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树红了——秋天走进感恩山

火炬树红了——秋天走进感恩山

摄影 马茜

作者 马占顺

慢慢的送走了酷热难熬的夏天,终于迎来了清爽怡人的秋天。

国庆后的那场秋雨,让我们一下子迎来了秋天的充实。这时我才感到:人们都用了一个大季节的守候,收获了满殷殷的期望。

那天看到涿鹿感恩书院院长马茜老师发的感恩山上秋景的图片,好像又让我走进了感恩山。看到山上道路两侧那超过一人高的火炬树,片片绿叶已经变成了红叶,棵棵大树还是那样的挺拔。让我想起了去年秋季陪王增如老师和滕伟民主席等朋友们再来感恩山的情景。

王增如老师是著名作家丁玲先生的最后一任秘书。去年恰缝丁玲先生的那部充满激情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巨著面世七十周年,在这样一个日子里,王增如老师是怀着憧憬的心情来到涿鹿、来到感恩山的。她是来缅怀先生的足迹,又代表先生来感恩涿鹿人民的养育之情。在下葫芦村的感恩书院里,记得王增如老师向绿化感恩山的主人全珈斌先生和感恩书院的执掌人马茜老师赠送了厚厚的《丁玲传》,正是火炬树红了的时候!

那天沿着那条上山的小路,一步一个台阶的我们一起又登上了感恩山。看到成长起来的一片片的火炬树,已经把感恩山染得红红的了。这火红火红的火炬树,为秋天、为涿鹿、为感恩山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不禁让我想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是啊,这感恩山上红叶的美丽、红叶的浓绝不亚于春天鲜花的艳!

为什么全珈斌先生在感恩山上栽种上许许多多的火炬树,就是因为火炬树适应性极强,喜温耐旱,抗寒,耐瘠薄盐碱土壤。它的根系发达,根萌蘖力强,火炬树还是良好的护坡、固堤、固沙的水土保持和薪炭林树种。火炬树能生长在河谷、堤岸及沼泽地边缘,也能在干旱的石砾荒坡上生长。这么多优秀的品质能不被人们推崇吗?

书上说,火炬树的树叶,一支上面有小叶十几至二十几枚,长圆形至披针形,缘有锯齿,叶轴无翅。火炬树雌雄异株,雌花序、果序密生绒毛,红色似火炬而得名。火炬树入秋叶色红艳或橙黄。

火炬树红了——秋天走进感恩山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农业生产空前繁荣,同时也是园林的全盛时期。据史料记载隋炀帝所筑西苑,方圆二百里,苑内十六院,绕龙鳞渠而筑,庭院周围均植名花,渠上有桥,过桥百步,既是郁郁葱葱的杨柳与修竹,又是惹人喜爱的火炬树。

今天坐在电脑桌前。就如去年登上感恩山的心情一样。感到在深秋,在这让人思念的季节里,让人回忆的季节中,感恩山的秋是如此的美妙、如此的深邃。我只感到在四季变换中不能缺少的唯有秋,就如余秋雨老师所说,“没有一个像样的秋天,整个一年都遗憾”。说的真是太好了!

在秋天的感恩山上,能看到的不只是那种经历了春夏花般炫灿后的静默,这里收敛了春之媚,夏之骄,更像一个成熟而完美的男子汉屹立在这里。我感到这感恩山上春的艳、夏的绿、秋的美不正是全珈斌先生及其全氏家族奋斗十几年,挥汗流血的真实记录吗?

火炬树红了——秋天走进感恩山

——要知道感恩山上秋霜叶红,绝对不仅仅就在意欣赏,那是一种内涵的唯美。

全珈斌先生就是在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来到北京当了武警,每当他看到北京的冬春干燥季节,狂风呼叫,满城的大马路和小胡同里,被远道吹来的黄土“布满”的时候,看到北京人行色匆匆捂着口罩、带着棉帽都不解气的时候,他就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自己村边那一座座荒山和秃岭,他感到那里是多么的需要绿化啊、多么需要栽上青松绿柏,他心中的责任油然而生,让祖国的首都能天天见到碧日蓝天这是他的最大心愿!

后来当他退伍,在北京淘到了第一桶金后,他就开始实施改造这荒山秃岭的宏伟计划了,带领着全家人绿化那座被人称作“半亩坡”的一个个山头。

十几个春夏秋冬啊、几千个日日夜夜啊,他绿化他快乐、他奉献他满足!

——我还应该知道这桑干河的静水流深,不在意炫耀,那是一首隽永的诗歌。

而全珈斌先生自己就是这样一首隽永的诗。他往荒山上投资上千万,甚至更多,有人骂他“疯了”他却笑笑不答;有人喊他“傻了”他如耳旁风一吹而过。

在绿化感恩山中他吃的苦,只有他自己和他家族的人们知道;他受的累,只有了解他的人清楚!十几年来他硬是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力气把村边上的山头给绿化了。

现在到了深秋,站在感恩山上看到满山的火炬红,会让你如醉如痴,更会让你浮想联翩!

但是可别忘了这是全珈斌先生的命根啊!

2019年10月16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涿鹿   秋天   村边   荒山   隽永   山头   深秋   火红   红叶   北京   书院   季节   时期   去年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