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坚武传略(18)

(18)

1924年11月3日,吴佩孚率领属下,登上了刘永谦为他准备的华甲舰。冯玉祥的军队进驻天津后,立即发布悬赏公告,要捉拿吴佩孚;已任北京政府执政的段祺瑞也发出通令,要沿海各省港口一律不准吴佩孚登陆。按照吴佩孚的想法,他要从天津过青岛,然后借路山东返回洛阳,意图再起。可是,当时的山东在郑士琦手中,本来就怕吴佩孚“借道灭虢”,况且,段政府又有明令不准吴佩孚靠岸,他当然不肯借路给吴。所以,当吴的军舰到达烟台港时,郑就下令不准吴佩孚上岸,甚至连给军舰加点淡水的要求都被拒绝。后来还是在外国人的干预下,这才让烟台地方官送去4万元大洋和一些食物、淡水等。12日,舰船过吴淞口入长江,杜锡珪上船来迎;14日,又抵南京,齐燮元登舰拜见。在赴沪宁的路上,吴佩孚就和白坚武商议前途问题。吴佩孚认为,虽然军事失败,但政治上不可没有自己的主张。他的意思是以勤王的名义,也就是以保卫曹锟的名义向世人宣布。可是,白坚武不同意他的意见。白坚武认为,曹锟的声誉不佳,利用曹锟的名义没有号召力;况且,战争本是国家大事,并非为一二人所战。二人商议的最后结果,还是打“护宪”的旗号。方案基本都是白坚武所订,然后由光明甫起草。当舰船到达南京时,这里正在举行10省同盟会议,参会的都是直系的旧部或拥直势力。吴佩孚就在军舰上与齐燮元商议护宪的问题。开始,齐还有些犹豫,但又提不出明确的反对理由;后经白坚武反复解释,齐才决定首先在起草好的《护法军政府组织大纲》上签名;随后,又要求各省代表签字。可代表们借口要回去请示本省长官而拒绝签字,后经吴、白等人再三坚持,各省代表才算勉强都签了字。但吴佩孚刚离开南京,齐燮元就反悔了,并且自己又起草了一份“海陆军联防条例”,征求吴佩学的意见。白坚武认为,北京既已沦陷,敌人又以中央的名义对待直系,那么,此时没有“正大之名义,相当之机关”与之对抗,则连立足之地也没有;如果真的按照“海陆军联防条例”去做,那么,自己是在北京政府的领导之下,还是与之公开对抗?名不正则言不顺。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自己陷入进退失据的地步。所以,“诚不能不拼死争此护宪军政府之—议也”。但是,组织护宪军政府的方案,不但齐燮元反对,萧耀南等人也不同意。11月17日,吴佩孚到达汉口,此时的随行部队已有六千人,所以,他没有征得萧耀南的同意,即发表通电,宣布组织护宪军政府,吴任“联省海陆军训练总司令”。可是,肖耀南等人表示反对,肖耀南发表通电否认护宪通电。肖的否认立即引起连锁反应,齐燮元和各省也都通电反对护法。这样一来,成立护法军政府的想法就彻底失败了。吴佩孚一怒之下,离开武汉,返回洛阳。此时,北京方面已产生了严重的内部矛盾。张作霖千方百计排斥冯玉祥,将他软禁起来,二人处于决裂的状态;而段祺瑞也有自己的打算,他想通过整理直系,来加强自己的地位。但吴通电的发表,使三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又重新团结起来,于是,北京政府下令,“逮捕吴佩孚,解京治罪”。11月24日,吴佩孚致电段祺瑞,劝他不要被冯玉祥所愚弄,并命令冯部各归原防,否则,“武力周旋”。但是,吴佩孚在洛阳立足未稳,不幸又来了:一向尊吴佩孚为长辈的陕军刘振华,此时落井下石,指示属下憨玉昆师长致电吴佩孚,限他24小时之内离开洛阳。吴佩孚此时没有实力,只能弃洛阳而去;他想返回再去投肖耀南,可是,此时的肖耀南也改变了态度,不允许他到湖北去。无奈之下,吴佩孚只得到了豫鄂交界的鸡公山下,在靳云鹗的别墅里暂住下来。

令吴佩孚没有想到的是,屡屡下令通缉吴佩孚的段祺瑞,却第一个派人到鸡公山来 见吴,对吴许以陆海军大元帅和直鲁豫巡阅使之职。可吴佩孚心里明白,此时的段祺瑞本身没有半点实力,只不过是夹在冯、张中间的一个摆设。段的目的,不过是让吴成为自己手中的的一个砝码,加强他的实力而已,所以,就称自己愿意下野,“不再过问世事”,婉拒了段祺瑞的要求。

