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坚武传略(7)

(7)

白坚武传略(7)

虽说白坚武对南北和谈已彻底失去信心,对自己的意见屡屡被李纯所拒纳而十分灰心,声称“厌倦政谈”,但是,他并没有真的不再关心国家大事。尤其是代总统冯国璋的去世,使国家局势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白坚武看到了新的契机,于是,他借组织南北和谈的名义,进一步活跃起来。

1919年12月28日,冯国璋病故。听到这个消息,曾经做过冯的幕僚的白坚武并没有感到多少难过,他在日记中写道:“误国至此,死亦晚矣。”几天后,南京各界为冯国璋开追悼会,他又议论道:“此等会有价值否?”那么,白坚武为什么对自己这位旧上司的死并没有表现出一丝难过,反而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感觉呢?他没有明说,但从白的性格经历和政治主张来看,显然他对冯的反感,来自于冯的油滑怯弱而“误国”。如果不是他这样一味地油滑和怯弱,段祺瑞怎会如此嚣张,目空一切?“天下事最怕油滑无骨。凡如此之民族,其终局必至亡国,或至灭种。善士固佳,凶人亦可,流芳固为优选,遗臭犹逾丧耻”(1919.12.13)。所以,白坚武才有“误国至此,死亦晚矣”之叹;而且,话题一转,又说:“无量小冯国璋,尚流传其衣钵,尚不知何日死也?”这就不是骂过去的老上司,而是把矛头指向眼下的上级李纯了。虽与李纯的关系已经冷淡如此,他却仍然在积极地奔走,并不是出于对和议的兴趣,而是此时的白坚武心里又有了另外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吴佩孚。当然,他的瞩目吴佩孚,除了自己对吴的观察、判断外,最主要的还与另一位他的老上级——孙洪伊有关。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成立了军政府,孙洪伊被孙中山聘为高等顾问并兼内务部长。但他的身份并没有对外宣布,而是被孙中山派回上海,以孙中山代表的身份掌握舆论、出版工作;同时,将有关联络人员派往各地,根据各地的情况汇报来研究对策,其目的就是利用孙洪伊在直隶一带有较高威望的条件,在策略上来瓦解段祺瑞的北洋政府。这几年,白坚武就是利用组织和谈的机会,与孙洪伊频频接触,商议时局对策。尤其是与李纯政见不合以来,白坚武之所以仍积极地奔走于宁沪之间,大概这就是最主要的一条原因了。

1920年初,孙洪伊利用北洋政府内直系与皖系的矛盾,让白坚武等人鼓动直系的第三师师长吴佩孚由湖南回师北上。为了打动吴佩孚,孙洪伊又联系广州军政府,许给吴师开拔费60万元;吴撤后,由谭延闿接管湖南,并由谭再付吴师开拔费40万元。这一切,幕后的指挥是孙洪伊,而实际奔走的却是白坚武。他几次拜访吴佩孚,表面上是奉了李纯的命令与吴讨论议和的问题,其实,他还有一个秘密的使命,那就是奉孙洪伊之命,游说吴佩孚北上。

吴佩孚自然有他自己的考虑。冯国璋死后,曹锟成了直系的新领袖。当时,直系与奉系势力最大,因此,北方军阀就都聚在了他们的周围,很快形成了直、苏、鄂、赣四省和奉系控制的东北三省组成的反皖同盟。他们的首要目标,就是除掉段祺瑞,并准备进行“兵谏”。而“兵谏”的任务,首先落到了吴佩孚的身上。吴佩孚从1919年秋开始,频频要求撤兵北归,段祺瑞一直不予理睬,他怕的就是吴佩孚回到北方对他不利。吴佩孚对此十分恼火。1920年3月,吴通电说:“比前政府措施,莫不违反民意!全国痛绝者保障之,全国景慕者排挤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举满清所不敢为,项城(袁世凯)所不肯为之者政府悍然为之!”在这样的情况下,加上白坚武的一再鼓动,于是,吴决定自行撤兵。

对吴佩孚撤兵的事,白坚武当然心里早就有数。在2月4日的日记中,他写道:“得粤讯,吴子玉约王汝勤、范国璋撤防。为吴计,早应及时自决,过此以往恐有变生意外之虞。”3月21日:“报载段祺瑞往保定,访曹锟阻吴佩孚撤防,解散八省联盟,回告徐有效。”白坚武这里指的是,为了阻止吴佩孚撤军,段祺瑞曾秘密去保定,要求曹锟阻止吴佩孚撤兵;又以陆军部的名义要求吴不得擅自行动。内阁总理靳云鹏也派陆军部次长余绍曾到衡阳,劝阻撤防。吴以全体将士远离家乡、缺粮断饷的困难处境诉苦,并回电北京辩解:“我军远戍湘南,瓜期两届,所有必须回防之苦衷,迭经电陈,无需赘述。既经罢战议和,南北同属一家,并非外患仇讐,何须重兵防守?”“若谓撤防太速,隳其前功,则三载换防,不可谓速;阋墙煮豆,何敢言功?”

由于撤兵行动迟缓,白坚武非常着急。他在4月22日日记中写道:“凡联合作事,往往以观望失机,余察日来混乱政(注:原稿此处少两字),有患此弊者,作事所有贵果决也。”5月13日:“吴佩孚撤防,15日开竣。”5月18日:“新闻载岑春煊拟合滇、粤、桂、湘联军援湘,以人事考之似有此趋势,吾人亦甚望其现实,免取巧到底。”5月20日:“吴佩孚、张敬尧有冲突讯。”5月29日:“沪报纷传湘军分路攻张敬尧,祁阳、莱阳、安仁、宝庆均陷。大局有急转直下之势,有如棋然,一子动则各子皆随之以动。溃裂愈早则收功愈伟,迁延之祸不可胜言。”

其实,白坚武所说的并不完全准确。吴佩孚真正开始撤军,是在5月25日,而不是所说的4月22日;但由此可见,早在一个月前,白坚武就知道吴佩孚要私自撤军了。如此机密之事,一般外人哪能轻易得知?另外,他听到的吴张冲突的消息也不准确,事实是:虽然张敬尧早就接到了截击吴佩孚的命令,但他知道自己的实力远不如对方,所以没敢轻举妄动。吴的军队走到了张的防地了,当地守军吴新田师长一面布置部队严阵以待,一面带人到江边迎接吴佩孚,声称请大帅上岸休息。吴的副官说:“大帅有令,沿途不登岸,以免大家不方便。”听到这些,吴新田如释重负,赶紧报告张敬尧。5月27日,吴的船队路过长沙,张敬尧又派人请吴上岸赴宴,又被吴拒绝了。张敬尧大喜过望,又派人送一桌酒席到吴的船上。就这样,吴的军队顺利地通过了张敬尧的防地。

6月7日,吴佩孚到达郑州。13日,吴在郑州电致反皖联盟各部,建议召开国民大会。南方各团体,纷纷致电响应。6月中旬,吴佩孚将他的军队令部带回了中原。吴佩孚回到保定,立即与曹锟密谋,准备着下一场的直皖大战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项城   安仁   宝庆   北洋   防地   保定   军政府   传略   油滑   怯弱   大帅   郑州   湖南   军队   目标   政府   白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