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系病症——5.咳嗽

肺系病症——5.咳嗽

肺系病症之咳嗽

一、概述

咳嗽是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咯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症。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又是具有独立性的一种疾患。肺气不清,失于宣肃,上逆作声而引起咳嗽为本病证的主要症状。

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犯肺,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不论邪从外入或邪自内生,均影响及肺,致使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返流性咳嗽等以咳嗽为主症者可参考本病证进行辨证论治,其他疾病兼见咳嗽者,可与本病证联系互参。

中医辨证论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二、辨证分型

(一)风寒袭肺证

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咯痰稀薄色

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象脉象: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常用三拗汤合止嗽散。

(二)风热犯肺证

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喉燥咽痛,常伴恶风身热,头痛肢楚,鼻流黄涕,口渴等表热证。舌象脉象: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治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常用桑菊饮。

(三)风燥伤肺证

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常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象脉象: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治以疏风清肺,润燥止咳。常用桑杏汤。

另有凉燥犯肺,乃风寒与燥邪相兼犯肺所致,表现干咳而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于等症。治以疏风散寒,润肺止咳。常用杏苏散加减。

(四)痰湿蕴肺证

咳嗽反复发作,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胸闷气憋,痰出则咳缓、憋闷减轻。常伴体倦,脘痞,腹胀,大便时溏。舌象脉象:舌苔白腻,脉濡滑。治以燥湿化痰,理气止咳。常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五)痰热郁肺证

咳嗽气息急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稠粘或为黄痰,咳吐不爽,或痰有热腥味,或咳吐血痰,胸胁胀满,或咳引胸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象脉象:舌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治以清热肃肺,化痰止咳。常用清金化痰汤。

(六)肝火犯肺证

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痰如絮状,咳引胸胁胀痛,咽干口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象脉象:舌红或舌边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治以清肝泻火,化痰止咳。常用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

(七)肺阴亏耗证

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常伴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舌象脉象:舌质红少

苔,或舌上少津,脉细数。治以滋阴润肺,化痰止咳。常用沙参麦冬汤。

肺系病症——5.咳嗽

三、医案精解(续上篇医案)

案7(王必舜医案)

刘某,女,4岁半。

初诊(1997年11月4日)

主诉:咳嗽1周。症见:咯痰色黄,质粘稠,无发热恶寒等证,二便正常,舌苔薄黄质红,脉数。

中医诊断:咳嗽;西医诊断:咳嗽。

证属:热邪犯肺。治宜:清热理肺,降气止咳。处方:

柴胡10g,前胡10g,杏仁10g,炙百部15g,鱼腥草15g,款冬花15g,金银花20g,桔梗6g,甘草6g。

4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1997年11月28日)

用药后咳嗽明显减轻,夜间已不咳,仅白天有轻微咳嗽,咳痰明显减少。舌苔薄白,质淡红,脉细弱。病已3周,伤及气阴,上法参以扶正。处方:

生黄芪15g,当归6g,百合15g,炙枇杷叶15g,鱼腥草20g,桔梗6g,甘草6g。

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5日后追访,患儿病痊愈。

【按】病已1周,热壅于肺,故无表证而现肺热失于清肃,肺气上逆之咳嗽,痰多色黄质粘说明肺系有热,舌脉之象亦为热象,故此为热邪犯肺之咳嗽无疑,方用止咳方化痰止咳,增鱼腥草、金银花清热解毒,因辨证准确,用药精当,故药到病除,疗效显著。后因该女体质较弱,常易外感,加之病已3周,热伤气阴,故以原方合扶正之生黄芪、当归、百合以增其抗病能力,卫气充实,祛邪之力增强自然易愈。

案8(姚军汉医案)

宋某,男,54 岁。

初诊(2006 年 11 月 14 日)

主诉:患者咳嗽加重数日。

肺系病症——5.咳嗽


患者咳嗽不能自主。现因天气转凉而咳嗽加重。胸片

示: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曾服用西药治疗未见好转,遂转中药治疗,服药症状亦无明显改善,观前医多从肺治,给予宣肺、散寒、化痰、止咳药。来我处诊见:患者咳嗽频频、痰少色白清稀、声响,形体稍肥胖,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四肢欠温,怕冷易感冒,不愿多活动,食欲尚可,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中医诊断:咳嗽;西医诊断: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证属:肾阳不足、温化无力、水寒犯肺。治宜:益气温阳、散寒化饮。处方:

炙麻黄10g,制附子( 先煎) 6g,细辛( 先煎) 6g,蜈蚣(研冲)2条,蝉蜕15g,全蝎(研冲)6g,地龙12g,僵蚕12g,夏枯草15g,桂枝10g,干姜6g,五味子30g,乌梅30g,甘草15g。

6剂。水煎,早、晚2次服。

二诊

服上药后咳嗽明显好转,精神亦较前好转,稍有腹胀,治同前法,加重理气化痰、温阳之品。

加入生黄芪30 g,黄芩10g。6剂。水煎服。

三诊

咳嗽基本已平,精神好转,余无不适,效不更方。

上方加减继服10余剂,以巩固善后。

【按】本案系阳虚阴盛、寒饮犯肺证。《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本例患者阳气不足,不能温养精神,故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不愿多活动,四肢欠温,怕冷。《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云: “形寒饮冷则伤肺”,肾阳不足,寒饮内盛,上逆犯肺,故咳嗽。本案以肾阳亏虚为本,寒饮犯肺为标,治当益气温阳、散寒化饮。根据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指导思想,故治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散寒化饮以治其本;方中附子、细辛均为有毒之品,临床应用时应先煎半小时,再配以炙甘草、干姜以制约其有毒之性,去性存用,配以大量的虫类药物蝉蜕、全蝎、地龙、僵蚕,取虫类药物善于搜风的特性;取五味子、乌梅敛肺止咳;取干姜温中化饮,颇合张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旨。审机准确,用药精当,药证相和,标本兼顾,药到病除。

