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家正要忘记RCEP之际,RCEP大行情就正式启动


当大家正要忘记RCEP之际,RCEP大行情就正式启动


距离RCEP正式签订已将近1周。关于RCEP是什么,RCEP有什么意义,也早已全网科普,有的小伙伴甚至已经对各种数据倒背如流。所以那些东西就不重复了,我们讲点新的


文章内容有点长,先摆核心观点:


1、美国大选结果各有利弊,登哥是促成RCEP的重要一环。既然大选结果尘埃落定,我们要关注的重点,就转向中国下一阶段的发展路线,以此指导自己的投资方向。


2、RCEP不是只利好几个行业的简单逻辑,而是造就未来一个月,甚至半年的大型结构行情的大逻辑。这两周是公募基金冲业绩的关键期,板块飞速轮动不仅让短线客焦头烂额,中长线投资者对RCEP的认知也很容易被冲垮。


3、(干货)认清具备底层逻辑的RCEP受益行业,进而构建自己的RCEP投资组合。


第1部分 缘起:8年努力,登哥促成


自从11月8日登哥正式胜选后,有的大V开始批评国内祝贺登哥当选的声音,认为川总倒逼我们民族工业崛起,祝贺登哥上台的人是在交智商税。随后,一些大V也纷纷跟上这种观点。


以激发爱国情绪作为切入点,容易产生共鸣,阅读量高、传播性好,自媒体很喜欢这种写法。所以在KPI的压力下,有时候爱国情绪就会被滥用。内容本身可能没毛病,但是对指导投资就没多大营养了。


根据观察,这些大V多数是自己不参与投资的,所以得罪说一句,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作为一般投资者,特别是股民、基民,咱们的愿望很朴素,就是这次大选结果能让股市喘一口气。


不仅是普通投资者,事实上,国家也希望让股市喘一口气(具体逻辑后面讲)。


中国人都知道,凡事皆有正反两面。无论是川总连任,还是登哥上台,对我们都是各有利弊。争论谁胜选更好,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看辩论赛,正方一条条数自己的好处,列对方的坏处;反方也是一条条列自己好处,数对方坏处。所以辩论赛通常是没有结果的,谁也不能让对方心服口服。10月份川总和登哥的面对面辩论,结束后观众们也是一脸懵逼,不知道究竟谁辩赢了谁。


对投资者来说,最现实的做法是因势利导:既然大选已经尘埃落定,我们要思考的就是登哥当选后的产业发展趋势,让自己的投资方向跟上这个趋势


要搞清楚产业趋势变化,就要先客观认清川总和登哥主导的利弊:


当大家正要忘记RCEP之际,RCEP大行情就正式启动


国力方面,中美关系就好比一场赛车里两位遥遥领先的选手,美国虽然相对领先,但是中国的车速更快,超车是早晚的事情。


如果对面是川总开车,他会不择手段,各种挡道、挤压、碰撞,尽管最后还是大概率输掉比赛,甚至输得更难看,连第二都不保,但他至少让美国人看到他努力过,至少使中国即使赢了比赛,车身上也留下深深的刮痕。


如果对面是登哥开车,他也会阻止中国超车,但不会使用两败俱伤的打法,就算最后保不住第一,也要守住前二,而且尽可能延长被超车前的霸主时光。


用股市的话来说,如果对面的车手是川总,中国的产业经济就要先经历一个“金坑”;换了登哥的话,虽然道路依然是曲折的,但是过程会更平稳。


当大家正要忘记RCEP之际,RCEP大行情就正式启动


虽然起点和终点都一样,老股民更喜欢第二种模式。只有一些自信心爆表的菜鸟喜欢第一种模式,他们总以为自己天赋异禀,能抄在坑底,拿到山顶。无数次事实证实,股市走“金坑”模式的时候,都是砸坑阶段死一大片,填坑阶段没几个能抓住,多数投资者都是被“财富洗牌”的对象。


关键产业方面,做一个通俗的比喻: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少吃多运动可以瘦身,可以活得更健康。但为什么挺着个大肚子的中青年男士,街上还是一抓一大把?


半导体产业要不要破釜沉舟,虽然国家可以直接做决定,但后果是全体国民承担的——这个漫长而难受的过程,我们要全体一起难受。相比不用考虑后果、随口逼逼的媒体经济学家,国家要考虑的方面实在多得多。马上就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一阶段,国家必须兼顾人民的幸福生活。


远的不说,就看今年二三季度的中小微企业大面积倒闭、白领半薪007不敢跳槽;再看2018年金融全面熊市、实体持续收缩。只是持续了一年半载,就已经让我们很难受。中国芯片技术落后美国至少10年,即使美国芯片技术从此原地不动,我们也要花10年才追得上;纵使得到日韩的帮助,走点捷径,最乐观情况下,我们也要陪伴这个产业难受5年。


喊口号爱国的人很多,特别是用键盘喊的。还没开始难受的时候,都不腰疼,都特别能喊。若是难受的日子真来了,真有觉悟勒紧腰带没怨言的人,比例恐怕小得可怕——就跟现在大街上拥有6块腹肌的中青年男士的比例一样。


