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语医林甘泉(五)庄子之无何有之乡-圣人无名(1)



三十辐共一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庄子的书没有逻辑,东一句,西一句, 在这些跳跃之中又有自己的逻辑。这种跳跃性也就导致后世读这样的书感觉比较费劲,这就是牟宗三说的,做文章要读诸子百家,不要读唐宋八大家,好文章没有逻辑,甚至荒诞,但是有生命力。庄子上面说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正好是下面这些段落的题旨。



从境界到修炼,改变认知之后改变做法,大小之间,有用无用之间切换自如。


圣人无名(1)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 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 ,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 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 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 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的话真的是模棱两可,上面一段,尧让天下给许由,说日月都出来了,小烛火还不熄灭,和日月比光;天上下起来了及时雨,还忙着浇灌土地,那不是很徒劳;尧说要先生出来可治理天下,我占着位置,这样我很惭愧,我让位给你。

许由说,你已经治理好天下,我来替代,我是为了名?还是为了名之实?小鸟在大森林里筑巢,不过只占用一根树枝,河边的偃鼠饮水,不过需要满腹,你还是请回吧,我能为天下做什么,厨师不在,作祭祀的人也不能出来代劳厨师。


这一段其实很有意思。不同的观点真的读出来不同的味道,可能我们习以为常的道理,不一定是对的。我从小到大都是种田的,读书过后觉得有及时雨怎么还会浇灌,可是这个就是真的,其实不一定是种地的人傻,在下雨的时候,河渠中损失的水少,因为天上下着雨,灌溉时候水就跑得特别快,然后田垄加高,这个存水变多,同时还节约了浇灌时候的时间和成本,相对来说庄家吃水也透,真的很多人是这么多,或者用另外一个方面说,这就是力上加力,这儿加一点,那儿加一点,最终庄家收获的就比较多。如果以这样的方式来看,尧让许由实际上是希望在人的作为上有更多。其实在这儿我们可以把两个人都当成圣人无名,尧让天下而弃名;许由不受不贪,知道自足。两者惺惺相惜,不要名,不贪名,互为圣人。


好了,回到正文,我们来看看不同注家解读谁是圣人?怎么做到无名,其实站的立场不同看到的东西就不同,尧治理天下,尧因为实际治理天下,知道天下需要什么,也知道自己缺失什么,之所以让天下给许由,必然是许由能力在自己之上,自谦自己只是烛火之光,希望许由可以给天下人更好的美景,而自己能放掉实权,天下人以握有实权为荣耀,何人曾轻易放弃手中之权力、财富,而尧可以让天,就是放掉实权,放掉天下的名望,所以大家说尧才是圣人无名。这种解读其实最符合儒家学者,所以千百年来尧让贤的圣名被传颂,因为这一让,可以被天下人认为不贪恋权力。


上面的一种更倾向有为而谈,如果回到无为而治上,又是另外一种结果,许由贵身贱物,不以天下为利,人人不贪恋天下,则人人自治,何来天下之治,所以说,尧治天下,则天下因有为而治而实无为,许由治天下,无为而治而天下大有为。以道治天下,正是许由所期望的,那每个人点的一盏灯可以温暖人心,又何尝会逊色于日月之光,则许由是圣人无名而已。庄子举例子,似乎暗含着其他的意义,祭祀不去代替厨师,厨师看似忙忙碌碌为众人,祭祀似乎没有做什么,可是祭祀的职分是大的,因为他要与天沟通,经上也记着说,安心听道的人,比在厨房为口食忙碌的人赏赐是大的,道是内在心灵的追求,是内在生命的成长。



似乎这样的事情只能发生一次,要不容易成为虚伪的邀名,所以才常说左手做得不要让右手知道,无愧天地之心为大。因为后世为了功名会模仿,实权者因为让出权力获得天下美名,往往才有假下野的操作获得更多名望,而无名之隐士,因为故意不接受邀请,而获得天下美名,这就是无名之名吧。


轻轻语医林甘泉(五)庄子之无何有之乡-圣人无名(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自谦   庄子   圣人   无何有之乡   无为而治   实权   及时雨   烛火   甘泉   名望   美名   祭祀   厨师   日月   逻辑   权力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