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与痛风饮食治疗误区



高尿酸与痛风饮食治疗误区

高尿酸与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写性疾病,多数人认为饮食上只要限制食用嘌呤含量丰富的食物就可以了。其实这个是一个很大误区,身体出现了嘌呤代谢障碍,不仅需要限制饮食中嘌呤摄入量,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整体上调整饮食结构、生活习惯、保持适当体重等来改善异常的代谢,才能调理疾病的作用。

下面是高尿酸与痛风的专家共识,有需要的可以研究一下,这个是专业版本的哦,非专业人员理解是有难度的。具体要多咨询营养医生。

在共识之外,再补充一点:痛疯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建议选择低强度运动有氧运动,运动过程中注意少量多次喝水,避免出汗多而相对饮水不足。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膳食指导(专家共识)

总体原则:

应基于个体化原则,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及良好的生活方式,限制高嘌呤动物性食物,控制能量及营养素供能比例,保持健康体重,配合规律降尿酸药物治疗,并定期 监测随诊。

建议避免的食物

应避免食用肝脏和肾脏等动物内脏、贝类、牡蛎和龙虾等带甲壳的海产品及浓肉汤和肉汁等。

对于急性痛风发作、药物控制不佳或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的患者,还应禁用含酒精饮料。

建议限制食用的食物

1、高嘌呤含量的动物性食品,如牛肉、羊肉、猪肉等。

2、鱼类食品。

3 含较多果糖和蔗糖的食品。

4 各种含酒精饮料,尤其是啤酒和蒸馏酒(白酒)。总体饮酒量男性不宜超过 2 个酒精单位/日, 女性不宜超过 1 个酒精单位/日(1 个酒精单位约合 14g 纯酒精)。1 个酒精单位相当于 ABV12%的红葡 萄酒 145mL、ABV3.5%的啤酒 497mL 或 ABV40%的蒸馏酒 43mL。

建议选择的食物

1 脱脂或低脂乳类及其制品,每日 300 mL。

2 蛋类,鸡蛋每日 1 个。

3 足量的新鲜蔬菜,每日应达到 500g 或更多。

4鼓励摄入低 GI 的谷类食物。

5 充足饮水(包括茶水和咖啡等),每日至少 2000 mL。

体重管理

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应缓慢减重达到并维持正常体重。

饮食习惯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要定时定量或少食多餐,不要暴饮暴食或一餐中进食大量肉类。少用刺 激性调味料。海产品、肉类及高嘌呤植物性食物煮后弃汤可减少嘌呤量。

能量及营养素推荐摄入量

1、能量摄入能量以达到并维持正常体重为标准。应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体力活动等估计能 量需求。在轻体力活动水平情况下(如坐姿工作),正常体重者每日给予25 kcal/kg~30kcal/kg能量, 体重过低者每日给予35kcal/kg能量,超重/肥胖者每日给予20 kcal/kg~25kcal/kg能量;在中体力活动水 平情况下(如电工安装),正常体重者每日给予30 kcal/kg~35kcal/kg能量,体重过低者每日给予40kcal/kg 能量,超重/肥胖者每日给予30kcal/kg能量;在重体力活动水平情况下(如搬运工),正常体重者每日 给予40kcal/kg能量,体重过低者每日给予45 kcal/kg~50kcal/kg能量,超重/肥胖者每日给予35kcal/kg能 量。采用体质指数(BMI)判定体重状况,其标准为:BMI<18.5kg/m2为体重过低,18.5£BMI<24.0kg/m2 为体重正常,24.0£BMI<28.0kg/m2为超重,BMI≥28.0kg/m2为肥胖。

2 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50%~60%。应限制添加糖摄入。宜选择低GI食物。鼓励全谷物 食物占全日主食量的30%以上。全天膳食纤维摄入量达到25g~30g。

3 蛋白质的膳食摄入量为1g/kg/d,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10%~20%。食物来源推荐奶制品和蛋类。

4脂肪提供的能量占全天总能量的20%~30%。合并肥胖或代谢综合征者应严格限制每日脂肪摄入总 量占全天总能量不超过25%,且饱和脂肪酸占全天总能量不超过10%。如合并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升高(≥2.59mmol/L)者,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应小于总能量的7%。反式脂肪酸应小于全天总能量的1%。 亚油酸与α-亚麻酸的每日摄入量应分别占全天总能量的5%~8%和1%~2%。单不饱和脂肪酸每日摄入 量应占总能量的10%~1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痛风   嘌呤   脂肪酸   膳食   全天   肥胖   共识   酒精   误区   体力   能量   体重   患者   食物   饮食   单位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