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首只纯外资公募基金获批!58万亿资管巨头登陆中国

重磅!首只纯外资公募基金获批!58万亿资管巨头登陆中国

关注财经新闻的朋友们可能会看到,首只外资公募基金真的要来了!

8月16日下午,贝莱德(BlackRock)官方宣布,贝莱德基金申报的首只公募产品——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基金已经正式获批。也就是说不久以后,普通的散户投资者朋友们可以买到贝莱德旗下的全外资基金产品了。

重磅!首只纯外资公募基金获批!58万亿资管巨头登陆中国

实际上,我们并不缺乏外资的基金产品,例如上投摩根、交银施罗德、摩根士丹利华鑫等基金公司,股东中都有相当规模的外资成分。但这次贝莱德推出的基金产品,新就新在全外资,这是我国基金投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一定程度上说,笔者对这则消息并不十分惊讶。从近年来的情况看,放开外资金融机构的限制是当前的大趋势。

2020年4月1日,中国金融行业全面开放,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申请正式启动。

今年3月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就明确表示,鼓励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

7月13日,摩根士丹利竞购原摩根华鑫证券39%的股权,持股比例升至90%,同时宣布将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正式更名为摩根士丹利证券(中国)。在业内人士看来,这都反映出外资机构有意继续扩大中国业务。

8月6日,投行巨头摩根大通获得中国监管部门批准,成为中国首家外商独资的证券公司。此举被视为中国开放资本市场的又一明确信号。

可以说,贝莱德只是众多外资抢滩中国市场的一个代表。紧随其后的,是全球最大的专业基金公司富达,最近也有所动作。从证监会官网可以看到,富达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得到了证监会的批复,很快将成为国内第二家获批的外资独资公募。

重磅!首只纯外资公募基金获批!58万亿资管巨头登陆中国

(来源:证监会官网)

据媒体报道,包括法国巴黎银行、日本三井住友银行、美国华平投资在内的多家外资金融机构也正在加速进入中国市场。未来中国的金融行业生态,很有可能呈现中外机构同台竞争的局面。

重磅!首只纯外资公募基金获批!58万亿资管巨头登陆中国


外资入局公募将带来哪些影响?

作为普通的散户投资者,我们最关注的无非是外资公募基金将对整体的股市行情带来什么影响?我们又应该如何选股选基?

首先要明确一点,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业务是独立于其他海外分支机构的!也就是说,既然选择了在中国落地,那么其投资必然也基于中国的大盘背景顺水推舟,一下子让中国的股市和基金行情大洗牌这是不可能的!

而关于该基金的投资方向,贝莱德基金投资总监陆文杰向财经媒体表示,他们主要将关注于三大模块:一是具备可持续性的行业,比如新能源、ESG以及环保等相关产业;二是消费技术双循环,狠抓制造业升级与消费升级这两大主线;三是数据和信息安全类相关企业。

实际上,这几个企业对于投资者而言,几乎算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可见,总体上看,外资基金并不能改变国内整体的投资逻辑;恰恰相反,它们侧面印证了目前整体的投资风向是相对稳定的。

重磅!首只纯外资公募基金获批!58万亿资管巨头登陆中国

另一方面,外资的加入有可能加深行业龙头的“抱团”局面。今年五月份,招商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CEO白海峰先生做客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时提到,“外资持仓有偏好行业龙头股的特征,在行业上以银行、医药、家电、食品饮料为主。这将使得A股市场绩优股成交额上升,大市值股票平均成交额占比上升,市场关注度向大市值股票集中”。

事实上,很多行业龙头股之所以价格一路飙红,也与背后中外资本的不断推动有关。因此,放开外资基金加入中国资本市场,对于外资而言,很可能更加方便贯彻已有的投资策略——继续“捧红”一大批的行业龙头。

当然,这些外资机构有着更高的专业水准和更广的国际视野,它们也许能够给投资带来一些新的元素。

从整体的股市来看,外资机构的加入将推动短期内股市上升。作为在华全资投资的开始,短期内必然给中国注入更大体量的资金,这将推动股市和基金行情的上涨。

总之,作为普通投资者而言,我们不必对全外资公募产品的到来大惊小怪,而应该坚持已有的投资逻辑。当然,对投资者而言,全外资基金无疑多了一个可供参考的选择。


国家为什么要引入纯外资公募?

从1990年批准引进外资营业性金融机构,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扩大开放的历史。2001年基金行业的大门正式对外打开,随后外资的持股上限不断提高。到了2020年4月1日,证券会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对外开放的里程碑。

而本次首支纯外资公募基金的正式获批,正是对相关政策的实质性落实。总的来说,不断扩大开放规模,给中国整体金融行业带来了更多活力,有利于吸纳国际资源,也有利于自身金融体制的完善与发展。

目前为止,我国的中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发展仍然存有一定差距,目前的融资方式仍是以银行为主导,对于某些中小型新兴企业而言,这种方式不完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奇渊在2020年的一次采访中说道:“我们不但需要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还需要通过在金融服务业引入外资金融机构,发挥它们的比较优势,例如在股权投资领域,助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而从国际局势上看,推动外资走进中国,也是大国竞争背景下的客观要求。由于中美冲突,我国存在与全球经济脱钩的风险,而金融却是少有的能够强化联系的领域。进一步加大金融开放的力度,在当前的特殊时期背景下,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持与国际经济与金融的联系,防止陷入闭门造车的困局。

不过,有些人对外资基金的规模扩大持怀疑态度。从国际经验来看,在大型金融危机的背后,往往能看到大牌金融机构的身影。

从70年代的石油危机,到席卷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再到更近的欧债危机,这些金融危机追根溯源都与某全球知名投行有关。因此,有人也担心放开外资的股比限制,这样的不良事件将在中国上演。

但是笔者认为,对整个金融行业,总体来说一定是利大于弊。上述的历史经验不会在中国重现,主要原因有三点,庞大的金融体量,独具特色的金融机制,以及力度不断加大的金融监管。

中国的股票和基金行业中,没有做空机制。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很多危机的诞生,就在于某些金融机构采用做空的手法,推动他国的经济下行并从中获益。当然,我国的衍生金融中允许做空,但是目前为止衍生品市场占比少,对整体经济的冲击不明显。

此外,放松外资金融机构的限制不代表着放松管制。从近期的行情来看,不管是宏观的审慎监管,还是对个体金融机构行为的微观监管,其力度都是不断加大。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会受到同等的监管政策。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谈及金融开放时表示,外资机构在中国的经营总体上还是严格按照中国法律来办事的。法国东方汇理银行首席执行官Jacques Ripoll在也一次采访中说,“虽然外资持股比例限制被取消了,但外国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发展也会受到其他的监管限制。”

重磅!首只纯外资公募基金获批!58万亿资管巨头登陆中国

不管怎样,首只纯外资公募基金产品获批,即将上市,基民们可以体验“异域风情”的基金产品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至于未来会带来哪些影响,时间会给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外资   基金   体量   重磅   证监会   金融机构   中国   巨头   投资者   股市   正式   我国   机构   银行   金融   行业   财经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