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语医林甘泉(四)庄子逍遥游知境(2)

庄子逍遥游知境(2)




认知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 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 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的逍遥游是让我建构另外一个世界,庄子这么会用语言的人,怎么可能反复强调一件事。承接着上文,实际上北冥有鱼到齐谐之后,第三次描大鹏抟摇直上,背负苍天青风图南,先秦如此爱惜文墨的时代,一件事事情反复说三次,也是让我们抛弃其他诸子百家一些固有的认知。

如果庄子之书是一本大修行的书,那么逍遥游这一篇就是构建一个框架,而不是修行的法则,是让我们重新思考进入庄子所说的世界,庄子的修行是从第二章开始,就是从齐物论篇开始。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 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众人说我的要的学问够用就可以,何必要知道九天之外如何,其实常人的生活知足而已,似乎小小鸟有小小鸟的快乐,何必要学大鹏呢?我想庄子此刻不是物物之间的对比,而是期望我们一种心境。

所谓格局,或许如我们为未来准备的粮食,一般人如果想要的东西是迅速能得到的,那么短时间的潜龙就行,只需要快速地学习,事情可以在进行中学习。而所谓的格局,就如同飞行到千里之外,那我们准备的粮食是几个月几年的,那你忍受准备时候的煎熬,也要懂得千里之飞行的孤独,更要知道这认知所获得的感受也不一样,这就是现实人生的格局吧。

其实我们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庄子的逍遥篇似乎怎么看都是一种对比,就是告诉我们人应该有雄心壮志的,要不就是小小鸟。甚至到了魏晋玄学,格局并没有突破庄子的心境,只是把玄学这种认知提升比其他学问更高的地位,这样的结果也似乎只是一种对比,让一些玄学文化成了高士的代表,似乎他们是大鹏。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 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 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 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相对论的阐述,不应该成为耻笑别的生命的理由,但是后世用来解读这句话还是用庄子所说的,“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我们读起来畅快淋漓,然后也能满足我们自己好胜心,我倒是常觉得这是一句自勉的话,而不是与世界争辩的话。虽然用来争辩的时候最好用。

有小知到大知,有小年到大年,冥灵这五百年为一季,那就是两千年为一岁,椿树是三万两千年为一年,人中长寿者彭祖在这些大年对比之下,也不过为早早夭折之寿。相比起来,儒家讲究的长寿是精神的不死,如果孔子,我们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人可以走,精神留下,孔子、孔明、岳飞犹如神灵一直活在人的心中,这也是历代儒家追求的精神。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那么这些长寿的类比,应该是反过来说因为认知境界的不同,生命的感受就不同。

轻轻语医林甘泉(四)庄子逍遥游知境(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庄子   千岁   儒家   逍遥   孔子   长寿   玄学   小年   甘泉   大年   认知   学问   心境   格局   精神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