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坚武传略(14)

(14)

白坚武传略(14)

1922年6月11日,黎元洪正式复任大总统。但是,以恢复法统相号召、力推他复职的曹锟与吴佩孚,却谁也不是真心拥护他。曹吴的目的,不过是让黎元洪做个过渡;同时,也借此威逼广东的孙中山下台。后来,孙中山果真辞了职,黎元洪的作用也就没有了。此时,觊觎总统宝座已久的曹锟就再也按捺不住,开始四下活动。1923年5月上旬,直系的津保派首先发动了倒阁运动。并于8日通过了对张绍曾内阁的不信任案;6月,张绍曾内阁总辞职。随后,曹锟又派出了陆军校阅使冯玉祥、京津卫戌司令王怀庆、步军统领聂宪藩、警察总监薛之衍率所部军官三百多人到总统府索饷;接着,又有所谓“公民团”去总统府前闹事;后来。还有北京的警察们宣布罢工,并前往总统府请愿。冯玉祥扬言要带兵入京驱赶黎元洪。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黎元洪自动下台。黎元洪心里自然也明白,无可奈何之下,只得于6月14日离京赴津,宣布辞职。

黎元洪一辞职,自然便是曹锟出场了。他急不可耐地要坐上总统宝座,但是,却遭到孙中山、张作霖、段祺瑞、卢永祥等人的反对。孙中山号召反直的议员南下参加非常国会;卢永祥也打电报,邀请议员们到上海参加制宪工作。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破坏曹锟的选举。曹锟一看议员们都要走,顿时急了:议员们一走,没人参加选举,他的总统梦自然就破灭了。于是,他赶紧派出手下四处联系议员。经过讨价还价,最后议定,事成后送议长吴景濂40万元,议员每张选票5000元。为了诱使议员们参加选举,吴景濂还出主意,将议员每年的报酬岁费改为出席会,每出席一次会议,可支给50元,每周两次会,每月可得400元左右,甚至打到五六百元。利益的诱惑使不少已南下的议员又纷纷返北。9月8日,大选时的出席会议费又提高为200元;如果带病出席另加200元医疗费。9月11日,再次将出席费提高到500元。这样一来,9月23日国会各政团报到的议员已达600余人。10月1日,分别找议员谈话,凡是去的人都送支票一张,当日共签支票500多张。10月5日,选举开始,可是一清点人数,不够法定的数额,吴景濂忙调集100多辆汽车分头去请那些未到会的议员们。到下午1点多,强拉硬拽,这才凑齐了533人。于是,立即投票选举。最终,曹锟以480票当选为总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曹锟贿选案”。

对这次贿选,吴佩孚从一开始就不赞成:一来是这贿选的名声太坏,会被千夫所指,他不愿跟着曹锟背黑锅;二来他虽然以“老师”来称呼曹锟,但私下二人并非一团和气。尤其是第一次直奉大战后,内阁总理几经变更。先是颜惠庆,后是王宠惠,1922年8日,又由唐绍仪组阁。但吴佩孚坚决反对唐组阁,于是复请王宠惠第二次组阁。这次的内阁被人称为“洛派政府”。曹锟认为他是在培植个人势力,便发动王承斌、齐燮元、田中玉等人联名反吴,到最后,仍由张绍曾组成了以保定派为中心的内阁。在这样的情况下,吴佩孚心里怎么会舒服?所以,他提出:一,先制宪,后选举,按部就班地搞。白坚武自然明白吴佩孚的心事,他在1923年5月23日的日记中写道:“总统选举问题日来又紧迫,吴使虽力主审慎,先定川、粤,正恐风急不得泊耳。”白坚武说得非常对,确实“风急不得泊”,曹锟急不可耐,停是停不下来了。吴佩孚虽然不赞成曹的做法,但他怕落个反对“老师”、忘恩负义的坏名声,只好默不作声了。后来,看到木已成舟,只好做个顺水人情,致电各军阀,要求“促成选举,以奠大局”。这样,曹锟终于坐上了大总统的宝座。

在这段时间里,白坚武虽身在洛阳,却对北京发生的这一幕闹剧看得清清楚楚,他自然是赞成吴佩孚的意见的。其实吴佩孚的意见的形成是受了白坚武的影响与鼓动。甚至可以说,通过白坚武的内心想法,就可以见到吴佩孚的内心。例如吴佩孚一开始就主张要审慎行事,不宜盲目选举。吴的意见自然也遭到包括曹锟本人在内的许多人的反对,甚至吴佩孚身边居然也有人借选举问题向曹锟献媚。对此,白坚武十分气愤:“洛中巡署近习对保方选举问题取巧献媚之态度,此辈他不具论,卖主二字作到矣”;当他听到军警包围公府逼饷、警察罢岗等消息,就颇不以为然:“军警包围公府索军饷,期达最高问题,此等不韪之事如何做得!定欲早选,即促两院速开选举会,足作此笨伯事,正不知何以善其后耶?可怜可叹”;“狂涛骇浪中,以政治无常识之人当其冲,鲜不偾事”;“京讯日恶,患不在外而在内。有所谓国民大会者,标举纸旗,署‘改造政局’、‘总统退位’、‘总统恋栈’等字,东厂胡同电话割线,卫队遣撤。取之不以其道,独不为本身计耶?中外共视,人将谓之何哉”。吴景濂恃贿包办,鼓动公民团包围议会,想借制宪促成选举,谁知消息泄露,议员们纷纷逃避,所以致使制宪会议流产。6月23日,白坚武议论道:“仲尼曰;小人行险以侥幸。凡事开始不磊落光明以行之不易有成,何况隐忧四伏之日耶?”吴佩孚见大事已不可逆转,只好转而支持曹锟,“事以至此。宜速行大选”。白坚武很欣赏吴的作法,认为在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催曹早选,“斯亦将错就错之一法也”。当吴佩孚看到北京乱成一锅粥,就准备让张绍曾回到总理任,以维持现状,白坚武却不同意他的看法:“余意京政早已无法之可言,且亦非单纯言法所可解决,张回任所适增政治之波折,而解除难关又不在张个人之进退,殊不赞成此议也”。他不同意张绍曾回任,建议吴佩孚催促财政、外交部长赶紧上任,因为这两个位置才是维持内外局面的最关键所在。由此可以看出,白坚武见解确非一般,难怪吴佩孚要对他言听计从呢!

曹锟10月5日就任大总统,9日即下令,任命吴佩孚为直鲁豫巡阅使;后来还拟让白坚武入阁。白坚武却认为“以非其时”:“居洛犹来诽怨,入都恐更体无完肤;假令有济亦复何惜,无如事等鸡筋,故不能不处以慎重,希勿倡兹议”。

不过,公平地说,曹锟上任后还算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上任只有几天,便促使众议院通过了十几年都没有制成的宪法。虽说这部宪法漏洞百出,但毕竟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步宪法。用白坚武的话说,“凑集空洞宪法不适用者虽多,终胜于无耳!且世无绝对之良法,专在调剂。”

曹锟虽然通过贿选当上了总统,却为日后的第二次直奉大战埋下了种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传略   大总统   目的   急不可耐   军警   总统府   审慎   内阁   宝座   议员   北京   宪法   包围   总统   警察   自然   白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