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坚武传略(5)

(5)

白坚武传略(5)

就在白坚武与吴佩孚欢乐相处的这段日子里,李纯在南京却几乎是焦头烂额。冯国璋代理大总统期满下台后,徐世昌继任大总统。李纯失去冯国璋这座政治靠山以后,仍然坚定地调停南北战局。1918年10月23日,李纯电广东军政府岑春岑,再主南北言和;11月2日,岑春岑复电,称议和首先要使南北处在公平的基础之上。所以,李纯又电徐世昌,南北言和应“法律事实兼顾”。经李纯反复调停,12月5日,北洋政府定南北和会名为“和平善后会议”,南方政府随即也表示同意。

为了尽快促成南北和平会议的召开,李纯派白坚武到上海各方联系。12月7日,白坚武抵上海后,几次会唔孙中山、唐绍仪、戴季陶等人。14日回到南京,白坚武向李纯汇报了上海之行的情况,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此时的白坚武,不但对和会不抱希望,对李纯也渐渐失去了信心。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居要路者往往不愿闻逆耳之言,然其失败恒伏于此。余年来关于根本之计,不恒渎于当局之耳,遇节要所关,固不得不珍重述之,以尽公私之义也。”12月25日,他又给李纯上了一函,内容有四点:“1,对京宜留自身余地,不可被陷,为人受过;2,对沪粤内情宜洞鉴,及时披露;3,实作中坚地位,不必定执会议地点,有决心有办法定收成功;4,征伐武力主义,发扬民治精神。”这封信写了一千多字,虽然白坚武知道自己的意见不会被采纳,但依旧将信交给了李纯:“明知实行无望,然希望所在,不得不尽吾心耳。”在李纯的调停下,南北和平会议定于1919年2月20日在上海开幕。但是,白坚武对此已不抱任何希望:“两方都无诚意,不胜不败之局,开此糊涂会议,无非两方当局交换权利,而根本之和平不现,又酿今后之祸根,扰乱世界和平”(1919,1,5)。职责所在,白坚武仍在尽心尽力地工作。李纯特意成立了参议厅,以便筹办和会、审议事件,白坚武被委任为法律参议。1月10日,白坚武奉李纯之命,再赴上海,“慰访民党及建立和平会诸人”。在上海,又一次拜会了孙中山、康有为、章太炎等人,然而,这些人的态度,更加深了他的失望。尤其是最重要的人物孙中山和康有为。“孙中山不明政情,相去甚远,而光伟照人;康则一腐败古董耳”(1919,1,11)。白坚武离开上海,又立即赶赴京津,遍访各界人士,转达李纯关于“联集第三者团体”的意见,“余本不赞成,代表而已”。现在白坚武已是在说着违心话,干着违心的事了。

为了使会顺利召开,李纯委派白坚武常行往沪,接洽和局会议等事。2月20日,南北和平会议终于在上海开幕,但是,会议期间,因为陕西靖国军和北洋军战事未停,会议要求撤换陕西督军陈树藩;北京不允,于是和会中止。白坚武看得很明白,此次和会失败,名义上是因为陕西战事未停,其实南北双方都是各自揣着自己的心眼:一方以再令停战搪塞,另一方则以撤换陈树藩退回援陕军队相要挟,双方要求差距太远。“余意大局当求根本解决,陕事即暂决,可乐观乎?”果然被白坚武言中。3月30日陕西战争停止;4月1日,李纯、王占元、陈光远、吴佩孚联名电请重开南北和会,李纯主张由旧国会完成宪法;追认徐世昌为总统;新旧国会均撤,另行选举。但是,此建议却遭到安福系的反对而作罢。

和会失败后,3月23日,白坚武又给李纯写了一封长信,为其出谋划策:“而解决国事上策,自为先发领袖,请合肥下野;中策厚结强援于吴子玉,吴先发而自为其应;并陈厚结之条件:一饷需上之援助,一精神上之保证。”然而,李纯又一次令白坚武失望了,“李督请谈,余谋不能用,但以巧易成功,公私结局殊不了耳”(1919 3 23 )。

此时的白坚武对李纯已经非常失望。于是,他将希望的目光转向了心仪已久的吴佩孚。

1919年5月4日,著名的“五四运动”爆发。白坚武于第二天晚上听到了这个消息。他在日记中这样描述此事件:“晚,闻北京学界全体以国权丧失,联合游行街市作示威运动,焚卖国党曹汝霖宅,殴章宗祥几毙,足征人心未死。”语气间可以明显看出他对北洋政府的愤怒和对学生的同情。5月6日,他通过自己的好友、吴佩孚的参谋长李倬章,建议吴佩孚通电全国,主张挽回国权,惩办卖国贼。5月7日,京、宁、沪分别召开了国民大会,声援北京学生。出席南京国民大会的有15000余人,提出三点要求:1,力拒亡国条约,不签字;2,电京释放被捕学生;3,提出惩办卖国党段祺瑞、徐树铮、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5月8日,白坚武专门拜访李倬章,并代拟致吴佩孚申稿,讲述京、宁、沪国民大会情况,请吴佩孚应时讨卖国贼,解决国难。5月10日,又代李倬章致吴佩孚电,特意说明:“在亡国问题非仅青岛,根本之计应清内奸。”可是,有关当局为了封锁消息,断绝通讯,电报根本发不出去。这让白坚武更加愤怒:“两日来电报不通,谣言顿起,无法律之国更从何处求自由矣!干涉电信自由不过其一端耳。”5月19日,为和会事白坚武再度赴沪。5月25日,在徐家汇顺直同乡会馆举行的旅沪顺直同乡会上,白坚武以个人的身份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演。在讲演中,他指出“此次交涉失败,非仅青岛去留,实为国家存亡问题;历述军事协定内容及蒙满四大铁路(胶济 济顺 高徐 南浔)无限延长,诸路权之断送。中言救急办法;不卖货、不装船、不用钞票外,尤须断绝日本原料。根本觉悟,则须知国内有张邦昌、李完用、吴三桂其人;末言吾直军人尽全国军人过半以上,商界聪明,才力不下于各省,本中国若亡国,除非直隶人尽死之义以毅勉之。”听了他的演讲,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一直到6月份,白坚武还仍在密切地关注着五四事件的发展。6月4日,北京军警捕演说学生400余人,步军统领王怀庆用非法刑具拷打学生,引起群情愤激,上海商界全体罢市。身在上海的白坚武电告李督,并修函劝其应时而起。6月7日,他回到南京后,即患重感冒,6月8日,病情稍轻,便致函李纯,再次重申请李纯应时而起的意见;晚上,又亲自拜会李纯。可是,谈了两个多小时,却失望而归。自16日来,江苏的镇江、扬州、苏州等处相继罢市,南京也因罢市导致10多名学生被殴致伤。9月10日,工人罢工,人数达到10万之多。在种种压力之下,北京政府下令免去了曹、章、陆三人的职务,徐世昌也一度向新国会辞职,但被挽留。至此,各方的情绪才慢慢平复下来。

通过这次事件,白坚武感慨万千:“以手无寸铁之学子可以倒曹、章、陆;以不肯多事沉默退守之张季直氏而定徐、段以主犯之罪名。西南群帅乃甘居降虏,竞权趋利。今试分解,南北当局之衷曲有以异乎?”最后,他得出结论:“故知国民之事,非国民莫属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之义   北洋   传略   和会   陕西   亡国   南京   国会   当局   北京   上海   国民   和平   事件   会议   学生   白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