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坚武传略(20)

(20)

吴佩孚带着鄂督陈嘉漠和直军勇将刘玉春上了前线,他亲自指挥了著名的汀泗桥大战。

刘玉春首先带头在前面冲锋,指挥部队疯狂拼杀,然而,叶挺独立团的作战勇猛作风把北洋兵震慑住了,纷纷退了下来。为了阻止自己部队的溃败,吴佩孚下达了只许前进不许后退的死命令,并组织8个大刀队督战。可这一切在北伐军的猛烈攻击下都失去了作用,阵地上尸体累累,吴的部队不顾督战大刀队的砍杀,潮水一般溃退回来。吴佩孚此时也急了眼,亲自挥刀砍杀溃退的官兵。而当汀泗桥争夺正酣的时候,另一部分北伐军绕到咸宁,从后面包抄上来。吴佩孚一见大事不妙,立即命令部队撤退。北伐军终于打开了通向武汉重镇的大门。

吴佩孚的部队已溃不成军。军官指挥失灵,后退的士兵被大刀队的砍杀激怒了,倒转枪口向大刀队开火,甚至有人向吴佩孚的总部行营专车开枪。无奈之下,吴佩孚只得退回汉口,并向各处求援,可是,求援击见结果,援兵无望,吴佩孚只好退入武昌,关闭城门,据坚以守。为了解围,他要调信阳高汝桐师南下,而此师属靳云鹗部,对靳被撤职一直不满,因此,提出只有由靳出面,他们才肯行动。吴佩孚只好任命名靳云鹗为武阳警备总司令,并任命刘佐龙为汉阳防控司令。9月7日,吴佩孚正在查家墩司令部开会,院中突然连续落下炸弹,原来,刘佐龙早就暗中投降了北伐军,竟向吴佩孚开了炮。这时,又传来靳云鹗倒戈的消息,吴佩孚自感大势已去,带领总部人员和一团卫队向信阳退去。9月10日,匆匆到达信阳,他原先的部下此时都纷纷倒戈,甚至连他的卫队都被靳云鹗激了械,他只好又退回到郑州,收拾残局,尚有20万人马,于是,将部队重新改编,准备分五路反攻武汉。孤守在武昌城内的刘玉春,几乎已弹尽粮绝,一直指望着吴佩孚的反攻;然而,援兵一直迟迟不来。10月10日,武昌被攻破,刘玉春作了阶下囚。一直冷眼相观的张作霖,见吴佩孚的实力消耗殆尽,立即以援吴为名,派重兵到达黄河沿岸,准备占领吴佩孚的地盘。11月11日,张作霖在天津召集军事会议;14日,又在蔡园召集有孙传芳代表参加的奉军头领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张作霖被推举为安国军总司令,实际是另行组织了一个政府。孙传芳立即投向了奉军。会后,张作霖派人见吴,提出三个方案:1,吴自己反攻到武汉,或者同意奉军假道南下作战;2,请即来京主持中央政治;3,以上将军名义主持将军府事务。这实际等于是让吴佩孚放弃军权,吴当然不同意。12月5日,张作霖向他下了最后通牒:“敝军南下讨赤,发动在即,绝不计较地盘,请向贵部解释。兄如能团结内部如期反攻,则敝军亦可终止南下。”

这里正争得不可开交,吴佩孚的后院却又起了火。先是齐燮元提出辞职,继之是靳云鹗逼他下台,让他交出兵权,通电下野。吴终于认识到自己已经众叛亲离,于是回复靳云鹗,通电下野不认可,不过可以交出兵权,离开郑州。果然,第二天,他就带着3000卫队离开了郑州。后来,他虽想以残部与于学忠等部联合,继续军事生涯,怎奈于学忠也已投靠奉系,其他人有的投向了冯玉祥,有的投向了蒋介石,所以,吴的梦想基本上破灭了,从此开始了寄人篱下的流亡生涯。

对吴佩孚二次出山的惨败,白坚武自然有自己的看法。事后,他曾对这段惨痛的经历作了做了反思。他认为,二次出山后的吴佩孚仍然起用过去的旧部将帅,没有选拔新的人才,不但没有自己基本的军队,也没有自己基本的将领;内部又勾心斗角,内宠外结,矛盾重重;吴佩孚最大的失误是对唐生智用兵。在冯玉祥未败灭之前对唐用兵,犯了自树多敌的大忌。本来唐生智在驱除赵恒惕后,目的只是要在湘执政,况且也向吴表示了求盟之意,吴本应将计就计,援唐对冯,却硬是铤而走险,自招失败。白坚武为此曾屡次向吴献言,力陈对冯、唐同时用兵之危险,然而,吴佩孚根本听不进。对北用兵,本来就是强弩之末,勉强联合奉鲁结束了对冯玉祥的战争;及至对南之战,已是疲于奔命。尤其是不该错误地起用云靳云鹗,导致了武汉失守。白坚武曾劝吴佩孚以重兵守汉阳,不听;劝他防刘佐龙叛变,仍然不听;到了靳云鹗已经缴了吴佩孚卫队的械,收走了吴所骑的战马,叛迹已暴露的时候,参谋长张子武仍然建议付以靳以军事大权。而且张子武收受张作霖的10万贿赂,故意胁持吴佩孚改变既定策略,造成大错。所以说,此次失败,张子武也有相当的责任。而且,吴佩孚再起联奉之后,倘仍然贯彻护宪之策,恢复国会,选出总统,即使武汉失败,张作霖也不致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去重新组织安国军,相当于另组政府;也就不会有奉军入豫的结果。

1927年阴历正月十一日,白坚武奉吴佩孚之命赴南京找孙传芳接洽支援事宜。当时,白坚武就认为此行将毫无结果,因为吴孙二人所处地位不同,合作自然不会收效。唯独碍于吴佩孚之命,白坚武不得不勉强一行。到了南京,与孙传芳一接洽,果然不出白坚武之料。孙传芳建议吴佩孚不要拒绝奉军的要求,可以移军皖边,他愿提供给养。这时,奉军已进迫黄河以北,并有渡河之势。白坚武认为处此情势,如果再战下去等于白白牺牲,不如保存实力,退守别地待变。他在南京多次致电吴佩孚,而吴却屡屡不纳。此时,张宗昌的部队已集结于上海、南京方面,孙传芳的地位也岌岌可危,津浦路随时有中断的危险。白坚武怕回去的道路有阻,就坐火车先到徐州,准备转车去郑州。可到徐州一问,陇海路已有两天不通车了,无奈之下,白坚武只得暂时回到天津。不久,奉军渡过黄河,吴佩孚躲到了巩县与孝义的兵工厂,白坚武到北京打听消息,去河南的行程仍有限阻;后来因部下纷纷倒戈,吴佩孚不得不躲入四川。到四川后,吴佩孚曾写信让白坚武到四川,但白坚武回信说,无论从公从私方面来说,吴的大敌是冯玉祥;冯玉祥不倒,自己就是去了四川也无济于事,不如暂时留津,利用张、孙二人来对付冯玉祥。等有眉目之后,自己就立即动身去四川。不管白坚武说的是不是真心话,反正,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回到吴佩孚的墓中,在天津过起了他的寓公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信阳   武昌   北伐军   传略   徐州   黄河   援兵   兵权   卫队   郑州   南京   武汉   天津   大刀   投向   部队   白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