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侧改革:我们需要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需求侧改革:我们需要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年一度的经济工作会议,将在本周召开。这是定调明年经济发展方向的会议,也是对未来一年股市影响最深远的会议,没有之一。


上周五盘后刚召开的重要会议,就相当于经济工作会议的预告,其中提出的一些重要方向,也将是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方向。


需求侧改革:我们需要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1点和第2点放在最前面,而且都是首次出现在重磅会议中,所以这两点无疑是经济工作会议的重点,也将是掀起市场风格变化的重点。


而事实上,这两点针对的是同一个问题,所以核心重点其实只有一个:以反垄断、反资本无序扩张为突破口的需求侧改革


周末出来的各种预测,都说“下周房地产板块危险了!”“下周电商板块危险了!”,好像下周除了这两个板块,都是一片歌舞升平。实际上,那些机构都避而不谈的重点,例如需求侧改革,才是最值得关注的。


2015年提出的供给侧改革,起初市场都没有重视。到后面2017年取得显著成果的时候,受益的钢铁、煤炭等赛道早已上天。现在首次提出需求侧改革,短期市场只会把大消费的一些赛道翻出来炒炒,然后这事情就会被淡忘。一两年后回首,才会蓦然发现,那些受益赛道早已上天,中国的经济结构,也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核心结论


1、能与互联网经营模式扯上关系的赛道(电商只是其中之一),都可能成为雷区。直接涉及垄断、资本无序扩张的赛道,甚至会原地爆炸。


2、与需求侧改革一并提出的产业链自主可控、科技战略支撑,都将是改革的突破口之一,这里面的赛道都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两年的大风口。包括新能源车、光伏产业、电子元器件、半导体产业、工业机器人等。


结论已提前放,有兴趣深入探讨的同学请往下看:


什么是“需求侧改革”?


大多数投资者还记得2016-2017年的供给侧改革行情,那时候的资源股涨得让我们怀疑人生。


所谓供给侧改革,简单来说,就是需求上去了,供给跟不上——不是数量跟不上,而是质量跟不上。5年前的供给侧改革就是忍痛割掉大量的中低端产能,提高高端产能的比例。


需求侧改革,反过来说,就是供给的质量上去了,需求却跟不上。——同样的,不是数量跟不上,而是质量跟不上。双11双12我们依旧买买买,但大量的时间花在计算满减上,集中力都摆在占小便宜的方向,而不是产品本身的质量,甚至没想过自己到底需不需要这些产品。


当更多的钱被耗费在不必要的中低端产品上,那些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创新产品就得不到正常的消费支撑,最终阻碍经济的发展。而导致这种现象的一大症结所在,就是电商巨头们拥抱着先进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却只会引导消费者去买垃圾。


供给侧改革,是我们向美国的借鉴。在1980年代,美国摆脱了凯恩斯学派的束缚(凯恩斯体系的经济学至今仍被我国很多经济学家奉为时代真理),改革了货币政策体系,并对实体经济进行了一轮供给侧改革,才终于把美国从1970年代的泥潭中拔出来。


需求侧改革,是中国的创新。2017年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的“一带一路”已经初步赢得广泛认可的时候,我们曾经善意提醒美国,建议他们来一次需求侧改革


因为只留下高端产业、把所有中低端产业全部输出的美国,需求端也已经变得高消费、高享受、高回报,而且越来越严重。这不是什么进步,需求与供给不匹配、收入增长与消费欲望不匹配,下场只有一个——金融危机。


骄傲的美国没有接受善意的建议,川同志继续从地基里挖泥土,往楼顶上堆,让美帝大楼一年又一年的“创出新高”。幸运的是,这个烂摊子及时丢给了登哥,不至于让历史见证美帝大楼在川同志手上倒塌。


而当我们自己发现自己身上出现不好的苗头,需要来一轮需求侧改革的时候,执行起来就顺利得多。经过前阵子暂缓蚂蚁上市的暖场后,需求侧改革正式提上明年经济工作的日程。


当年的勇者,今天的恶龙


前阵子的蚂蚁事件,成就了一批十万+、百万+的爆文,但这些爆文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极端言论:


事件初期,极端赞赏马云的勇气,顺着马爸爸的方向用力吐槽监管;


事件中后期,极端否定马云的一切,吐槽阿里是高利贷、透支国民消费,马云从一开始就是十恶不赦的资本家。


这其实不代表大V和小编们的认知偏差,因为不做极端言论,是不会火的。客观的分析,就像学校的教材,没几个人爱看,在平台的推荐机制下,这些内容甚至连展示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从内容制作的出发点来看,那些极端言论是没毛病的,但是造成的影响就比较严重,因为读者们看的不光是热闹,很多人是真信了。


在传统经济的年代,市场被大企业、大品牌垄断,我们的消费选择很有限,我们能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很有限(看电视、看报纸)。后来,互联网打破了那种格局,阿里、腾讯、自媒体,他们就像屠龙的勇者,打开了我们消费选择的一片天,打开了小商家经营的一片天,打开了我们接触新知识新事物的一片天,也给大量的内容创作者打开了一片天。


