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危机背后,中国人该如何避免老无所养、老无所依?

养老危机背后,中国人该如何避免老无所养、老无所依?

近些年,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结果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目前已经超过2.6亿,占总人口18.7%,几乎平均每五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老龄化同时,伴随的是“少子化”。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一边是老年人越来越多,一边是生育率下降,都在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NO!此次普查结果显示,近10年来,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持续提高,这意味着将来人们养老周期比以往更长,所需养老金更多……“长寿化风险”,正向我们走来。

我国目前的养老制度是“现收现付”制度,即当期向打工人收到的钱,经过统筹之后,发给当期对应的退休人员。老年人占比越来越高意味着社会中的年轻劳动力比重在逐年下降,此消彼长,更加重了社会和个人的养老负担。

据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预测: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将于2035年耗尽,仅靠社保或无法满足未来养老所需。


通货膨胀不断“侵蚀”老年人的财富


养老压力越来越大,要想退休以后生活水平有保障,光靠社保是不行的,个人还要储备好足够的养老金。很多老年人平时省吃俭用,把钱存到银行里,安全性有保障,还能生利息。

可是,传统银行存款的利息并不能跑赢通货膨胀,2020年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平均为1.50%,活期存款更低仅为0.35%,而同期,我国官方公布的通货膨胀率为2.5%,这点利息连通货膨胀都无法跑赢。

所以,要想让辛苦积攒的养老金不“缩水”,理财势在必行。


老年人理财,坚持“低风险”原则


提起理财,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股票,但股票属于高风险投资,并不适合老年人。

老年人退休后,工资性收入相对减少,而伴随着身体机能下降,医疗等费用支出明显增加,净收入整体将逐渐减少。此阶段理财的首要目标应以跑赢官方名义通胀为主,保住现有资产或储蓄尽量不“缩水”。

因此,老年人理财应选择固收类产品为主,比如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的一些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等,整体风险不高,收益往往又刚刚能跑赢名义通胀,比较适合老年人这一阶段的理财需求。


老年人买银行理财,一定注意这些


作为资管新规的配套实施细则,2018年9月30日,银保监会对外正式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打破了银行理财刚性兑付。

原则上,所有银行理财产品都不再保本保息。老年朋友,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一定要看清楚所购产品的风险等级,这些通常在合同和说明书上有明确体现。

按风险等级,银行理财产品由低到高通常分为:谨慎型产品(R1)、稳健型产品(R2)、平衡型产品(R3)、进取型产品(R4)、激进型产品(R5)。


如果你不想承担太大风险,建议购买银行自营的中、低风险(R1、R2)产品就可以。

另外,在购买时一定要看清你所买的产品是银行自己发行的还是代销的(银行会代销别的机构的理财产品)。

从安全性上讲,自营>代销。如果是代销的,产品说明书中通常会有“银行作为投资人的代理人……”的语句,尽量避免这种代销产品。


养老危机背后,中国人该如何避免老无所养、老无所依?


我整理了一下中国理财网上中低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按照业绩比较基准从高到低排序,最高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才4.7%,银行理财已经“堕落到”4的时代。


那怎么办?有没有收益更高点、风险跟银行理财差不多的工具呢?

有,纯中短债基金。


它适合一些不想冒太大风险,但又对银行理财收益水平不满足的投资者。


养老危机背后,中国人该如何避免老无所养、老无所依?


上面是我按照近1年收益从高到低排序的中短债基金,可以看到整体收益水平比银行理财妥妥高了1个百分点!

而且如果急用钱,可以随时赎回,第二个工作日就能收到本金和收益,流动性秒杀银行理财。那么,它的风险性如何呢?


养老危机背后,中国人该如何避免老无所养、老无所依?


我们拿上图中收益最高的平安短债C(005755)来测试(收益高,对应的风险往往也大),上图是平安短债C自2018年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只有0.49%,连1%都不到,可以说是比较低的风险了。


中短债基金那么多,如何挑选呢?

市场上至少有几百只此类基金,并不是所有的都OK,我们只需要根据收益率排名,从前10只里面挑选就可以了,并去观察它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比率,如果不超过1%,那证明该只基金的风险控制非常优秀,基本能够满足大家替代银行理财的需求。

所以,看完这篇文章之后,老年朋友又多了一个不错的养老理财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通胀   平安   养老金   通货膨胀   老年人   理财产品   收益   平均   危机   等级   中国人   水平   适合   风险   基金   银行   财经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