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集宁旧事》节选——第二十六章


长篇小说《集宁旧事》节选——第二十六章


作者 林艾

解放军进军绥远等一系列军事胜利使傅作义十分惊慌,他急忙调动平张嫡系部队约十个旅增援归绥。这些美式装备的军队打到集宁附近,解放军守城部队随之撤离。傅部先头部队第三十五军骑兵十二旅的两千四百多人又进了集宁城。

仅仅过了一个星期,解放军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奉命向平张线逼进,策应第三兵团作战,迫使傅军西援归绥的部队掉头东返,集宁城的傅军不战而退。解放军乘势又重新夺回了集宁城,并追歼傅军解放了兴和县城。

这两次战役中,刘芬随着解放军部队来来往往退进。集宁解放以后,解放军主力部队往东开拔,配合平津战役。为了加强解放区的新生力量,上级决定留下部分部队开展打击土匪和土地改革运动,刘芬她们这些女兵自然成了留守部队。

一年多来,刘芬和冯兄一直并肩作战在集宁至张家口广袤的大地上,无论是在炮火连天战场,还是在学习和训练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北方的秋天艳阳高照,傍晚六七点钟太阳还高悬在西天边。刘芬和冯兄吃过晚饭,上了老虎山俯瞰集宁的街景:日本人修建的面粉厂是集宁最高的建筑,大楼外表伤痕累累,周围的墙壁摇摇欲坠;没有门窗的建筑更像一匹匹猛兽,张开大口似乎吞噬周围低矮的民居;桥东桥西纵横的街道破砖烂瓦已经清理完毕,人们出出进进,秩序井然。

刘芬长长地吐了口气,“天下终于太平了,再不用打仗了!”她停顿了片刻又说:“革命胜利了,冯兄,你也该回家看媳妇了。”

冯兄笑着说:“家里只有老娘,哪儿来的媳妇。”

刘芬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你都二十六了,怎能没有媳妇?”

冯兄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小时候家穷没定下,参军后整天行军打仗顾不上。再说战争年月,脑袋还在裤带上系着,性命说完就完了,娶上媳妇岂不害了人家,等革命胜利以后再说吧!”

刘芬的大眼睛闪烁着温润的光泽,脸颊微微发红,张了张口欲言又止。

冯兄说:“我爹给老财当长工,一年四季干活,财主除了不给工钱,还说我爹偷了他家的猪崽儿。我爹气病以后,他们一扇门板给抬回了家,我爹连气带病就死了。那年我才十二岁,在我十四岁那年,村里来了八路军,他们把财主的粮食和财产分给了贫苦的老百姓。我就跟上这支队伍走了,参军以后一直没回家,也不知道我妈怎么样啦?”

冯兄总是把刘芬当作亲妹妹,敞开心扉向她倾诉心中的一切。刘芬也为冯兄的思乡情感而感动,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在日寇占领集宁的日子里,她在后草地多次梦见妈妈,醒来泪水已经湿透了枕头,同时她也佩服他的人格,孝敬父母的人值得尊重。

“到时候,我跟你一块儿看你妈!”刘芬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从嘴里冒出这么一句话。

冯兄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你我不沾亲带故,跟上我算啥呀?”

刘芬很想说,我是你媳妇呀!但少女的矜持到了嘴边却成了,“就跟你妈说,我是你干妹子。”

冯兄想了想说:“行,我妈做的烙油饼炒鸡蛋可香啦,让我妈好好招待你。”

冯兄似乎不谙男女之事,刘芬很想点破这一层窗户纸。冯兄比她大七岁,但这不是距离,复杂的战争年月,同甘苦共患难的经历,把他俩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刘芬用委婉的口气启发着冯兄:“我去了你们家,村里人说三道四,你该如何回答?”

冯兄说:“干妹子就是干妹子,人们想说啥随他们的便!”

刘芬心里骂道:白当了八年兵,像个木头人一样,你还让人家怎么往明说呀?刘芬只好对冯兄说:“部队明天就要开拔了,你要保重自己,盼望你胜利归来。”

冯兄说:“集宁虽然解放了,但城里的情况还很复杂,土匪、流氓地痞还在作乱,你们要多加防范。”

刘芬眼睛闪着亮晶晶的泪花说:“冯兄,你会忘了我吗?”