案9(朱建新医案)

文某,男,65岁。

初诊(2019年01月22日)

主诉:咳嗽咳痰伴咳血半年余。

患者于2018年5月始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伴咯血,医院就诊查胸部CT示右肺块状高密度影,诊断为肺Ca, 化疗6次、放疗1次、药物靶向治疗半年,2018年11月复查CT提示右

肺系病症——5.咳嗽

肺块状高密度影消失,仍咳嗽,咳白色少量黏痰,稍受凉后即咳嗽,伴胸闷、气短(活动时明显),咳嗽前觉咽痒不适,每日晨5时起床后头颈部发热,稍活动后即汗出,片刻后消失。症见:咳嗽,咳白色少量黏痰,胸闷、气短(活动时明显),晨起后头颈部发热,汗出,口干不欲饮,双足烦热不喜盖被,入睡困难,易醒,再难入睡,纳食好,二便调。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中医诊断:咳嗽;西医诊断:咳嗽。

证属:肾气不足,阳明燥热,痰瘀互结,气阴不足,相火离位。治宜:厚土气,滋阴液,软结块,降阳明,敛相火。处方:

白术30g,生山药45g,鸡内金18g,煅牡蛎(先煎)30g,五味子10g,生晒参18g,仙鹤草30g,白果15g,生半夏(先煎)18g,石膏(先煎)10g,乌梅5g。

6剂,每日1剂,加水2000ml煎服,文火慢煎1.5h,取汁200ml,分早、晚2次温服。

二诊(2019年01月29日)

服上方6剂后,发热、出汗消失、口干、双足烦热缓解,睡眠较前好转,仍咳嗽、咳痰,原方加减。处方:

白术30g,生山药45g,鸡内金18g,煅牡蛎(先煎)30g,五味子6g,生晒参18g,仙鹤草30g,白果15g,生半夏(先煎)25g,石膏(先煎)10g,乌梅10g,海浮石(先煎)30g。6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2019年02月13日)

服上方6剂后,咳嗽减轻,咳痰减少,易咳出,偶口干,无烦热,睡眠好,原方去仙鹤草、石膏、海浮石,加熟地30g补土之专精,解决肺之化源。再服6剂,煎服法同前。

四诊(2019年02月25日)

服上方6剂后诸不适症状消失。

上方去白术、山药、鸡内金,加竹叶10g、石膏加为18g、炙甘草30g,再服7剂善后。

【按】本患者之证乃痰瘀互结局部而化热,阳明燥金不降,“气有余便是火”,热灼伤津,“壮火食气”,致气阴两虚,肺之化源不足,相火外浮,故出现上述诸症。治宜健脾阳,厚土气,补土生金,加强肺之化源。白术性和而不烈,乃后天资生之要药,山药液浓益肾,滋润血脉,有渗灌之力,二药同用取资生方之意,补土生金,补肺益肾,除脾土之虚热,故可止汗除热;生晒参大补元气,补益脾肺,合白术、山药加强土生金之力;煅牡蛎能软化体内任何结块,鸡内金善化有形郁积,软坚散结,通血脉。“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口干、不能息”为燥极阳明之气不和于上也。石膏微寒,禀阳明金土之精,为阳明胃腑之凉剂、宣剂也故用之清解阳明伏热。山药配石膏清热不伤阴,滋阴不碍胃;乌梅酸温平涩,禀冬令水阴之精,水精上滋,敛降相火;石膏合乌梅恢复厥阴、阳明的主阖功能,五味子敛肺生津,收敛五方不归位之气,纳入土下水阴而为生生之源,合乌梅加强敛降相火之功,增强酸甘化阴,甲己化土之力;生半夏,“辛以润之,致津液,通气也”,打开土中无形燥气之结,降肺胆胃的逆气;仙鹤草收敛止血补虚;白果敛肺止咳;海浮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合煅牡蛎加强软坚散结之效。

四诊取竹叶石膏汤之意以清余热,益气生津补虚而善后。诸药相合,共奏补土生金,清解阳明,软坚散结,敛降相火之功。

康桥原创作品,敬请关注,请转发!版权已保护,转载微我, 以免误伤,盗用必究!欢迎关注《康桥笔谈》百家号、《康桥笔谈》公众号!

【作者简介】康桥,男,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武术协会会员,西安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会员,中国武术六段。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依崆峒山,傍泾河水。生桫椤塬,学哈尔滨。年逾五十,历经风霜。出身医科,偏爱诗文。弄情笔墨,习修武学。“兰马”拥趸,万步有约。运动达人,健康桥梁。曾在《散文选刊》《飞天》《视野》《家乡》《甘肃日报》《平凉日报》《甘肃农民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发表散文数篇。

肺系病症——5.咳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乌梅   仙鹤草   鸡内金   咳痰   脉象   土生   舌苔   白术   牡蛎   山药   甘草   病症   石膏   处方   口干   常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