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坚武传略(2)

(2)

白坚武传略(2)

1917年1月23日,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也是白坚武的31岁生日。他在翌日的日记中倾吐了当时胸中的郁闷与迷茫:“自念年31矣,事业毫无。入世以来,朴心未退,而社会机心日增;机心递增之结果,公之念日亡,私之念日焰。同一知交,大团之内有小团,大圈之内有小圈,对外无论矣,团与圈之内,无时不用其机心。所谓政团也,政治社会也,犹如货币者然,只有恶货驱逐良货而已。”对现实的失望之情,跃然纸上。

1916年,孙洪伊因为主张临时约法及对南方和解,被国务总理段祺瑞借故解职。孙洪伊解职后,随即南下上海,联合数十名议员,号称“韬园派”,公开从事“拥黎反段”活动,强烈反对段祺瑞对德宣战、向日本借款及对内实行“武力统一”政策。当时尚在北方的白坚武在《顺天时报》上读到了孙洪伊致韬园派的信,遂下决心南下投孙。他在3月3日的日记中写道:“《水浒传》戴宗语石秀上梁山有‘挺身’二字。余日来意在挺身赴事,不欲含糊了此一生也。”4月4日,即上车南行,5日到沪,重新投到了孙洪伊的麾下,与孙一起,从事拥黎倒段的活动。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以国务总理的身份把持实权。但黎不能调和北洋派与其他派别之间的矛盾,所以引发了总统府与国务院之间的“府院之争”。这种争议,到1917年因对德参战时达到高潮。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年初,日本政府宣布对德宣战,并唆使段祺瑞政府参加对德的战争,以便夺取德国在华的利益;而段祺瑞则企图以参战名义,借助日本,扩张自己的势力,因此,遭到总统府的反对。在这场争斗中,孙洪伊与白坚武肯定是站在黎元洪一边的,因此才被段祺瑞解除了职务。白坚武在辞职后,于1917年3月14日夜得到新闻传单,得知中德之间已断绝邦交关系,他在日记中叹道:“斯真可谓以国赌也已!”4月9日,他又写道:“阅报载,德辛慈公使道出长崎对日本某记者之谈话,谓:‘日本此次为某国而参战,余知非日本本愿。若日本与德联合,可得极东之权利。俟和平妥协后,日徳俄三国携手为世界上之发展,地图或将变色’。”白坚武自然晓得其中的厉害,他说:“向者,德皇有日德握手论,今证以辛慈氏此语,则吾国来日隐患方长。说者乃日促政府加入,作阱自陷,真可谓见金而不见人者耶。”白坚武的话,可谓一针见血。对中国正式宣布对德宣战,孙中山和孙洪伊先后发电表示反对,陈述这次战争本是外国列强之间争夺殖民地的冲突,并不是强权与公理的战争,中国应保持中立。总统黎元洪赞同二孙见解,极力反对参战。段祺瑞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指使3000余名军警,凑成“公民请愿团”、“五族请愿团”等,包围参议院,殴打参议员,要他们立即通过参战案,并强迫黎元洪同意参战。对此,白坚武评论道:“众议院审议宣战案,院外军警罗列,又有所谓公民请愿团,雇乞丐为之,睹状不禁令人伤心惨目,犹袁氏挟总统选举之故智。若而人者,微论断送国家,即污蔑中国国民人格一端言之,已在难宥之列矣。斯而可为之,孰不可为也?”

