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的乌梅

今天继续我们的药食同源系列,要介绍的药是乌梅

药食同源的乌梅

乌梅是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载其“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肉”。中医认为乌梅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功效,常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等病症的治疗。 [1] 《纲目》载其:敛肺涩肠,治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

药食同源的乌梅

现代研究表明乌梅具有抑菌、镇咳、镇静催眠及抗惊厥、抗病毒、抗变态反应、抗肿瘤、抗氧化、抗纤维化、降低血脂、抑制黑色素、抗生育、治疗结肠炎、降血糖、防治结石和止血等多种药理作用;且乌梅不同炮制品、不同用药部位的药理作用不完全相同,镇咳作用可能与其所含的苦杏仁苷有关,降血糖作用与乌梅中的苹果酸和枸橼酸有关,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可能是乌梅抗菌、抗肿瘤等作用的活性成分。 [2]

提到食疗药膳就不得不提有名的《随息居饮食谱》,其中载:梅,生时宜蘸盐食,温胆生津,孕妇多嗜之,以小满前肥脆而不带苦者佳。多食损齿,生痰助热,凡痰嗽、疳膨、痞积、胀满、外感未清,女子天癸未行,及妇女汛期、产前、产后、痧痘后。

最后给大家安利一个记载于《圣济总录》的药膳——乌梅粥

处方:乌梅15-2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乌梅煎取浓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熟后加冰糖适量,稍煮即可。

功能主治:生津止渴,敛肺止咳,涩肠止泻。适用于久泻、久痢等。

用法用量:每日2次,温热食。

注意:急性泻痢和感冒咳嗽者禁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张小琼,侯晓军,杨敏,等.乌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6,27(25):3567-3570.

#清风计划##东方医院中医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乌梅   杀虫   噎膈   本草   偏枯   硫黄   苦杏仁   粳米   果酸   药典   生津   冰糖   药膳   作用   药理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