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出读鲁迅的劲头翻译了一下高考满分作文

我拿出读鲁迅的劲头翻译了一下高考满分作文


浙江高考的满分作文引发了很大的争议,炫技、掉书袋、晦涩等等,很多名家包括马伯庸、和菜头、梁惠王等等,都给出了批判。


一时兴起,我尝试用一些“奇巧淫技”,来做个阅读理解,看看这篇作文成色几许。



先看作文要求~

我拿出读鲁迅的劲头翻译了一下高考满分作文


ps:以下蓝色字体为作文原文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我对生僻词有个分类标准。


一类生僻词:我不认得,或者认得但基本写作时不会想到用,举个例子,姽婳(女子美好,大家猜对了,就念guihua);


二类生僻词:也属于少见,但我相对常用,如颟顸、掣肘;


三类生僻词:一般属于字复杂,但我认为很常见了,如饕餮;


作文的第一句中出现的【嚆矢】(hāo shǐ),就属于一类生僻词。我勉强见过,但从来不会用。


【滥觞】是三类,比较常见。


【振翮】(zhèn hé,挥动翅膀)又是一类,以振开头的词很常见,但这个字又非常陌生。以至于我都不确认自己有没有见过这个词。


【海德格尔】,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都听说过这个名词,但我很惭愧的说,我没有读过海德格尔。但文中引用的海德格尔的那句话,我相信表面意思都能看懂。


【卡尔维诺】是著名的意大利作家,据说死后大脑被解剖,复杂度惊人。卡尔维诺在中国的大众知名度名气虽然逊于海德格尔,但在我工作的第一年,因为别人的建议,还是读完了中文版的卡尔维诺的小说选。


很惭愧的是,现在基本都忘记了,只记得其中一篇的题目《疯狂的奥兰多》。


所以,自然不能知道【树上的男爵】这个典故是什么。


但我很怀疑,这是一个类似于竹林七贤,或者躲在木桶里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式的典故。


这种盲猜类似于什么呢?


类似于我没有吃过河鳗,但我吃过黄鳝,我觉得这个东西吃起来可以按照黄鳝的做法蒙一下,清蒸或者红焖,应该不会差。


但蒙也是有限度的。我如果没吃过鱼子酱,又没有人告诉我怎么吃,就只能傻眼了。


归拢一下,第一段的作为开篇还是很惊艳的。虽然有很多陌生的概念,但如果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蒙出一个大概意思。


简单来说,人心虽不古,我愿孤且直


蛮漂亮的一个主题。


不知道蒙对没有。



兴致勃勃的开始第二段~


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钟情于在别处的芬芳。但当这种期望流于对过去观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与达达主义时,便值得警惕了。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而纵然我们已有翔实的蓝图,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


只有一个陌生典故【达达主义】,是什么大家搜索一下就可以知道了。

我拿出读鲁迅的劲头翻译了一下高考满分作文


不搜也没关系,达达主义前面有一个【虚无】,明显和达达主义是并列关系。


类似与【王健林与王思聪】,你不知道王健林是谁没关系,既然和王思聪并列,显然就是一个网红啦。


陌生词汇只有一个【张本】,这两字虽然无比简单,但合在一起就非常生僻。日本有一个姓叫做张本,除了那位乒乓球天才选手外,现任日本防卫相河野太郎做议员访华的时候,我采访过他一次,他的秘书也是这个姓。


还是只能靠蒙,【张本】没有见过,【张目】还是见过的。大约……类似……吧。


解决了以后,我们来理解一下第二段。


第一句的意思其实是三井寿说“安西教练,我想打篮球“,或者藤原拓海说,“爸爸,我要买GTR”。


第二句的意思相对好理解一点,改革的步子不要迈的太开。


第三句因为该死的【张本】是文眼。只能瞎蒙为:“算法不能作为大是大非问题上的挡箭牌”。


第四句非常难以理解,大约就是:我知道你想升职加薪,但你要反思一下,你有没有为公司产出足够的价值呢?