当然没有人会相信吴佩孚会真的不再过问世事。胡笠僧的部队很快进逼到鸡公山下,吴佩孚只得再次选择逃走。此时湖南的赵恒惕和四川的杨森分别向吴佩孚伸出了援手,欢迎吴到他们那里去。肖耀南此时不但派人驱吴,而且连借道也不允许,吴佩学乘车时,他就派人炸路。他这种落井下石的做法,惹怒了赵恒惕和杨森,在扬言要攻鄂的情况下,肖耀南这才不得不同意让吴通过湖北赴湘。1925年1月3日,吴佩孚终于登上了决川舰,赶赴黄州。2月25日,段祺瑞又下令海军第三舰队驶赴黄州,要擒拿吴佩孚;3月2日,吴佩孚乘舰冲过武汉,南下岳州,投奔赵恒惕。在奔赴岳州的途中,白坚武陪伴吴佩孚度过了凄凄冷冷的春节。白坚武叹道:“余同吴帅自洛阳鸡公山,而汉口、黄州、岳州,备受艰险,奋不顾身,结局只落得国难家忧,至可痛也。”

对于白坚武来说,确是国难家忧:当憨玉昆要求吴佩孚立即离开洛阳的时候,白坚武随着吴佩孚仓皇而走,致使家眷全部留在了洛阳。当时,他的夫人生幼女尚不满18天。白坚武身在鸡公山,心里却日夜悬念着家人。幸亏有友人与憨玉昆反复交涉,这才允许他的家人赴武汉。然而,这只是他的灾难的开始。到达岳州后,正值新春正月,白坚武到武汉去省亲。可是他回到岳州才三天,就接到家电,告诉他的二儿子患白喉去世。他的二儿子不满四岁,“体貌魁梧俊伟,性情博厚和平,见者皆许为大器,今竟丧于乱离环境中,殆余之命也夫!”不仅如此,祸不单行,他77岁的年迈母亲,自洛阳迁到武汉后,饮食起居一如平日。2月14日吃过晚饭,正在床上说笑,忽然就不说话了。他的父亲再三呼叫,却再也不能答;请来日本医生来诊视时,竟因脑溢血而长逝。白坚武在岳州接到电报,第二天回到汉口家里,母亲已经去世一天了。“临终不闻慈语一声,呜呼痛哉!”最让人接受不了的,白坚武与妻子因为遭母之丧,无暇照料子女,结果小女儿被女仆传染上了丹毒,到医院抢救,竟以不治。先后未及两月,接连丧失了三位亲人,这“家忧”,何啻于塌天大祸!

不但如此,在公事方面,除了辛苦劳烦之外,还要经受别人的埋怨与责难。由于护宪是他提议、主持的,最后失败,众人将攻击的矛头也都转向了他。以张子武为首的一些宵小之徒,一齐排斥、围攻他;而且,连吴佩孚也不再像以往那样信任他,颇有疏远之意,权利从政务处转移到了秘书处。这尤其使白坚武感到心灰意懒。

白坚武感到十分委屈。后来,他在分析此次护宪失败的原因时,曾这样写道:“乃护宪之议,非惟齐抚万意怀反对,即肖衡山亦复如是,推而至于李倬章亦罔不皆然。初谓识解不到,后乃知别具隐衷。盖北洋将领私利观念极重,故恒畏首畏尾,义固不论矣;即稍深远之利害亦蒙然不知。彼震于奉、冯之威,以为吴虽失败,北洋领袖尚有段在,但可籍以自存,又何必陪吴而失败,固不知临时取容之万万无效也”。果然,又一次被白坚武言中。不久,齐燮元和李倬章分别被免去了职务;肖耀南之得以幸存,也并不是因为他善于阿谀奉承,而是北京怕对吴的根据地操之过急而生危变。假如齐、肖等人懂得利害所在,当年北京陷落时,直系将领所据省份尚居全国的三分之二,如能合力对抗,则胜负不知。假如肖耀南知晓利害,派得力之旅到郑州、洛阳,当时胡笠僧屡遭挫败,憨玉昆与刘振华也不敢生异心,河南也可保无恙。一个个坐视不救,一误再误;一旦失败,却又归咎于主持护宪者之失当,将矛头指向白坚武,“愚而且诈之团体之无是非,一至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北洋   汉口   军政府   传略   国难   洛阳   海陆   烟台   军舰   护法   南京   武汉   利害   北京   名义   政府   白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