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舍我先生在西单手帕胡同的时光——《话说西单》(四十八)


成舍我先生在西单手帕胡同的时光——《话说西单》(四十八)

图 / 文 占顺

成舍我,是谁啊?乍一听还真不太了解,后来学习了近代史,对这时期的一些人物才逐渐清楚。

成舍我先生,湖南湘乡人。生于1898年,卒于1991年。原名希箕,又名汉勋,后改名成平,“舍我”最早用于笔名。他13岁被安徽一家报纸聘为外勤记者,第二年又与他人进行了办报生涯的第一次尝试。14岁参加青年军,投身革命行列。北京大学毕业。早年曾任上海《民国日报》主编,北京《益世报》总编辑。

1924年4月,在西单手帕胡同35号家中,成舍我先生以200银元为启动资金创办了《世界晚报》。这是成舍我先生打响名号的第一份报纸,当时因为报社言论公正,消息灵通正确,完全做到民众喉舌之功能,所以民众都非常喜爱和支持,报纸销路极佳。

成舍我先生后来出任国民参政员。

成舍我先生是民国时期一位大名鼎鼎的报人。他从业时间最长,创办媒体最多,与张季鸾、邵飘萍、史量才一起,合称“民国四大报人”。

提起民国报业,成舍我先生绝对是个传奇人物,而且是位敢于说真话的报人。尤其是他那句“我和汪(汪精卫)碰,最后胜利必属于我,因为我可以做一辈子新闻记者,汪不能做一辈子行政院长。”其铮铮铁骨,如今读来,依旧令人敬佩。

迈出了独立办报的第一步。成舍我先生白手起家,自己任社长,龚德柏做编辑,吴范寰为经理,张恨水兼任副刊编辑。就是凭着这么几杆“枪”,竟然打出了天下。“成舍我先生还自己集记者、编辑于一身,天天都是清晨就出门,去不远的国会、去各部采访,有时还去饭馆、酒店、鸦片馆等鱼龙混杂的地方打探消息,他这出去总能得到独家新闻。”

编辑龚德柏懂日文,利用语言优势,每天都跑到东交民巷的日本公使馆。通过从公使馆得到的消息,加以分析,这就成了一条条独家新闻。

成舍我先生还慧眼识英才,挖来一位当时文坛名不见经传的张心远,后来成了大名鼎鼎的“章回小说大家”,这个人就是张恨水。

成舍我先生创办的《世界晚报》凭着每日的独家新闻,以及副刊“夜光”老少皆宜的小说作品,在京城十几家“晚报”中杀出重围,风靡一时。

1925年2月10日,创刊不到一年,成舍我先生又在石驸马大街(现新文化街)甲90号创办了《世界日报》,仍约请张恨水担任副刊“明珠”主笔。同年9月,成舍我先生还创办了《世界画报》。自此便形成了晚报、日报、画报同时出刊的“世界报系”,成舍我先生也成了在我国报业史上第一个独立办三个报的报人。

《世界日报》除揭载国内外要闻外,还设有经济、教育等不少专栏。日报扩版后,增出“世界日报副刊”,由刘半农主编,特约许多学者名家撰稿。如鲁迅的杂文《马上日记》、《马上日记之二》;张闻天的小说《周先生》;许钦文的小说《我的父亲和兰花》;沈尹默的旧体诗《杂感七首》等,都使副刊增色不少。

成舍我先生办报讲求“德智兼修,手脑并用”。所以他成功了!

他的儿子是成思危,后来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届、第十届副委员长。

2020年7月22日

参考北京西单传统文化联盟——《消失在西单的手帕胡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手帕   湘乡   公使馆   报人   世界日报   副刊   大名鼎鼎   画报   北京   民国   胡同   晚报   报纸   时光   编辑   日报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