所以把四句合在一起,大约的意思是:我虽然想抽烟喝酒又纹身,但我依然还是个好孩纸。


不知道蒙对了没有。


老实说,蒙完两段,已经疲惫不堪了。



“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綮。人的社会性是不可祓除的,而我们欲上青云也无时无刻不在因风借力。社会与家庭暂且被我们把握为一个薄脊的符号客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而这种偏见的傲慢更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


【麦金太尔】不认识。


【肯綮】是一类生僻词,但不影响理解。


核心就是在“我的生活故事……”一句上。这句话我相信很多朋友也看萎了,但我自认为尚能理解。


简单来说就是:我与我的环境密不可分。


还不能理解的话,就是“中国足球出不了罗纳尔多”,“中国游戏出不了任天堂”、“要福报只能996,不想下班以微信里谈工作只能加入微软中国”等等。


后面几句都还好,虽然有【祓除】【簿脊】这样的至少二类生僻词。但也不影响阅读理解。


整段的意思大概是:年轻人鄙夷那些传统保守的观念,觉得影响了自己的星辰大海,那其实也是一种偏见。

我拿出读鲁迅的劲头翻译了一下高考满分作文


不过,第三段我勉强看出了一个显性典故,让自我认知不是那么文盲。就是“欲上青云”那里,来自《红楼梦》里薛宝钗的咏风筝的诗作“凭借好风力、送我上青云(天)”。


但《红楼梦》里的典故在这篇文章里,已经是装逼界的末流了……


读的好累啊……



在孜孜矻矻以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对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与家庭与社会对接中塑型的动态过程。而我们的底料便是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觉感与体认。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之言“祓魅”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那么在丢失外界预期的同时,未尝也不是丢了自我。


开头的【孜孜矻矻】就是迎头一棒。好在可以蒙,大概就是道阻且长的意思。


【生活在树上的柯西莫】又是一个不明就里的典故,但机灵一点,可以猜这位“柯西莫君”就是开头的那位【树上的“巴龙”】。


【韦伯】又是一个烦人的典故,几乎所有自认为是知识人的人,都会猜是马克思·韦伯。但到底是不是呢?


有时候,不说全名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一是装熟,类似北京有些装逼犯,一开口就是:“李部长的朋友。”我哪晓得你是哪个李部长?


二是不精确,类似于足球解说,现在英格兰队由大卫来主罚这个任意球,球开出来以后,迈克尔争到了第一落点,下来以后保罗一脚怒射……是不是想打人。


三是神经病,类似于我写一篇娱乐文章,里面全是徐坤、亦凡、一博、千玺……是不是想打人?


接下来又有【祓魅】【赋魅】二类以上生僻词。我们按照【黄鳝与鳗鱼】理论来蒙的话,大概就是先谦虚一下,再骄傲一下。


好吧。尝试来蒙一下这段的意思: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中年人减肥的过程,你不断调整减肥的方式,尝试各种网红餐食或者健身计划,你一会胖了,一会又瘦了,最终,你变成了一个陌生的,胖子。


简单来说,就是好苦好丧。


老实说,写到这里我已经感觉要工伤了。实在太累了。


这种累和作者在一二段以后开始疯狂克制的用典和生僻词有关。


赶紧偷工减料草草结束最后三段的解读吧。



毫无疑问,从家庭与社会角度一觇的自我有偏狭过时的成分。但我们所应摒弃的不是对此的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廉价,其对批判投诚中的反智倾向。在尼采的观念中,如果在成为狮子与孩子之前,略去了像骆驼一样背负前人遗产的过程,那其“永远重复”洵不能成立。何况当矿工诗人陈年喜顺从编辑的意愿,选择写迎合读者的都市小说,将他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为桥段素材时,我们没资格斥之以媚俗。

蓝图上的落差终归只是理念上的区分,在实践场域的分野也未必明晰。譬如当我们追寻心之所向时,在途中涉足权力的玉墀,这究竟是伴随着期望的泯灭还是期望的达成?在我们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浇铸我们。既不可否认原生的家庭性与社会性,又承认自己的图景有轻狂的失真,不妨让体验走在言语之前。用不被禁锢的头脑去体味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与风帆,并效维特根斯坦之言,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

用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的超越性,保持婞直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这便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


【一觇】(一窥,yichan)【玉墀】【洵】【婞直】全部都是一类生僻词。


【尼采】基本都知道,但这个“狮子与孩子……”典故不知道,是一个非常大的阅读障碍;