冯兄说:“不会的,我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集宁还有一个小妹。”他看见刘芬的眼泪都快掉了,急忙说道:“别哭,你一哭更像个孩子啦!”冯兄把手放在刘芬的肩上摸挲着,刘芬欣慰的同时有些伤感,如果再呆下去,她一定会扑进冯兄的怀里大哭一场。刘芬强忍泪水往山下走,冯兄默默地跟在了身后。

多少年过去以后,冯兄都会想起在那个秋日的黄昏,在集宁的老虎山上,刘芬那双充满了期待和奢望的眼睛。后来冯兄有了家室,熟知了男女之间的情感。他觉得很对不起她,早知道他与她是人间最后的相会,他要紧紧地拥抱她,给她温暖和幸福。

赵青梅好像比女儿都忙,集宁新政府成立以后,赵青梅作为县里唯一的妇女领导干部,分管工,青、妇等群众工作。她在闲暇之余一直没有忘记女儿的终身大事,经常往家里带一些青年男女,有些男青年很愿意“巴结”这个抗日期间就参加革命的老妈妈,如果能够成为革命家庭的女婿定会前途无量。


刘芬却对小青年们却不理不看,这让做母亲的赵青梅十分纳闷。一天夜里母女俩躺下,赵青梅提醒女儿,“过年你都十九了,该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啦!”

刘芬没有回答妈妈的问话,赵青梅继续开导女儿:“我们女人在外边再折腾,也比不过男人们,嫁上个好丈夫才是一辈子的事情。妈领回县政府那些青年,难道你一个也没看上?”

刘芬说:“妈,你就别费苦心了,我的事不用你操心。”

“看你说的,婚姻大事当妈的不操心谁操心,你要是前头有个父亲还用我操心吗?”赵青梅大声责备着女儿。

母亲总是絮絮叨叨,让刘芬听得心烦,她便向母亲摊了牌:“妈,我有心上的人,你就再别招惹小青年了,省得让街坊说三道四。”

赵青梅追问女儿:“他是谁,妈怎么没见过?”

刘芬闪着大眼睛说:“你见过呀?就是半年前我领回家的那个军人。”

赵青梅想了想说:“是有一个军人来过咱们家,他的年龄大概三十上下,还以为是你们部队的首长呢?”

刘芬说:“二十六岁。”

赵青梅说:“你十九,他二十六,整整大七岁,不合适……”

“怎么不合适了。”刘芬打断了母亲的话头。

赵青梅问道:“他有文化吗?”

刘芬回答:“没有。”

“那就更不合适了,不管怎么说,你还念过个小学四年级,还知道个头从上下,可不能头脑一时发热跟上个睁眼瞎,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赵青梅一百个不同意。

刘芬说:“没文化慢慢学呀,妈,你也不过也是小学三四年级的程度,怎么还当县领导呢?”

“妈这是赶着鸭子上架,人家有文化的开会一说大半天,可妈半晌连个屁也崩不出来。妈是半斤八两自己最清楚,妈还不是沾了和日本人斗争那点儿老本吗?以后呀,没真本事不行。听妈的话,咱们就在集宁城找一个守家在地的,你两个哥哥,妈一个也指望不上,老了全靠你。”

刘芬看见母亲对自己的婚姻大事如此固执,她便从落入德王部队虎口,冯兄从王府解救,一直说到集宁的第二次战役,她在站前广场的汽车上抢运物资敌机前来轰炸,冯兄再一次舍身相救的经过讲给母亲听。最后刘芬声音颤抖着说:“妈妈,这样的人值不值我爱?”

赵青梅坚定说:“值得。”

刘芬又问道:“把一生交给这样的人你放心吗?”

赵青梅握紧了刘芬的手说:“妈妈放心!”

刘芬再问道:“那冯兄比我大七岁,又没有文化是距离吗?

赵青梅干脆地说:“不是!”母亲已经深深地被女儿和冯兄出生入死的故事而感动。她尊重女儿的这份感情,如果这些事情放在自己的身上,她也毫不犹豫做出正确的选择。

集宁城有名的屠夫李义雄死了以后,他的老婆和孩子便断了生活的来源,芳菲妈领着两个半大小子回到了集宁南郊的六间房村。还是在日本人投降的第二年,屠夫李义雄手中有了些积蓄,想在城里投资继续下去。没想到国共双方大打出手,一枚二尺多长、长着翅膀的炮弹落在了家门口没有动静,如果爆炸他们的家早就夷为平地。毛毡沾上水堵住窗口门口,还被枪子打成了蜂窝状,炮弹爆炸还不让全家人上西天吗?

