有患者求医,不计较贫富贵贱,都要前去诊治。这是咱家的规矩,你一定要做到,否则,就不是郑家的传人。”

1949年后,郑魁山参加了北京市中医学会,报考中医进修学校深造。毕业后和几位同仁合办联合诊所,还把父母接到北京一道为患者治病。1952年,郑魁山任西单区中西医小组组长和医疗队队长,赴山西省为8000 多名志愿军伤病员治病,效果显著。

对视网膜出血等眼底病症,郑氏父子采取平肝补肾、活血化瘀、清心明目的方法,运用“烧山火”“透心凉”等独特手法治疗,使患者体质增强,逐步复明。这种可喜的疗效,赢得协和医院眼科专家罗忠贤教授的称赞,认为用针刺热补疗法安全可靠,化瘀生新,比西医的发热疗法效果好。

1954年春,通过齐燕铭、范长江等人的介绍,郑魁山父子进入华北中医实验所。当年, 他们在为周总理诊治后, 被留下共进晚餐。周总理向他们讲述了党中央重视中医,提倡中西医结合创立中国新医学的方针,勉励他们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传统,治病救人,为增强人民健康服务。邓颖超又陪他们游览中南海,鼓励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受到这样的礼遇,郑魁山父子深受鼓舞。

甘肃杏林史话——25.西北针王郑魁山

1955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现改名“中国中医科学院” ) 成立,郑魁山父子担任该院针灸研究所第三室主任和助理研究员,他们忠于职守,努力工作,受到各方面好评。他们将几十年中积累的临床经验加以总结,深入浅出地介绍关于热补、凉泻、活血、导痰等不同功用的针刺手法。涉及的病症包括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外科等,其中不少是疑难杂症或是久治不愈的顽疾,经过他们辨证施治,都取得了显著的功效。

他们先后在《中医杂志》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了《郑毓琳医案》,受到全国医学界的重视。其中,《针刺治疗91例视网膜出血的临床观察》获卫生部科研成果奖。郑毓琳带领的十几名徒弟,经过言传身教、勤奋学习,都成了针灸专家。

1978年,郑魁山编著的《针灸集锦》出版,获甘肃省新长征优秀著作一等奖和优良图书奖。1979 年,被选为甘肃省第四届政协委员,甘肃省针灸学会副会长。1982年,郑魁山调任甘肃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主任,全家从甘肃成县迁居兰州市。他主持针灸教学、门诊和科研任务,并且潜心研究,锐意创新。他总结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发明了《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临床应用盘》,有多种功能和三种优选取穴法,不需推算,即可迅速查知当时应取穴位,为教学、医疗及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获甘肃省科普成果奖和中医学院教学成果奖。出版之后,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医学的生物钟”。

甘肃杏林史话——25.西北针王郑魁山

1984年8月,郑魁山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全国针灸针麻学术研讨会上宣读了《对针刺热补和凉泻手法的实验研究》论文,阐述了两种针法产生的皮温升降和血管容积增缩的不同效果,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重视。

1987年,郑魁山的《针灸大全》出版,获得好评。同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世界针联第一届针灸学术大会上,他演示了《针刺手法100 种》,宣读了《针刺治疗链霉素中毒耳聋的临床观察》论文,日本国中国医疗普及协会会长、东京后藤学院院长、东洋学术出版社社长等人亲身体会了针感后非常满意,盛邀郑魁山访日讲学。

1988年6月,郑魁山应邀访问日本,出席《针灸集锦》日文版出版五周年纪念,参观东京后藤学院,并在多所学校讲课,当场为患者诊治。

1990年5 月,郑魁山和长子郑俊江应邀再访日本,在后藤学院用针刺手法做人体现场实验,效果明显,大受称赞,被聘为客座教授,《郑魁山针灸全集》在日本正式签约出版。同时,北欧五国针灸留学生到甘肃中医学校进修,由郑魁山讲授示范,受到普遍称赞。之后,郑氏针灸形成独特体系,东渡扶桑,西越大漠,立足神州,走向世界。

甘肃杏林史话——25.西北针王郑魁山

郑魁山的子女中,大多跟随父亲传承中医针灸。长子郑俊江,专长针刺手法和中医理论;次子郑俊朋,专长气功医疗,兄弟二人协助父亲整理学术著作,讲授针灸医术;三女郑俊明,专长耳针治病;三子郑俊武和二儿媳高玉萍都在学习针灸;夫人孟昭敏也是针灸专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郑魁山一家可称得上是针灸世家,一百多年来,代代相传,前赴后继,几经风雨,矢志不移,为继承和发扬中华医学,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作者简介】康桥,男,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武术协会会员,西安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会员,中国武术六段。依崆峒山,傍泾河水。生桫椤塬,学哈尔滨。年逾五十,历经风霜。出身医科,偏爱诗文。弄情笔墨,习修武学。“兰马”拥趸,万步有约。运动达人,健康桥梁。曾在《散文选刊》《飞天》《视野》《家乡》《甘肃日报》《平凉日报》《甘肃农民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发表散文数篇。

甘肃杏林史话——25.西北针王郑魁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甘肃   安国市   中医学院   热补   甘肃省   针法   成果奖   史话   医术   针刺   针灸   手法   患者   中医   父亲   医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