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和华为遭遇的重商主义困境|击败美国之后怎么办

TikTok和华为遭遇的重商主义困境|击败美国之后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TikTok可能要被迫贱卖了。


TikTok——字节跳动在海外最大的产品、可能也是有史以来中国公司制作过的最受欢迎的一款海外产品。


特朗普又一次让人大跌眼镜。“懂王”的名号已经配不上他了,已升级为“疯王”。他可能是自1949年以后,中国遇到过的一位行事最难以理解的美国总统。


美国给华为、以及TikTok制造的麻烦,已经让很多人感受到了一种奇耻大辱。


这种羞辱感,可能只有在1919年的东亚地区,才有类似的感受。


我的很多朋友,哪怕包含那种国际化背景非常强烈的朋友,都被激发起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他们纷纷表示以后会支持国货、少用美国货。


但是这种表态里面,其实就有一种困境。


即,我们为什么不能作为报复,发起浩大的抵制美国货的活动?


反对大规模抵制美国货的逻辑可以有很多,但是最难破那种并非来自于道德层次,而是中美超过5000亿美元的贸易额当中,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远大于美国对华出口。


也就是说,如果一旦互相大规模抵制,损失更大的是中国,中国的商人、公司、供应链、普通工人、农民……


而这恰恰是那些美国鹰派希望看到的,而对中美关系持有一种体面立场的美国精英阶层人士,他们考虑的、和呼吁的、恰恰是,不希望美国农民和波音公司再失去中国市场了。


正如在那场听证会上,苹果、谷歌和亚马逊的负责人,做出了对中国友善的态度。


与其说他们真的都是中国的朋友,还不如说,在这场运动式反华浪潮中,是不是还是应该保持一点科技公司应有的体面。


当然还有市场的考虑。所以这种听证会大概就没必要邀请特斯拉的埃隆·马斯克参加了。


这种体面,当然是对几个世纪以来自由主义的一种坚持,这种自由主义、包含全球化、去管制、技术中立等等。


最大受益者,当然是互联网行业。


而且不仅仅是狭义的技术。


从19世纪到20世纪大部分时间,德国、英国、日本、苏联等都不乏那种【非常高科技】的高科技企业,但都没有如互联网那样如此深远的改造我们的世界,创造出如此丰厚的价值。


当然,这种价值也少不了纽约、香港和伦敦的股票交易所。也就是说,其和人类现代金融制度是紧密结合的。


哪怕在经济如此不景气的2020年,除了深圳楼市,能批量制造亿万富翁的只有蚂蚁金服的上市了。


而蒸蒸日上的字节跳动、拼多多、快手、有赞、B站等,还有实力犹存的腾讯、阿里、美团等,依然能够为无数没有背景的小镇做题家提供阶级跃升的可能。


所以,我们该回到重商主义了。做一点简单的经济学历史回顾(尽管我并非这方面的行家,错误之处请不吝指正)。


重商主义,来自于18世纪的法国。其核心就是,尽量从外国输入金银,减少输出金银。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法国大力发展能从西班牙哈布斯堡帝国获得金银的奢侈品行业和其他手工制造业。


大量金银让法国富国强兵,构成了路易十四,即太阳王时代法国在欧洲的荣耀与霸权。


重商主义听上去很好,但为什么没有成为一种主流的星辰大海方略呢?


因为重商主义有两个基本bug。


第一个,如果其他国家抄作业怎么办?如果每个国家都疯狂限制进口促进出口,这就是一种无解的悖论。


第二个,按照重商主义的理论,只能和有大量金银的国家发生关系。没有大量金银的国家,一点意义都没有。


所以当时的法国只在欧洲进行争霸,对海外殖民兴趣不大,因为海外的那些国家,没有大量的金银来换取法国手工业品。


这里说的是贸易,不是直接抢。


但重商主义作为一种战术,一种精神,在很多国家的阶段性发展中,是管用的。所以中国、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崛起的过程里,多少都可以看到一些重商主义的特色。


尽量多出口,换外汇,少进口花外汇。


远比重商主义高级的,当然是后来英国人发明的自由主义经济学。


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在于,可以稳定和平的做生意,只要能够稳定和平的做生意,最终,一定是英国受益。


因为当时英国拥有最好的管理模式、技术手段、简单来说就是又好又便宜


是不是和我们今天中国的国货有一点类似了。


所以英国在19世纪所有的大规模海外军事行动,核心在于保障自由贸易的通畅、夺去海上据点,是为了保护商船队,打开中国国门,是要做生意。


只要做生意,英国就是受益者。


尽管自由主义经济学后来不断的修正,后来英国的霸权也衰落了。但总的来说,还是有一些基本原则的,即反对壁垒,反对管制,在商言商、商业上的诚信和游戏规则高于一切(哪怕遇到政治)。


这也是法治的一个基础。


关于经济学的历史就到此为止吧,以防冗长。


壁垒、管制、不在商言商等,恰恰是目前华为、TikTok等中国企业在美国和印度等地方遇到的困境。


也就是说,本质上,对于华为、TikTok,乃至小米、大疆、腾讯等等中国企业来说,所希望看到的,当然是在特定市场能击败一些外国的公司级竞争对手。


但并不是印度或者美国的崩溃。


甚至说,印度国泰民安,美国国泰民安,并欢迎中国企业,同时这些国家的法律足够严谨,民众足够理性,对他们来说,才是最好的一种状态。


这就是我在标题里提出的一个问题:打败美国以后怎么办?


即使中国全体卧薪尝胆,制造出更好的产品,但之后需要的,依然是市场。


如何让外国人更方便更舒服的购买英国商品,消除所有相关障碍,是19世纪英国社会精英考虑的核心。


今天,出海企业,对当地的诉求,很大程度,也接近如此。


正因为这样,或许这才是这些年,大规模抵制外国货运动式微的原因。


也并不全在于国货的强大,而在于,中国早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强国。保障中国公司的经济利益,也包括保障他们的海外市场。


而保障国际市场,显然不能通过抵制来达成。


当联想的电脑、华为的手机和网易的游戏在日本满大街都是的时候,显然,抵制日货就有点不合时宜了。


最后,任何的国家,在面临和他国冲突的时候,都应该软硬结合。中国也应该寻求一些反制手段,但反制的目的,依然是保证中美关系不要被美国的极端力量带的太偏,而不是寻求决一死战。


保障中美5000亿贸易,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9

标签:重商主义   华为   美国   印度   法国   自由主义   英国   国货   中国   金银   困境   经济学   海外   世纪   国家   体育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