因为得到部分国会议员及对段不满的派别支持,黎元洪宣布解散国会,并免去段祺瑞的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的职务。段祺瑞自然不会甘心,发出通电否认此令有效,并煽动10余省区的督军“独立”,进逼北京。一时间,形势剑拔弩张。黎元洪求救于长江巡阅使张勋,6月11日,电召张勋进京调停时局。张勋本一封建余孽,早已蓄谋复辞,接到黎元洪的电召令,认为时机已到,立即率领他的辫子军进京。7月1日,他在康有为等人的支持下,拥溥仪复辞。黎元洪只得避居东交民巷的日本使馆,电请副总统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率兵讨伐张勋,于7月12日攻下北京,复辞失败,段祺瑞重新控制政权。7月14日,黎元洪通电去职,冯国璋任代大总统,以段祺瑞为总理。段祺瑞再次把持北洋军阀政府大权,此后,大权独揽,为所欲为:废除临时约法;抛掉国会,另组所谓安福国会;正式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实际是对外宣而不战,对内而不宣扩充实力,消灭伊已,实施其“武力统一政策”。此时的孙洪伊,决定同孙中山等人一起南下护法,组织南方军政府。9月1日,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会议上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孙中山聘孙洪伊为高等顾问并兼任内务部长。

白坚武已于5月4日回到北京。一向关注国事的他对大局看得十分明白,但他的态度十分悲观。一则他自知在此权争中无施展身手之力,二则他对局势也不抱什么希望。他在6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今国事至此,操切求之,安有几稀之望?非求之根本刷清,别无救亡之法。议者仍欲以敷衍了局,即幸弭于一时,来日宁可问乎?士夫终日奔走,扰扰之间,能有几分效果?默察今局,不悲观之局,终不能有乐观也。”此情之下,他认为“如此时日,个人之清凉尚可希也”,于是,他与好友张溥泉、张泽民一起,到郊外野游去了,游汤山,登长城,看十三陵,并在驴背上写下了那首颇为李大钊称许的七绝:

销沉王气黯燕门,陵迹犹闻野老论。

驴背纵谈兴替事,万山无语看中原。

游乐之中仍不忘“兴替事”,乃白氏性情也。三天后回到京城,依旧四处打听政局情形。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他回到北京没几天,好友李大钊要回乡看病人,约请白坚武代为《甲寅日刊》作文。《甲寅日刊》由章士钊创办,李大钊是主要撰稿人,因为回乡,所以才请白坚武代为作文。章士钊本来是维护研究系的,而白坚武反对研究系,因此对章士钊也十分反感。“章君秋桐,向以政治学者名,自前月有不管部特别国务会议之倡,识者惜之。盖中昔政治之限度,犹百分之与零度比较。如斯之政府而乃施之以特别色彩,直等于助纣为虐。日来又有所谓国防内阁会议之议,出现于军警混杂自称公民围打议会之日,曲学阿世之言,真不能为章氏讳也”(1917年5月12日日记)。然而,碍于好友之面,白坚武仍于8日为《甲寅日刊》作了一篇文章,名曰《人才之自杀》。白氏的观点自然不会见容于章氏,文章遂被弃置不用。对此,白坚武也自是心知肚明:“余受至友之托,致文于<甲寅日刊>,本应以不关痛痒文字以进,然责备贤者之心与爱惜人材之意,不期而抒写破题儿第一次即有《人才之自杀》一文,重为彼方所摈弃,此余之偏也;然中国之所谓材乃竟若斯焉,斯亦不可以痛哭乎?”(1917 5.12日记)几天后,他在日记中又不指名地笑骂一番:“人之思想不同,强为言接最苦。今人动言调和,此实无意识之尤。人与狗讲理,可乎?既为人,则必曰不可能也。今之人,狗其心而人其面者,曷可胜数也?乃曰与狗为交接,为退让,非甘与狗为伍,则结果为狗所啮者也。与狗为伍者,俨然狗也,终局为狗所啮者。若欲筹共卫之法,则舍屠狗无以为计,狗不屠终为所啮。狗类恶贯满盈之日,他人取而屠之,已亦无倖,不过屠狗之法须煞费讲究耳。”自然,这里就不仅仅是骂章士钊了。

7月初,白坚武回到上海。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来到南昌,拜见了江西督军李纯。李纯对白坚武十分赏识,特聘白坚武为督署顾问。从此,白坚武就又成了李纯的幕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国务   约法   甲寅   督军   传略   日刊   机心   大总统   日本   国会   北京   中国   公民   总理   政府   日记   白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