【矿工诗人陈年喜】不知道,但这个典故很容易蒙,简单来说就是:从农民李子柒变成了网红李子柒。


【斯瓦夫·米沃什】不知道,这里终于给了全名。


【维特根斯坦】知道,但这个“保持沉默”的典故不知道。


最后,【卡尔维诺】老师又回来了,而且解释了什么是【住在树上】。


倒数第三段,因为不懂尼采的典故,所以非常难。我只能“假道陈年喜灭尼采”。我蒙的意思大概是:你可以批判很多人在成长中顺从了社会与家庭,但要理解他们的顺从。


倒数第二段,最后把“维特根老师”和“米老师”这两朵萝卜花扔掉,直接看“大海与风帆”与“保持沉默”,会稍微好蒙一点。然后仔细找一下,这段的文眼应该是“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浇筑我们”。


所以总结一下就是:横竖都是个死,少说多做,让生活操,在被生活操的过程中寻找如何操回生活吧。


最后一段多少恢复了第一段的精彩,而且开头和结尾有一个呼应。其实意思就是:“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所以我也蒙错了,“树上的柯西莫君”其实不是一个竹林七贤式的狂士,而是一位王阳明式样的入世者。


鼓掌。



工伤之旅结束。


简答总结一下。


我不喜欢这篇文章,但我认同给高分。


我虽然一直觉得自己很文盲,但毕竟有10年专业媒体和商业传播的经历。商业传播不说,这篇文章放到专业媒体或者大众传媒领域,也绝对是不合格的。


但考虑到,写出这篇高考文章的只是一位中学生。


最后可以看到,文章的立意简单明了,“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也就是生活在树上的同义词。


这和官方给出的标准写作角度完全符合

我拿出读鲁迅的劲头翻译了一下高考满分作文


所以,孩子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光找出这个立意点,已不光是非常聪明了,也绝对是长期训练的结果


与此相比,我高考语文的时候,作文面对题目就直接呆滞了,这个呆滞符咒长达20分钟,然后当然是我作文不及格(看语文最终分数可以猜出来的)。


那种呆滞感我刻骨铭心,如同诺曼底登陆的时候,增援前线的德国第15集团军被盟军轰炸过后的状态,阵地如同月球的表面,很多士兵直接痴呆了——人类诞生以来,一支陆军从来没有被那样轰炸过。


原因一是我天生愚钝,二是我懒。我高考的年代及所在的特区那所学校里,写作还被视为靠天吃饭的技能。学生不太清楚怎么提高写作能力,老师即无兴趣也无能力在这方面提点。


不下功夫也自然不会好。


而且虽然可以看得出来,这名学生在不合理炫技和滥用典故方面越到后面——大概是杀的兴起了,越加的不克制和堆砌


简单来说,上了一道片皮鸭,上面的萝卜雕花比鸭子还多,我到底是吃鸭子呢还是吃萝卜开会呢?


但这种毛病,可以在日后的人生来加以提点和纠正(如果有人有这个资格和能力的话),对于一场考试,我们理解为单独一场比赛来说,不必太过上纲上线的苛责。


最重要的是,这些堆砌都用对了。至少阅卷老师是这么说的,我没有能力判断是不是都用对了。


那确实不容易。背后是下苦工的。


虽然有一些老师觉得,部分典故不甚精确,但不精确和错误是两个概念。不要出现诸如:“阿里CEO窜访腾讯”又或“我大宋,南有大辽,北有大理”就可以了。


立意没问题,用词用典都对,反正阅卷老师都能看懂,从鼓励才华到鼓励勤奋的角度出发,给高分乃至满分,都没有问题。


鼓励才华、鼓励勤奋。就是这两个道理


这个孩子完全可以做我的老师了,从【小学】这个角度说。


我也知道,很多人会担心,给这篇作文满分,会引导之后很多孩子疯狂背诵一些名人名言或者追求这种不接地气的所谓“学术”文风。


过虑了。


对大部分教育者来说,面对的困境可能是年轻一代越来越不能读或写较长的文字,是书本在和游戏或者短视频争夺时间。


“浮华或不接地气的文风”,不是这个时代的教育主要矛盾。


还真以为这个年代会有那么多孩子会去读卡尔维诺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维特根斯坦   卡尔维诺   海德格尔   韦伯   尼采   青云   张本   鲁迅   生僻   黄鳝   劲头   典故   树上   老师   简单   孩子   家庭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