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的給予——《话说西单》(二十九)


母校的給予——《话说西单》(二十九)

图 / 文 占顺

每每路过中学母校的大门时,不知为什么心头都会生起一种由然起敬的感觉。这回幸福养老大课堂的《话说西单》,我一直都琢磨着怎么安排、怎么表达我对母校的留恋和感恩之情,可是考虑了好长时间,总是不知道怎样表达。

我想,还是先说说母校的給予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点上自己感受最深。至于说这个母校有多么的辉煌、出了多少个名人,那可能不是我关心的事,那是学校和人家自己努力的结果,和我应该是毫不相关。当然学习人家的这种努力奋斗的精神是绝对的,可要是把人家的光环硬是戴在自己的脖子上,岂不是就很可笑了。当然以母校出了多少名人为荣也不是不应该,问题就是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

言归正传,我在31中学学习了三年半多一点的时间。有人会问怎么那段时间上学,不都是五年的时间吗?因为我的特殊就是在上初二的上半学期才从外地转来入学。所以初中应该是三年上了一年半;高中上了两年,加起来就是三年半。

我们那会儿上学,不像现在要进行小升初或者中考,按分数决定你上哪个中学。那会儿就是大拨轰,按照住的自然片来决定你上哪个学校,所以对我来说更是没有什么可以自豪的。

我感觉在这个学校里几年大锅饭的学习中,学校給予我的或者是教会我的,一句话实在话就是怎样生活!

那一天到晚的什么斗争的说教吧;那学生时代学习的大好时光全都荒废在接受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再教育上了,其实也让我感到生活的不易;还有教课老师冒着随时被批斗、被侮辱的情况,还在孜孜不倦的教书,很是让我感动,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今后的生活会很难啊!

在这三年半的时间里,我算了算光是学农学工,就占去了我们上学一大半的时光啊。

初三那年的一开学就到丰台区的黄土岗人民公社去学农。老师叫我和当时班里的生活委员自己背着被子打前站,头一天的一大早我们俩从学校出发,冒着呼呼的西北风步行来到这个公社的花村(是不是现在的花乡,不清楚)。到了后我们俩人生地不熟的,当晚就解开被子,睡在队部里的一间没人来的破土房的地上,身子下面铺垫些稻草就当褥子了。也管不了这漏风的破土房子里冷不冷,走了多半天的路早就累了困了,反正我一躺下就睡着了。

这次在学农的劳动中,不管累不累,每次收工回来,我都自告奋勇的拿起扁担,又走出近一里地的集体食堂,为班里挑回两大铁桶的白菜汤或者棒子面粥来。

还有高中时候,一开学我们就被忽悠着,用大卡车拉到顺义的张镇公社参加所谓的“创建分校”的劳动;还有在校办工厂打套车间的劳动;在学校的大操场地下挖防空洞的劳动;到京东的国棉一厂里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的跟着工人师傅“三班倒”的劳动。有的劳动一个月,有的数个月,真是活没有少干,苦没有少受。这給予我的是什么呢?我想这就是面对的生活吧。

当然学校老师们,面对的是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们每天会是怎样的一种压力啊!记得上初三时,不知道上课谁招惹着坐在我后面的一个学生了,气的他在上课期间把他旁边的几扇窗户都打开,冬天里让外面的寒风一个劲的往教室里灌。敢怒的学生们个个都乖乖地不敢言语。您说这课怎么上啊?!学生无奈、老师也无奈啊!

这就是当时学校、班里的真实写照。

所以为母校我没有什么可骄傲的,只有心酸和痛苦!

为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我们心酸,为那个时代教我们的老师们痛苦。

2020年7月7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母校   顺义   丰台区   土岗   再教育   工人阶级   班里   心酸   公社   老师   中学   时间   学校   时代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