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要“培训父母”?这下家长又该焦虑了

近日,有关“新东方要转型培训家长”的消息在教育行业炸开了圈,此消息一经传出便迅速引发网友热议,冲上热搜。


新东方要“培训父母”?这下家长又该焦虑了


有媒体称,北京新东方近日成立成长中心,下设有“优质父母智慧馆”板块,该板块主要为家长提供包括家庭教育、育儿方法、多商管理、时间分配、高效学习等多维度的知识性内容,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方法。


更有流传图写道,培训内容包括“1000/800米跑”“仰卧起坐”等令人啼笑皆非的考试项目。对此,不少网友纷纷吐槽:


新东方要“培训父母”?这下家长又该焦虑了


不过很快,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连夜发朋友圈进行了澄清:

新东方要“培训父母”?这下家长又该焦虑了


从俞敏洪的回应我们可以看出,新东方并非第一次在家庭教育方面作出实践,此次所谓“培训家长”更不是针对之举,而这次新东方之所以被推上热议浪尖,课程被误解,还要源于最近“双减政策”带来的整个教培行业的动荡不安。


双减政策下,教培机构另辟蹊径


双减政策,即国务院于7月24日正式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着重强调“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等,根本目的在于精简教育服务,以维护教育的公平性。


而在此政策下首当其冲的,就是各大教培机构。


随着“双减政策”及相关配套政策逐渐实施,各家校外教培机构股价纷纷大跌,新东方的股价跌幅更是超过90%。


新东方要“培训父母”?这下家长又该焦虑了


教育焦虑重重,家长无计可施


此次新东方“培训家长”引发热议,背后所体现的不仅是当代教育背景下各位家长的焦虑,更是整个教育行业的焦虑。


“双减政策”一经下达,全国各地纷纷对学生各类考试、学科检查系统进行了全新安排。


可是看似学生的负担减轻了,家长的焦虑反而加重了。


家长担心什么?

别人都参加补习班,自己的孩子不参加会不会输在起跑线?

不参加补习班,孩子成绩上不去怎么办?

成绩上不去,以后孩子学历不好就业又该怎么办?

放弃孩子,“培训家长”是否会成为新趋势?

……


“唯分数论”的教育风气盛行,对很多家庭来说,提高孩子的分数或者能力,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报的补习班的多少。


对很多家长来说,“双减政策”意味着对孩子额外学习通道的堵塞。富裕家庭可以请私人家教一对一辅导,普通家庭想要给孩子补习又是难上加难。家长的焦虑进一步加剧,不禁让人发问:“双减政策”真的“减”了吗?


新东方要“培训父母”?这下家长又该焦虑了


“双减”的根本在于学校


其实,“双减政策”的根本实施对象既不是教培机构,也不是学生家长,而是学校。


只有我们能真正搞清楚政策,焦虑才能够被消除。


多年以来,本该是教育生态圈主体的学校一直都被校外培训机构施压。


学生在学校没好好学或者学不会,没事,家长报补习班;学生在学校学得东西太少太简单,家长报补习班;甚至有的学校老师自行开展校外培训,怂恿学生报名参与……


校外培训不仅在进度上干扰学校的正常进程,而且严重挑战了学校的地位。


而“双减政策”的很多内容都旨在强化学校所发挥的教育作用。


例如“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


这些要求强迫着许多学校在学生、教师以及学校三个层面的管理进行改良。


对此,中南大学雷望红提出,学校需要进行三种大方面的改变:一是学生在校时间会增加;二是教学工作内容会增加;三是学校管理责任会增加;同时教师的教学任务也不再是简单地重述课本,因材施教将成为新的趋势。


这既是机会,又是很大的挑战。


很多人一直以来都认为“素质教育”只是空中楼阁,现实中谁不走应试教育的捷径谁就要被淘汰。可无论是从“高考改革”还是“双减政策”,我们就能看出,政策在慢慢倾斜,教育环境也在慢慢改善。


新东方要“培训父母”?这下家长又该焦虑了


教育部回应家长焦虑


有关“家长焦虑”的话题,教育部在《意见》出台时便给出了回应。


教育部表示,无论是在学生课业负担重这一问题,还是在校外培训机构违规乱象丛生这一问题,家长对于孩子教育所面临的经济以及精神压力都过于沉重,而这与教育改革初心相悖。


“双减”工作旨在一年之内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经济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政策对于“如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如何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以及“如何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等各项“家长焦虑指标”都给出了严格治理方案。


校外培训该何去何从?


“非盈利、弃上市、不补课”,这是《意见》中对于资本化运作的教培机构所作出的严格指令。


面对强力监管,每个行业所面临的选择只有两个:没落或者转型。


显然,校外培训即教培行业需要及时探索转型道路。


正如新东方将继续尝试家庭教育,教培行业也面临着很多新选择:

  1. 素质类培训:从上述对《意见》的分析,我们不难意识到政策对于“素质教育”日益倾斜。这一方面不仅受到政策的鼓励,很大程度上也是未来教培行业竞争的核心。
  2. 职业教育培训:这也是政策非常鼓励的一个方面,与素质类培训相似,这些培训都重点侧重于“应用”而非“应试”。
  3. 教育科技化应用:随着科技化在各行各业的渗透,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不应再局限于教育工具以及第三方中介平台的应用,这是教培机构需要积极探索的,也是实现核心竞争的一个突破口。


新东方要“培训父母”?这下家长又该焦虑了


新东方要“培训家长”,与教育相关的所有人士都开始焦虑了起来,无论是教培机构、抑或是家长本身。但其焦虑的根源还是来自于对政策倾向的不清楚,对学生以及自身需求的不明确。


我们需要认识到,只有校外培训市场得到更佳约束,学校自身能够更好改良,家长能够更好调节自我心态,很多棘手的教育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新东方   焦虑   家长   教育部   补习班   校外   家庭教育   负担   父母   意见   政策   孩子   机构   学校   学生   行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