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可馨之死:正负能量不在于作文

缪可馨之死:正负能量不在于作文

根据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儿童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孩子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常州10岁小女孩缪可馨的自杀,引发了特别的持续关注。


一个小女孩的离世,非常令人难过。此外,这件事能够引发这样的舆情,是因为其中涉及到了几个关键的情绪点。


其一,由作文批改争议引发的关乎正能量的争议,本质是教育理念之争。


其二,涉及到了老师对学生的羞辱乃至虐待体罚,这是普天下所有父母,最为担心之事。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幸运的在成长环境中遇到好的老师、好的同学,也不可能保证自身的家庭始终幸福美满。在一个始终复杂的社会,让孩子更好的爱惜自己,或许是最好的办法。


1

舆论的错位


缪可馨自身的早期争议,聚焦于作文《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被老师修改的是否恰当。

缪可馨之死:正负能量不在于作文


六神磊磊、和菜头等资深文字工作者均表示,从文学性角度出发,袁老师的修改显然不是很合适。


但考虑到这是一篇适应考试的作文,老师的修改也不是一无是处,三表说:

她是一个小学生,将长期处于应试写作的阶段,她需要按照某种规制写作。她们课任老师的教学目的,课外作文辅导班老师的教学目的,都是一样的:模块化、规制化训练,为赢取高分写作。


说老实话,对语文教育理解不同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怎么理解《三打白骨精》,怎么看待“鲁迅先生”、如何理解近现代史等,任意两个持反对意见的专家学者都可以吵上三天三夜。


所以,袁老师理解对不对,仅仅属于文艺理念的范畴,最多就上升的能否包容多元想法的教育理念。


舆论聚焦在老师文学素养、是否有教授作文资格上其实是跑偏了。


缪可馨的作文是否抄袭,老师对《三打白骨精》的理解是否恰当,和一个孩子自绝于人世没有逻辑链条上的联系。


关键在于,在缪可馨自杀之前,袁老师对孩子日常教导的行为模式到底如何。


这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


2

好老师的kpi


学生能否遇到好老师,悲观点说,有点运气的成分。


在我的记忆中,从小学到初中高中,辱骂其实是司空见惯之事。


有些语句我印象还是很深刻,诸如:


你们是死人吗?


蠢的和死人似的。


你们是白痴吗?


体罚或者打人是没有的。但老师一生气砸东西是常见的。


我所在的城市是经济非常发的城市,老师薪水待遇不错,做事也有所顾虑,学校也都属于中等偏上的学校。


境遇不算恶劣。


但矛盾的是,以上这些喜欢辱骂学生的老师,还都是公认的优秀负责的老师。


袁老师也是这样。


据学校方面说,她是学科带头人,教学能力也受到家长的认可。


另一方面,有网友爆料曾被袁老师体罚过。澎湃新闻也证实了这一点。

缪可馨之死:正负能量不在于作文


缪可馨之死:正负能量不在于作文


在很多时候,教师奉行完全自由放任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成绩有可能会下降。大多数情况,靠骂(很多是辱骂)出成绩,是很普遍的现象。


这里cue一下我觉得很油腻的朗朗,朗爸的打骂教育不也被誉为教育佳话吗?


还有美国的华裔虎妈蔡美儿,甚至在2011年被美国《时代》周刊选入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


缪可馨之死:正负能量不在于作文

自称“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蔡美儿把2个女儿送进了哈佛。


这也是我认为,那位袁老师会得到一部分当地教育界人士乃至家长的支持,就在于这样一种“严师出高徒”的观念。


事发地金坛其实是一个从农村变成城市的地方,某种程度来说,也算是苏南地区的教育洼地。


对于当地的孩子来说,老老实实按照正能量走过应试教育,通过相对还比较公平的高考改变人生,是比诗与远方更实际的选择。


3

冷漠是最大的非正能量


但即使有这么多或可理解之处。


袁老师也好,当地的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好,依然显示出了一种令人悲伤的冷漠感。


至今,除了冷冰冰的一些调查报告外。袁老师和学校相关领导并无任何人出来进行表态和发言。


来梳理一下时间线:

6月4日缪可馨坠楼,家长在微信上问孩子怎么样?袁老师避而不答,但在群里活动照旧。


校长第一通电话6.8日周一拨打,在奶奶抱着书包在校门口痛哭之后。


上门慰问于6.10日周三上门,在家长向教育局投诉之后。


相比之下,之前广州发生的所谓小学生被老师体罚引发哮喘吐血事件,警方快速介入调查清楚,吐血等为家长伪造,对家长进行了拘留。但同时校方因为老师确有体罚学生(让小学生围操场跑十圈)的举动,给以相关教师停职等的处分。


