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绿色金融该如何布局,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

这几年,春节回到老家,已经感觉不到小时候那种极寒天气了。那时候零下40度是很平常的,现在能到零下20度已经是极限了,这说明地球在逐渐地变暖。

随着人类工业的飞速发展,所产生的工业垃圾肆意地排放,我们所处的环境也越来越差,气候也发生了变化,温度的上升正导致两极冰川的消融。很难说人类是在创造文明还是在毁灭文明。

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绿色金融该如何布局,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

前言

好在人类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开始想办法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而绿色发展理念也在全球达成默契。

2020年9月,我国表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强调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这体现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积极态度,为中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绿色金融是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部门的努力之下,绿色金融改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绿色金融该如何布局,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

什么是绿色金融?

2016年8月31日,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一文,在该文中,对绿色金融给出了明确的定义:

绿色金融定义为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绿色金融是金融机构提供的一种金融服务。

这种金融服务要引导资金流向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和相关领域,引导企业节约资源,高效利用,绿色生产。

绿色金融不仅仅包括贷款和证券发行等融资活动,还包括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相关活动。

绿色金融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如何实现绿色金融跨越式发展,在国家绿色金融顶层设计之下,相关部门初步形成了绿色金融五点发展战略。

  1. 完善和构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这项工作目前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中欧绿色金融标准对照研究工作即将完成,一些地区已经先行先试。重点聚焦气候变化、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三大领域。
  2. 强化信披要求和提升金融机构监管效率。持续推动金融机构、证券发行人、公共部门分类提升环境信息披露的强制性和规范性。人民银行组织研发的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信息直连,提升了绿色金融业务监管的有效性。
  3. 逐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绿色金融业绩评价、贴息奖补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绿色资产配置、强化环境风险管理,有利于提升金融业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能力。
  4. 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不断丰富。通过鼓励产品创新、完善发行制度、规范交易流程、提升透明度,中国已形成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
  5. 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日益深化。积极利用各类多双边平台及合作机制推动绿色金融国际交流,提升国际社会对我绿色金融政策、标准、产品、市场的认可和参与程度。
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绿色金融该如何布局,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

什么是碳中和?从哪几个方面推动碳中和战略部署?

碳中和是绿色发展的目标,是衡量环境保护的的关键指标,那什么是碳中和呢?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为了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人行将重点推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构建长效机制,完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顶层设计。
  2. 完善绿色金融标准,推动金融机构开展碳核算。推动建立强制性、市场化、法治化的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加强数字技术和金融科技在环境信息披露和共享等方面的应用。
  3.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构建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推动发展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有序发展碳期货及其他衍生品等碳金融产品工具。
  4. 防范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推动金融机构开展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强化对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的审慎管理。
  5. 进一步推动地方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深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的气候治理。
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绿色金融该如何布局,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

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

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推动绿色信贷的开展,一方面强化宏观信贷政策指导,引导银行机构加大绿色信贷额度等内部资源倾斜,提升银行绿色信贷规模;

另一方面完善外部政策激励,探索运用再贷款、财政贴息、担保机制、风险补偿等政策手段,增强金融机构发展绿色信贷的积极性。如,广州市对获得绿色贷款的企业给予贷款额1%的补贴,并对银行的绿色贷款损失给予20%的补偿。

为了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创新,金融机构可以开发以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等绿色权益作为抵质押品的贷款业务,为碳排放交易参与主体等提供专业化融资服务。同时鼓励金融机构为光伏玻璃生产项目、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绿色重点领域提供金融支持。

截至2020年末,绿色贷款余额近12万亿元,存量规模世界第一。绿色金融资产质量整体良好,绿色贷款不良率远低于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绿色债券尚无违约案例。

绿色贷款不良率低于银行业贷款不良率1.6个百分点,连续3个季度保持在0.5%以下。

除绿色信贷之外,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又一个创新拳头产品。

目前绿色债券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2015年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明确绿色金融债的界定标准及发行流程,出台《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受到国际组织广泛关注认可,把绿色金融债公告与GBP、CBS共同列为全球贴标绿色债券的三大标准指南。

近几年,绿色债券发行主体持续壮大,产品序列不断丰富。绿色债券产品已涵盖金融债券、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多个品种。

截至2020年末,累计发行绿色债券约1.2万亿元,存量8132亿元,规模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据初步测算,每年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投向的项目可节约标准煤5000万吨左右,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亿吨以上。

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绿色金融该如何布局,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

货币政策在支持金融产品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为了加强对绿色金融的政策支持,人民银行将主体信用评级不低于AA级的绿色债券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的合格抵质押品范围,把符合条件的绿色贷款也纳入了合格抵质押品范围。

人民银行现在正在研究修订《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方案》,综合评价金融机构的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业务的开展情况,适度扩大使用场景。

下一步,人民银行会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探索实施更多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更加精准的、更低成本的方式,向低碳绿色项目提供支持。

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绿色金融该如何布局,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

碳中和目标是否会提高煤企金融风险?

过去,有大量的煤电项目,金融机构投放了很多贷款。煤电企业碳排放较高,随着各方面对气候变化所带来金融风险的重视,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型,降低化石能源占比,成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毫无疑问,碳中和的实施目标必然会对传统煤炭企业造成一定的压力,形成一定的金融风险。

但只要措施得当,也是可以逐步化解的,煤炭行业的金融风险是可控的。

首先煤炭企业早已经未雨绸缪,自行调整。在提高效能和产率的同时,加大了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碳捕集和封存等技术的投资力度,积极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其次,虽然光伏、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迅速,成本也在不断降低,但发电量不是很稳定,仍有技术问题待解决。目前,煤电仍然是中国占比最大的能源,优化调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同时,金融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预防和管理相关风险。

结话

环境保护将是人类未来一项最基本的工作,世界各国将在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等绿色发展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和竞争。这是世界未来的走向,也是人类命运的走向。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们的地球会彻底告别高碳污染,回归绿色本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冰川   人民银行   金融   金融机构   信贷   债券   中国   金融风险   气候   布局   气候变化   贷款   人类   体系   目标   环境   标准   项目   体育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