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不能比作无根豆芽,可以无根栽培或无土栽培

经常听一些发明创新专家或科技教师讲,发现了发明创新的问题好比找到了发明创新的“门”,掌握了创新方法好比找到了开启发明创新大门的“钥匙”, 好象发明创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就能树立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整个创新教育工作就完成了。站在普及创新常识及创新教育的角度,不禁使人要问:中小学生发现发明创新问题的方法是什么?怎样才能培养中小学生发现发明创新问题的能力?

创新教育不能比作无根豆芽,可以无根栽培或无土栽培也许有的专家或科技教师会说,发明创新的课题—发现发明创新问题的方法可以从生活(比如报纸、电视、互联网新闻)中来,也可以从市场中来,从文献或读书中来,从好奇心、兴趣和意外发现中来,从群众的疾苦或缺点中来……不胜枚举。但是,即使中小学生从上述方法中发现了发明创新的问题,以中小学生现有掌握的知识或技能,能解决问题吗?

更有甚者会搬出耶鲁大学的办学经验,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说,“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可是,大家别忘了理查德·莱文也说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大学毕业后才需要去学习和掌握的东西,那不是耶鲁大学教育的任务。”他并没有说“教育就不该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

创新教育不能比作无根豆芽,可以无根栽培或无土栽培耶鲁大学致力于培养领袖人物。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定位,不同的学校定位决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耶鲁大学“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的经验是否适合所有学校,是否值得中小学教育模仿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索和商榷的问题。大学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中小学也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那么人类该到哪儿去传授知识和技能呢?同样,创新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也是值得商榷的一个伪命题。假如一个人连一点知识和技能都没有,那么他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又到何处去生根呢?

创新教育不能比作无根豆芽,可以无根栽培或无土栽培中小学生在心智未成熟的生理年龄阶段,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是主要任务。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人格与创新教育相衔接的问题是普及创新常识及创新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应该根据中小学不同的学段,纳入创新教育的教学内容,列入创新教育课程进行教学。否则,普及创新常识及创新教育就会失去“根”,失去生存的土壤。创新教育一旦失去了“根”,那么发现发明创新的问题以及创新方法的教学也会失去“根”,失去生存的土壤。我们在创新教育中即使教会了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以及创新方法又有何用?学生依然找不到发明创新的“门”,即使拿着“钥匙”也找不到发明创新的“门”可开,普及创新常识及创新教育的工作还能开展下去吗?更不用说长足发展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耶鲁大学   耶鲁   理查德   中小学   豆芽   中小学生   土壤   钥匙   技能   常识   经验   发现   学校   方法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