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件”成“三大山”,农村男青年“结婚难”何解?

“三大件”成“三大山”,农村男青年“结婚难”何解?


农村男青年的“结婚难”?

华说


春节向来是“逼婚”的好时机。从城市回乡的单身男女青年,大抵会遭遇长辈亲戚的灵魂三问:“找对象了吗?有合适的吗?啥时候结婚?”这个春节,新华社聚焦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大龄男青年。

新华社报道说,在山西、河南、湖南等地走访发现,农村大龄男青年面临的“结婚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结婚费用高——房、车、彩礼等新“三大件”花费少则五六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成为一些农村适婚青年背不动的“三大山”;其二是适婚青年面临男多女少的尴尬。譬如说,河南省郸城县前刘楼村有500多户人家,23岁到32岁的未婚男子有44个,而适龄的未婚女孩只有32个。这一方面有性别比失调的因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快速城镇化导致大量农村女孩进城了。

这两个因素其实互为因果。因为男多女少,男青年找媳妇不容易,导致了包括彩礼在内的各项结婚费用水涨船高。这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说了N年了。面对着不断攀升的“彩礼”之价,有人指责女方家庭的“势利”,也有人大声疾呼“移风易俗”,很可惜,“彩礼”的价钱,就在他们的批评和呼吁中飞涨着,而且其势不衰!这是“徒讲文理,不揣时势”的尴尬,不客气地说,不谙世事也。

说起来很俗,却是实情:“彩礼”的价钱,是求聘者的出价,代表着一种诚意,价越高,诚意越足。不是唯一的诚意的表达,但无疑是重要的。尤其当留在当地的农村女孩越来越少之时,对女方家庭而言,这份诚意的表达会显得越发重要,因为同等条件的农村男孩可供挑选的余地多,张三不选可以选李四,选择“彩礼”出价高者,可以为女儿的婚后生活提供一份更可靠的物质保障。而对男方家庭而言,他们基本是受价者。当某一新的“彩礼”标准出现,这一信息很快会传遍整个区域,男孩家庭在竞争下不能不认同,于是乎跟进,于是乎“彩礼”价钱就这样一年年上涨。

“彩礼”价钱的上涨,当然是因为当地的农村女孩“稀缺”的缘故。为什么“稀缺”?因为越来越多的女孩子离开了农村,来到了城市——或者是本地的城市,或者是外省市的城市。曾经沧海难为水,感受到了城市的繁华和便利,对于城乡生活的差距有了真切的感知,其之不愿意返回农村是可以想象的。这是她的权利,无可指责,虽然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农村男青年的“妻荒”。那么,为了解决农村的“妻荒”问题,是否能够要求她们返回农村?不能!没有人没有任何权利要求她们这么做,无论是以怎样崇高的名义。因为这是倒退,是一条向下的道路。

农村的男青年显然要比那些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聪敏的多,明白的多。他们选择了一条向上的道路。手头的一则报道说,为了找到媳妇,一些农村男孩选择进城打工。打工一方面是为了挣钱,更重要的是为了追求女孩。“如果你不进城就根本接触不上,就很难找上媳妇。”这是一位在城市打工的农村男孩的心声,真实而坦率,显然是在现实压力之下的领悟和选择。

要从贫穷走向小康和富裕,中国的出路,中国农村的出路,只有将大多数的农村人口从农业转移到工商业,也即是走城市化工业化之路,别无他途。事实这么说:除了少数资源禀赋的国度(很遗憾,中国人多地少资源缺乏,不在此列),所有发达富裕的国度都是这么过来的;理论也这么说:农业生产可以展开的分工合作有限,工业和商业的分工合作则远为深入和夸张。如果制度安排或者合约安排合宜,分工合作会带来产量的飙升。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起笔就提到一家制针厂,分工合作带来几百倍的产量提升,是有力而经典的例子。这是在工业革命初兴之时,现代社会的分工远为深入和精深,加上科技的日新月异,分工合作带来的产量暴升,远在人们的想象之外。当大多数的农村人口从农业转移到工商业,已经说过,唯此之际,留在农村的人们可以获得收入,才有可能与城里人大体相当,“妻荒”的问题,自然也就随之消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农村   新华社   彩礼   分工合作   工商业   女方   诚意   媳妇   价钱   产量   男孩   青年   女孩   家庭   数码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