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师不能全心投入,要有群众配合,学校支持,才能稳步发展

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创新教育包括科技创新教育将迎来春天。我们的工作感受是:“创新教育的难点将不在科技教师而在于‘群众’的配合”。

科技教师不能全心投入,要有群众配合,学校支持,才能稳步发展

抓教学质量的绝招是抓习惯、抓细节、抓差生、抓读书。我们在科技创新教育工作中的做法是:采取训练学生思维速度(反应快慢)发现、培养学生创新潜质(抓习惯、抓细节、抓差生);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创新品格教育(抓发展后劲);利用知识、小发明、小创造,包括机器人、航模等科技活动育好人(抓读书)的教学“三步曲”。采取思维训练(抓习惯、抓细节、抓差生)、创新品格教育(抓发展后劲)和知识基础(抓读书)与课程(学科)“三融合”的方法。通过在部分学校试点或实践,掌握的初步结果是这套方法对于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发明创造的数量和质量行之有效。但是,在工作中我们发现,要推动“科技创新教育工作与课程(学科)融合”,关键的问题(瓶颈)目前已经不在科技教师身上而在于“群众(其他任课教师)”的配合。

科技教师不能全心投入,要有群众配合,学校支持,才能稳步发展

通过试点或实践,科技教师每周上1节科技创新课,其在背后做准备的工作量相当于要上3节课;而“群众(其他任课教师)”用“创新潜质等于考试成绩除以时间”的方法配合科技教师上1次课,其在背后做准备的工作量相当于要上4节课。这样的工作量需要坚持4个周期,每个周期3节课。这样做的目的是一劳永逸,通过抓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抓细节、抓差生、抓读书换来整个学校教学质量,学生创意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应该说是值得的。

科技教师不能全心投入,要有群众配合,学校支持,才能稳步发展

问题的关键在于其他任课教师和科技教师处于超负荷状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短时间的精神鼓励可以调动工作积极性,但是时间稍长,精神鼓励不见效,科技教师和其他任课教师要求“成都过华阳——县(现)过县(现)”,给予适当的工作量认定和经济补贴。科技教师的工作尚好做点,而其他任课教师的工作,没有工作量的认定和经济上的补贴,是不会长期坚持配合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的。今后,各地影响“创新教育”或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发展的“瓶颈(难点)”不在科技教师而在于“群众(其他任课教师)”的配合。这就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在政策、文件,特别是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全心   群众   教师   学校   科技   后劲   品格   工作量   潜质   难点   稳步   瓶颈   细节   习惯   方法   学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