受过川总的教训,全中国都深深体会到先进产业国产化的迫切性。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要不要完全摆脱美国?要投入多大力量建设半导体产业?国家自会做出最优的决策,不再是美国对华战略能决定的,也不是民众对美国总统的偏好决定,更不是由大V的呐喊决定。


先不说太长远的,就现在,有一点我们必须感谢登哥:从他胜选,到明年正式接手总统职权,为我们争取了两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是美国的无主之期,也是美国的战略战术真空期。RCEP就是在这个关键时间取得突破的,别看努力了8年好像已经足够充分,如果没有大选易主的契机,可能得继续努力到第9年、第10年……


借助RCEP对股市的强大利好,还让我们趁机整顿金融,引爆金融领域在这两年积累的潜在风险(处罚包商银行、工行广分,引爆永煤债务、华晨债务……),让疫情的冲击彻底告一段落。与此同时,又不至于挫伤股市。


第2部分 RCEP的大型结构行情还没启动,就有冲业绩的基金在混淆视听


对于RCEP的冲击性影响,市场已经反应了一周,混沌状态已经过去,博傻和抢筹阶段也已经过去,接下来我们需要理智对待。


RCEP不只是利好几个行业的简单逻辑,而是造就未来一个月,甚至半年的大型结构行情的大逻辑。所谓大型结构行情,不但时间跨度大,里面还包含了至少两大轮的板块轮动。


第一轮是最直接受益的行业,以及表面逻辑的行业,例如纺织、轻工、港口、民航等。第二轮是具备底层逻辑,RCEP构成长线利好的行业,例如机械、建材、家具、家电、光伏等。这是由市场认知演变决定的。两轮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有些行业可以跨越两轮。


两大轮之内又有若干小轮,这是由市场资金决定的。毕竟存量资金有限,只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当大家正要忘记RCEP之际,RCEP大行情就正式启动


原本思路是不难掌握的,但很不巧,RCEP签订发生在11月中旬。由于11月底是公募基金计算年度奖金的时间窗口,各路基金经理为了确保自己的奖金最大化,就要提前保住自己管理的基金的利润。保利润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兑现高估值的盈利盘,同时由于股票型基金对股票持仓比例有很高要求,兑现出来的仓位一般就会转移到相对安全的低估值板块。


至于提前多少,不确定。但一旦有人开始先抢跑,其它人就蜂拥跟上,形成踩踏。周二开始的一些医疗医药、先进制造业的高位大白马相继离奇闪崩,就是这个原因。因此而被推高的低估值板块,像银行、房地产,最近被解读成“顺周期”逻辑,也是够扯的。


顺带一提,周四社保基金放出沪深300的股票做转融通,把高估值踩踏现象推向小高潮。撇开是否鼓励做空的争议,这做法的确降低了基金继续抱团高估值白马的欲望。把这部分钱轰出来,RCEP大逻辑的结构行情就可以更顺畅。


下周依然是是公募基金冲业绩的关键期,这个过程中,基金既有真抄底,也有假砸盘;既有我行我素,也有专注跟对手拼刺刀。


结果是,板块飞速轮动不仅让短线客焦头烂额,中长线投资者对RCEP的认知也很容易被冲垮。更坏的结果是,两周的混乱让一部分投资者彻底不再相信RCEP的利好逻辑,甚至已经忘记RCEP这回事。而RCEP的结构大行情,正好刚刚开始。


第3部分 RCEP为什么能增加业绩?认清具备底层逻辑的受益行业


这两周的飞速轮动,将会把很多原本瞄准RCEP红利的投资者挡在门外。周五全天看盘的小伙伴,都能亲身感受到几近疯狂的轮动速度。也正因为这样,这波红利的溢价空间就更大。但也只有这个阶段能撑下来不动摇的人,才有资格去分享。


在股市里能做到长期不动摇的人,除了意外住院或者暂时失忆之类,无一例外都是深谙所持个股的底层逻辑,这是长线持股的唯一信念来源。


趁这个容易被淘汰的阶段,多看少动,认清楚RCEP的主逻辑,多搞清楚几个行业的RCEP底层逻辑,对下一阶段争取RCEP红利很有帮助。


RCEP的实质是关税同盟,同盟国之间拆除绝大部分的关税壁垒,从而两类行业受益


第一类是被关税抬高了价格、减少了销量的出口行业,例如我们的工艺品、农产品


第二类是能挤进更高效的国际产业链的行业,例如我们的面料纺织行业。


关税是一门学问,主要出自《国际经济学》,是让经济金融专业学生最头痛的一门必修课。简单来说,关税的最大作用是保护自家的脆弱产业,不然进口产品价格比国内的生产成本还要低,国内的脆弱产业就完蛋了。


举个例子,我们生产一个高质量的玩具,成本10元,卖去印度只需要标价15元就有很好的利润。但是印度当地产业生产同一个玩具,光是人力成本就20元,而且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他们卖出去能标价多少?