高效、公开、公道的处理,显示出两座城市相关部门在处理问题上的水平差异。


至于在家长群里排队给袁老师点赞的家长们,也许只是一种惯性的动能,这种惯性,在许多工作群里常见,本来最多只是一种中国式社交的油腻。


我一向反对上纲上线,但袁老师也好,校方也好,点赞家长也好,也许他们主观并无作恶的意图,但所有的行为反应,都显示不出一点“善”。


所以,在这次事件里,到底谁是最大的正能量的对立面,不言自喻。


4

正视未成年自杀


“17岁男孩因为和母亲争吵,从车子里冲出去跃下高架桥自杀,母亲倒地绝望大哭。”


上一个震惊了全国人民的未成年自杀,至今还可以在网络上搜到视频。


想起依旧唏嘘。


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10万儿童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孩子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即使考虑到我国人口基数大,这依然是个血淋淋的数字。


我和一些做教师的朋友聊了聊,被告知;学生自杀(包含未遂)这种事,其实时有发生。


很多学校对此也是头疼不已。


曾经出现这样的事,一所学校的一位学生割腕自杀以后,学校一直拒绝学生返校上课。即使学生的家长希望和学校签免责书,学校也不愿意。


还有过一些学生做出严重违纪如偷盗、甚至偷窥女性的行为,学校因为担心引发学生压力过大导致自杀,也不敢予以惩戒。


也就是说,自杀这个问题,也让很多学校和老师不堪压力,放弃了一定的教学工作。


未成年人为什么自杀,学术界列出了很多理由。


建议点击放大

缪可馨之死:正负能量不在于作文


其中,有一个符合我的看法。就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没有人可以生活在真空当中,包括未成年人。


大量内容,从新闻到影视作品,游戏、文学、动漫……有许多和自杀有关的内容,会对孩子们有负面影响吗?


答案是肯定的。


缪可馨之死:正负能量不在于作文

缪可馨之死:正负能量不在于作文

北京教育出版社回应目前已将《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全面下架。


我并没有认为,现代的网络内容有唆使未成年人自杀的意思。但毫无疑问,自杀是一件在当代互联网上随处可见的一个词。


久而久之,也许会给孩子们一种心理暗示:自杀,也不过是人生的一种选择而已。


这无疑比什么负能量都麻烦。


你也不可能哔掉这些内容,或者说,不允许任何新闻和作品里提及自杀二字。这比曲解西游记里的负能量更荒唐。


可能能做的,是需要帮助孩子提前面对这个问题。


我很坦然的说,作为一个成年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重压里,想结束生命这种念头,时常有之。


但我毕竟是一个成年人,成年人有成年人的压力,也有成年人的责任——所谓不能一死了之,或者说,或者说死了太连累人等等。


孩子们有没有对生命的责任感,我不是特别清楚。


我们中国人在传统里是非常避讳谈论死亡的,所谓孔子所说,“不知生,焉知死”。


但我们不和孩子们谈,不代表孩子接触不到死亡这个问题。


我并不知道现在中国的学校教育里,是否普遍有死亡教育的内容。但我知道在国外是有的。


通用于美加两国的防自杀热线

缪可馨之死:正负能量不在于作文


正如我们反复对孩子叮嘱不可以被陌生人带走——这种教育对儿童拐卖行为形成了牵制,虽然教育不可能彻底防止自杀,但多少有作用。


对于现代家庭来说,生育抚养一个孩子越来越昂贵,一个孩子的安危,基本上左右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所以,所有关于孩子的新闻,天然就是爆款。


但正因为养孩子那么难,遇到一个好老师那么难,因为一个学区房,进一个好学校如此之难。


让孩子提前变得坚强一点,也许会更好。


5

一颗心换一颗心


中小学教师,在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是标准的社会中产。


在相亲当中,程序员是不是永远的热门我不知道,但教师和医生应该是历史上保值期最久远的职业。


无他,太重要了。


一方面,很多人都反映,好像自己同学里学习很平庸的那批去做了老师;另一方面,老师不好做,特别是高中老师难做,班主任难做等,是公认的事实。


我还算是受过一点高等教育,但如果让我去做未成年人的老师,我是害怕的不得了,我觉得我无法承担那种面对一群未成年人幸福的压力。


昨天,深圳出现了久违的彩虹,我的一个教师朋友,发了一个朋友圈:


“今天我所在的城市有彩虹,于是和孩子们一起在走廊看,女生们都在许愿,说老师也许一个。”


“我的愿望是希望你们的愿望都成真……教育其实也不复杂,一颗心换另一颗心。”


一颗心换另一颗心。


希望袁老师和当地学校教育部门的人,也能懂这个道理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能量   目的   正负   白骨精   未成年人   中国   成年人   家长   压力   老师   孩子   教师   学校   内容   城市   体育   学生   缪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