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第一支冰棍来自哪——《话说西单》(四十一)


北京的第一支冰棍来自哪——《话说西单》(四十一)

图 / 文 占顺

昨晚回到家中,无意中翻出去年这个时候的《北京晚报》,看到37版上有呼延云老师的一篇介绍老北京卖冰棍的文章。题目是《老北京最早在哪儿卖冰棍?》,并且告诉我们是在西单,一位卖梨汤的造出了第一支冰棍。

看着这张晚报感到在入伏的第一天,虽然外边骄阳似火,但是心里还是很爽快的。因为我正在写《话说西单》呢!我想不仅这冰棍正好是伏天解暑纳凉的好东西,呼延云先生的文章无疑对我是一大帮助。要不我怎么会知道老北京谁造出了第一支冰棍呢?

捧着晚报我一口气读下去,文章中说:“著名民俗学家石继昌先生在《春明旧事》一书中回忆,北京最早的机制冰棍,是西单北大街有光糕点铺所制的圆柱形冰棍,但土法制造冰棍的第一人,则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西单临时商场,摆摊卖温热梨汤的王宝山。”

您看,就是北京最早制作冰棍的店铺或者土法上马的个人都是在西单,西单这片宝地可谓是人杰地灵啊!

据说“王宝山是河北河间人,他当时年约六十,面黑身矮,留着八字胡,穿着整齐,摊旁悬一小玻璃镜框,内有白纸黑字的‘河间王宝山’的字样。他卖的梨汤选料熬制非常考究,有清热润肺,止咳祛痰的功效,在京城十分有名。梨汤销售的旺季是在秋天和冬天,而在缺梨的夏天,王宝山就自制冰棍儿以维持生计。他把整块的天然冰砸成碎块,在大木盘里码放整齐,再把数十个用白铁做成的直径两厘米、长约十五厘米的圆柱状冰糖模子插进碎冰块中间,再把预先做好的冰棍儿原料——糖水加香精,一个一个地灌入冰糖模子,每个模子中放一根小木棍或竹钎,借助四周冰块的寒冽,模子内的糖水很快就凝固成型,土法冰棍就这样做成了。”

呼延云先生接着说:“这种冰棍吃起来犹如嚼冰,口感远不如冰激凌和雪花酪,但一来食用方便,二来透着新鲜劲儿,所以颇受孩子们的喜爱,争相前来尝新,每天午后能卖出一二百根,当时北京人口稀少,这个数字也就颇为可观了。”是啊,时候的多么形象啊!

记得小时候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会儿。在伏天的街上卖冰棍的车子多了起来,冰棍都是机械制造的。推车卖冰棍的都是白色油漆刷成的、一水白色长方形的木箱子车,四个车轮子都没有轴承,推起车子来是吱扭扭地响。车子外边几个面上用红油漆写着“冰棍”两个大字。里面铺着厚厚的白色被子,包裹着放在箱子里的冰棍。当时我买冰棍时看到卖冰棍的大妈们,哆哆嗦嗦地从厚厚的被子里给我掏出一根冰棍就赶紧把这被子捂严,生怕里面的冰棍“着凉”似得!我当时很是纳闷,怎么这么热的天气,冰棍还盖着这么厚的被子,难道不怕热吗?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为了隔热,只有这样冰棍才能在热天里不化。再后来有了大口的保温瓶,把冰棍放到这里面,也能保住冰棍那硬朗朗的身子骨。

3分钱一根的红果冰棍就很解渴了。甜甜的 、爽爽的!

不过儿时的那个年代,北京没有现在这么热。那时没有电风扇、也没有空调什么的,伏天里几根冰棍伴随着一个夏天很快就过去了。

2020年7月17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冰棍   红果   河间   北京   上个世纪   冰棍儿   土法   伏天   模子   糖水   冰糖   被子   车子   白色   呼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