屠夫李义雄便在乡下六间房村买了三间土房、六亩薄地,准备逃离集宁这个是非之地。没过多久这仗停了,国军占领集宁城的两年时间再没有开过火,李义雄也就放弃了回乡下的打算。大千世界悲喜祸福紧密相联,如果当初李义雄回到乡下,也就没有与鲁平贵打官司的事情,也就不会因为官司倾家荡产,滥杀无辜,最后走上断头台的事情。

死的死了,活的再难也得活。芳菲妈回到六间房村以后,便过起了春种秋收的庄稼人生活。因为种地没有牲口和农具,她便与有牲口和农具的人家谈好了种地换工。就是有牲口和农具的帮她种地,她给人家夏锄秋收,以体力活儿补偿。她迈着三寸金莲春天种下山药、莜麦、葫麻等大田作物,夏天锄不完的地,秋天拔葫麻、割莜麦、起山药,她一个人要干三四个人的农活儿。

芳菲妈披星戴月在田间忙乎,遇上个风调雨顺的年月,还能养活两个儿子,如果碰上大旱年月,母子们只有饿肚子。每当夏锄秋割季节,芳菲妈望着看不见的地头,真想累倒再不要爬起来,眼睛一闭万事休。说也奇怪就是有个头疼脑热,最多在炕上躺上两天便没事了。苍天就是如此地“厚待”人类,有的人整天吃喝不愁,却百病缠身,过早的到了阎王爷那里报到;有的人受苦受难,苦海无边却入地无门。上帝为什么不能让享福者万寿无疆,受苦人早日离开这个世界,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人常说:半大小子,吃穷他老子。老子都难养好两个儿子,当妈的谈何容易。芳菲妈晚上还要在油灯下给两个儿子做布鞋,她千辛万苦一针一线的纳鞋底,还没等新鞋做好,儿子们大兄弟、二兄弟又从鞋帮露了出来。

芳菲妈辛辛苦苦并没有换来好名声,知道底细的人私下议论,她丈夫还不是因为她火上浇油才出了事儿吗?这个女人是个丧门星,谁要是娶上这样的女人,上防公婆,下死丈夫,算是倒了霉了。

人不走运喝凉水都塞牙,芳菲妈的不幸只是刚刚开始,秋收结束,没等闲暇几天,便接到了站上(集宁郊区的人管城里叫站上)捎来的口信,说是孩子的姥姥不行了,让她到站上打点后事。

芳菲的老爷早年从归绥来到集宁做小买卖,经过十几年的积攒,在桥东的二马路盘下了一间二百多平方米的商铺,开始几年夫妻俩开过粮店,经营小百货、副食品等生意,日子吃穿无忧,在集宁也算得上小康人家。夫妻俩只生了芳菲妈一个女儿,女儿出嫁以后,他们认为出聘的女儿等于泼出去的水,随她女婿过日子去吧。

因为没有了精神事业上的追求,芳菲姥爷和姥姥就把商铺租了出去,再不用费力操心进出货物的烦恼。他们家底厚实,再加上出租房等稳定收入,老两口不用求人也能养老送终。

人一旦没有奋斗目标就会无事生非,刚开始几年芳菲老爷抽上了大烟,没过多久芳菲姥姥也学着抽。赌博还有个赢输,吸大烟可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没用几年老两口把家产挥霍一空,芳菲妈一气之下便断了和父母的往来。父亲在她丈夫出事儿的头一年离开了人事,如今母亲又不行了,母亲入土为安非她莫属。

芳菲妈迈着三寸金莲,走了十几里路来到站上的父母家,母亲早已断气。她望着家徒四壁的屋子发愁,一间破房除了锅、笼、碗、筷再没有其他值钱的东西,她父母大烟吸得连个棺材也没备下,怎样才能把母亲打发出去?

芳菲妈没办法,只好买来了两口水缸,雇了四个后生抬回家中。众人先把母亲放进水缸里,再把两口水缸对在一块儿,然后又用铁丝把两口水缸拧结实,她便让后生们把绑好的水缸抬到南门外的乱坟岗。芳菲妈在坟头上哭得昏天黑地,她也不知道是为母亲哭泣,还是为自己的命运哭泣。父母留下的那一间破土房给了打发母亲雇用的四个后生,要不谁给你白尽义务?

三天以后,芳菲妈迈着三寸金莲回到六间房村,家里早就乱成了一锅粥。本来她临走的时候把玉米锅贴分开一人一份,十岁和八岁两个儿子因为争食,弟兄俩打得鼻青脸肿,破碗碎盘扔了一地。芳菲妈又是一阵嚎啕,她一点儿都没想到,弟兄俩打架只是这个家庭暴力的开始,更大的灾难还在今后漫长的日子等着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集宁   夏锄   大烟   水缸   芳菲   站上   旧事   长篇小说   操心   解放军   媳妇   部队   儿子   女儿   母亲   眼睛   两个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