偏偏这种产业正是印度贫民区赖以生存的产业,所以印度就要建立高高的关税壁垒,让这个15元的中国优质玩具经过印度海关之后,变成30元。这也是印度纠结了几轮,终究不敢加入RCEP的最大原因。


当大家正要忘记RCEP之际,RCEP大行情就正式启动


其次,关税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可以带来财政收入。不过,这些关税实质上由国内消费者和国外出口商共同承担,而且虽然保护了国内产业,但是会造成浪费。具体来说就是抑制了自家国民的消费潜力。


以越南为例,消除关税壁垒之后,越南自家的消费者受益,我国的出口商也受益,加起来是大于越南海关的关税收入的。但是好处并不是我国的出口商独得,而是跟越南消费者共享(因为去掉关税后,税前售价也一定会改变)。至于双方谁受益更多,就要看越南消费者对我们出口产品的需求程度。


所以对于我们不同的出口行业,即使同样受益于RCEP,受益程度也有大有小。


搞清楚RCEP的主逻辑之后,我们还需要多搞清楚几个行业的底层逻辑,这将决定我们的投资选择,也决定我们的持股信念。举例讲几个行业:


新能源车(整车)

降低关税壁垒后,由于日本汽车零件进口成本降低,国内的整车生产商成本也可以降低,利润空间就相应提升,竞争力也会增强。而本来就站在政策风口的新能源车,其中的整车生产商就如虎添翼。


当大家正要忘记RCEP之际,RCEP大行情就正式启动


但要注意,对应的国内汽零行业竞争更激烈,利润会被压缩,是我们投资过程中需要回避的行业。


食品饮料

我国的基础粮食并不丰裕,但是加工食品非常充裕,特别是零食、饮品。


充裕到什么呢?不用看什么统计数据,只需要看看各路直播带货的激烈竞争,看看京东天猫的零食促销活动的那股狠劲,就能深深感受到。


日本的零食产业质量很高,但是放在23亿人的巨大贸易区里,产量还不够塞牙缝。我国的零食产业不但质量已经跟日本差距不大,而且种类繁多,产能巨大,底层逻辑极强。


基础金属

在贸易输出中,我国一个巨大优势将是基建。而基建所需的基础金属(铜、铝为主)就是其中一环。


中国的铝产能全球第一,铜的话虽然我们现在是最大的进口国,自己生产的还远不够自己用,但是随着基建的出口,铜、铝的需求爆发,价格也会坚挺,无论是国内产铜还是产铝的企业,都将接住天上掉下来的这块大馅饼。


但不巧的是,一季度疫情爆发后,铜价就随着我们的暴力基建启动了涨价大周期。铝产能最高的美国、智利在二季度本来因为需求瘫痪,铝价是比较疲软的,但正因为国内外铝价产生价差,有套利空间,国内疯狂买入伦敦铝期货,硬生生把国外的铝价也拉上去。


虽然7月已经消灭了价差,但是事情还没完,随着国外复工,国内需求暂时饱和,伦敦铝期货又跑到前面去,下一轮套利随时开始……


当大家正要忘记RCEP之际,RCEP大行情就正式启动


基础金属的这种涨价周期掩盖了RCEP的受益逻辑。而且前面这么波澜壮阔的上涨,很难判断RCEP之后还有多大空间。


港口

港口是最明显的受益行业,大多数的外贸都需要经过港口,RCEP带来最明显的就是外贸往来的增加,港口的吞吐量也就随之增加。


但是港口是一个特殊行业。我们在电影里经常看到,无论古代还是近代,很多港口都是黑帮势力占据,因为天然垄断的优势,利润极大。


这种天然垄断,而且影响市场配置的行业,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是不允许掌握在个人手里的,而是国有、国控。


所以像上港盐田港广州港青岛港宁波港这些绝大部分重要港口都紧握在国资委手里,只有个别(例如天津港)例外。


当大家正要忘记RCEP之际,RCEP大行情就正式启动


国有国控企业的第一目标是对市场资源配置做贡献,因为这些企业少赚1块钱利润,整个经济就可以多产出100块钱,甚至10000块钱。所以这种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定价对自己很“刻薄”,一般只需要维持不亏损就足够。


所以尽管RCEP使港口受益巨大,却不会明显体现在港口的业绩上,港口股的上涨全靠情绪推动,没有价值基础,可以作为第一轮的短线投资过渡,但切忌爱得太深,该放手时就要放得下。


拥有RCEP底层逻辑的行业不少,但是启动的先后、逻辑的强弱、估值空间的大小各有不同。如果希望通过投资股市或者行业基金的方式抓住这轮RCEP红利的话,孤注一掷并不是科学的选择。我们有必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精选几个受益行业或者个股,构建属于自己的投资组合。


上面只是简单讲了4个行业的逻辑,具体每个受益行业的底层逻辑和选股思路,后面会持续更新。欢迎继续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关税壁垒   越南   印度   美国   关税   中国   底层   港口   投资者   逻辑   股市   基金   产业   国内   行业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