一转眼,十几年的移动互联网红利,让这批勇者茁壮成长,成长到拥有更可怕的垄断能力。时代,在一直前进;垄断能力对企业的荼毒,却不曾改变。这一代的勇者,还是不可幸免地,变成更可怕的恶龙。


他们的大招有“大数据杀熟”、有“上游极限压榨”,有“私域流量固化”……每一招的直接伤害好像还不大,但是附带的持续伤害却是极其可怕。


它们限制了人们的消费选择,限制了人们的消息获取来源,制造了新的交通问题,毁了一个庞大群体的再就业机会……为社会关上了一个又一个的窗户。如果不及时去除,这些持续伤害足以摧毁整个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垄断才是阻碍发展的根源


蚂蚁事件最后的舆论导向,定格在对阿里的全盘否定。这种浮躁的态度,肯定是有失偏颇的。


前面做9件好事,后面做1件坏事,就被众口指责不能翻身;前面做9件坏事,最后做1件好事,反而被称颂为立地成佛——这是极大的不公。然而,道理大家都懂,但换了眼前的新闻,被舆论一煽动,就都不懂了。


需求侧改革:我们需要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位声称“曾经参与过给蚂蚁投资”,对着镜头喷得酣畅淋漓的老大姐,开头还正正经经讲消费贷的原理,最后居然得出一个“阿里从一开始促进人们消费就是错的”结论,抹杀了互联网经济的所有贡献,无视近十年来的政策倾斜,居然还能收获百万+的播放、十万+的点赞。


当政策从需求管理,到扩大内需,再上升到今天的需求侧改革,不晓得那位老大姐的内心是否有一丝愧疚。消费到底有多重要?——看看每个人都捂着钱袋不肯花的日本,那个年轻人都看不到希望的国家,下坡路走到现在还没完;再看看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美国,霸主地位维持至今。


5年前,我曾经吐槽过大数据技术:为什么我刚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还马上给我推送各种其它品牌的笔记本电脑?


那时候我还跟自己说,大数据技术才刚刚起步,应该多给一点包容。


但是5年后,为什么我刚买了一个电饭煲,还是给我推送一大堆电饭煲呢?


曾经引领一个时代创新的这些先进企业,一旦坐上了垄断的位置,也会变得不思进取。


需求侧改革:我们需要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的网购、支付等方面反超美国,至今他们还是功不可没的。对经济发展造成危害的,不是互联网消费模式,而是垄断后滋长出来的毒瘤。


一针见血的“需求侧改革”,有哪些突破口?


要打通上一阶段提出的内循环,供给侧的改革已经取得成果,让内循环闭塞的环节更多集中在需求侧。需求侧改革虽然是首次提出,但是提出得非常及时,而且一针见血。


在经济工作会议的答案出来之前,我们不妨先猜测一下较大概率的突破口方向,目前来看有两个:


1、需求侧的问题,终究还是供给侧创新的问题。


多数时候,需求决定供给。所以很多营销策略都是建立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消费者需要什么,企业就造什么,这样消费者才愿意为产品买单,企业才有业绩。这是多数时候的一个正向循环。


少数时候,供给决定需求。虽然只是少数时候,但往往是经济前进的关键时候,甚至是人类前进的关键时候。福特造出第一辆车之前,人们并没有对车的需求,当时人们的需求是跑得更快的马。苹果造出iPhone 4之前,人们也没有对智能手机的需求,人们对手机的需求是信号更好,而且摔不坏。


所以,当消费者已经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的时候,就是供给端需要创新的时候,这一次历史时机,我们要争取走在美国的前面!


2、垄断和资本的无序扩张。


传统的经营模式,是以提高技术、降低成本来竞争。互联网时代的经营,则是先以免费(或巨量补贴)攻占市场,把市场份额都吃下之后,再开始收费、提价、割韭。


免费(巨量补贴)的经营手段把传统模式打得毫无招架之力,被奉为互联网时代的伟大创新。这种模式实在太好用了,互联网巨头们都爱用,而且一直用。一旦看中哪条赛道,根本不需要最好的技术、最有效的创新,光靠砸补贴就能妥妥拿下。


这种模式曾经切实给消费者带来福利,也切实带动了互联网产业快速崛起。但发展到资本无序扩张的今天,越来越多有生命力的新事物,因为缺少资本的光环,活生生被扼杀在摇篮之中。所以要鼓励大众创新的话,首先就要打破资本无序扩张的格局。


需求结构的改革,一是消费意愿,一是消费能力


得益于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消费意愿很强,这比相邻的日本强多了。但是在停滞不前的大数据推送技术互联网消费文化的拖累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被引导去买一些没用的东西,支持着一些没用的产业。这种被扭曲的消费意愿,无形中提高了创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


说起消费能力,马上能联想到的就是贫富差距。跟以前比,我们的消费能力普遍都有提升,这好像还挺值得骄傲的。但跟腾讯、阿里的员工对比一下,整个人就会冷静下来,从头到脚都冷。


垄断,也是贫富差距的一大根源。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以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但如果公平不能兼顾好,就是给自己卡脖子,搞不好还会卡死为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凯恩斯   需求   阿里   翻天覆地   赛道   突破口   美国   勇者   经济工作会议   资本   消费者   方向   能力   经济   市场   产品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